转法轮经--安士高

转法轮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国鹿野树下坐。时有千比丘诸天神。皆大会侧塞空中。于是有自然法轮。飞来当佛前转。佛以手抚轮曰。止往者吾从无数劫来。为名色转受苦无量。今者痴爱之意已止。漏结之情已解。诸根已定生死已断。不复转于五道也。轮即止。于是佛告诸比丘。世间有二事堕边行。行道弟子舍家者。终身不当与从事。何等二。一为念在贪欲无清净志。二为猗着身爱不能精进。是故退边行。不得值佛道德具人。若此比丘不念贪欲着身爱行。可得受中。如来最正觉得眼得慧。从两边度自致泥洹。何谓受中。谓受八直之道。一曰正见。二曰正思。三曰正言。四曰正行。五曰正命。六曰正治。七曰正志。八曰正定。若诸比丘本末闻道。当已知甚苦为真谛。已一心受眼受禅思受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当知甚苦习尽为真谛。已受眼观禅思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如是尽真谛。何谓为苦。谓生老苦病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所爱别苦求不得苦。要从五阴受盛为苦。何谓苦习。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不离在在贪喜。欲爱色爱不色之爱。是习为苦。何谓苦尽。谓觉从爱复有所乐。淫念不受。不念无余无淫。舍之无复禅。如是为习尽。何谓苦习尽欲受道。谓受行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苦习尽受道真谛也。   又是比丘苦为真谛。苦由习为真谛。苦习尽为真谛。苦习尽欲受道为真谛。若本在昔未闻是法者。当受眼观禅行受慧见受觉念令意得解。若令在斯未闻是四谛法者。当受道眼受禅思受慧觉令意行解。若诸在彼不得闻是四谛法者。亦当受眼受禅受慧受觉令意得解。是为四谛三转合十二事。知而未净者吾不与也。一切世间诸天人民若梵若魔沙门梵志。自知证已受行戒定慧解度知见成。是为四极。是生后不复有。长离世间无复忧患。佛说是时。贤者阿若拘邻等及八千垓天。皆远尘离垢诸法眼生。其千比丘漏尽意解皆得阿罗汉。及上诸习法应当尽者一切皆转。众祐法轮声三转。诸天世间在法地者莫不遍闻。至于第一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术天不骄乐天化应声天。至诸梵界须臾遍闻。尔时佛界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皆大震动。是为佛众祐。始于波罗奈以无上法轮转未转者。照无数度诸天人从是得道。佛说是已。皆大欢喜。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至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至二十--玄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一卷~第二十卷) 尊者众贤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辩本事品第一之一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埿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

大法鼓经--求那跋陀罗

大法鼓经--求那跋陀罗

大法鼓经二卷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大法鼓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复有百千大菩萨众。复有众多天龙夜叉揵闼婆众。复有百千诸优婆塞优婆夷众。复有娑婆...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某年,佛住在舍婆提国的时候,有一位在家信徒,曾央求佛和教团的一群出家人,能够驾临自己家里吃饭。  通常,佛会停在精舍里接受饮食,系基于下面五种因缘。第一、正在打坐,要进入三昧的时候。第二、意欲...

太上三官宝经--未知

太上三官宝经--未知

  《太上三官宝经》全文: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能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火贲炁...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施护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施护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一卷 宋西天北印度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引)野曩么萨哩嚩(二合)没驮冒地萨怛吠(二合引)毗药(二合)阿他(引)堵(引)嚩日啰(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