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法轮经--安士高

转法轮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国鹿野树下坐。时有千比丘诸天神。皆大会侧塞空中。于是有自然法轮。飞来当佛前转。佛以手抚轮曰。止往者吾从无数劫来。为名色转受苦无量。今者痴爱之意已止。漏结之情已解。诸根已定生死已断。不复转于五道也。轮即止。于是佛告诸比丘。世间有二事堕边行。行道弟子舍家者。终身不当与从事。何等二。一为念在贪欲无清净志。二为猗着身爱不能精进。是故退边行。不得值佛道德具人。若此比丘不念贪欲着身爱行。可得受中。如来最正觉得眼得慧。从两边度自致泥洹。何谓受中。谓受八直之道。一曰正见。二曰正思。三曰正言。四曰正行。五曰正命。六曰正治。七曰正志。八曰正定。若诸比丘本末闻道。当已知甚苦为真谛。已一心受眼受禅思受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当知甚苦习尽为真谛。已受眼观禅思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如是尽真谛。何谓为苦。谓生老苦病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所爱别苦求不得苦。要从五阴受盛为苦。何谓苦习。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不离在在贪喜。欲爱色爱不色之爱。是习为苦。何谓苦尽。谓觉从爱复有所乐。淫念不受。不念无余无淫。舍之无复禅。如是为习尽。何谓苦习尽欲受道。谓受行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苦习尽受道真谛也。   又是比丘苦为真谛。苦由习为真谛。苦习尽为真谛。苦习尽欲受道为真谛。若本在昔未闻是法者。当受眼观禅行受慧见受觉念令意得解。若令在斯未闻是四谛法者。当受道眼受禅思受慧觉令意行解。若诸在彼不得闻是四谛法者。亦当受眼受禅受慧受觉令意得解。是为四谛三转合十二事。知而未净者吾不与也。一切世间诸天人民若梵若魔沙门梵志。自知证已受行戒定慧解度知见成。是为四极。是生后不复有。长离世间无复忧患。佛说是时。贤者阿若拘邻等及八千垓天。皆远尘离垢诸法眼生。其千比丘漏尽意解皆得阿罗汉。及上诸习法应当尽者一切皆转。众祐法轮声三转。诸天世间在法地者莫不遍闻。至于第一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术天不骄乐天化应声天。至诸梵界须臾遍闻。尔时佛界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皆大震动。是为佛众祐。始于波罗奈以无上法轮转未转者。照无数度诸天人从是得道。佛说是已。皆大欢喜。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二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二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二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太子至年十岁。诸释种中。五百童子。皆亦同年。太子从弟提婆达多。次名难陀。次名孙陀罗难陀等。或有三十相三十一相者。或复虽有三十二相相不分...

福州开元寺修证地藏菩萨法门捷法--释本性

福州开元寺修证地藏菩萨法门捷法--释本性

福州开元寺修证地藏菩萨法门捷法  传承推广:禅和尚本性方丈 一、开始 南无常住十方佛(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法(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僧(一拜一起) 二、供养 三宝弟子某某某 (报自己姓名,并于地...

佛说求欲经--法炬

佛说求欲经--法炬

佛说求欲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只尸收摩林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诸贤。世间有四种人现可知。云何为四。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

达摩大师破相论 (1卷)--不详

达摩大师破相论 (1卷)--不详

达摩大师破相论   No. 1220   达摩大师破相论   论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   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   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   若...

佛说木槵经--失译人名

佛说木槵经--失译人名

佛说木槵经一卷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阇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无数。名称远闻。天人所敬。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