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命放生轨仪法--义净

护命放生轨仪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夫以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昆虫。由是善逝随事而修慈。不损含识。量内身而准物。刀杖不加唯以大悲。宣扬法化。于护生处。极致殷勤。是佛弟子。理应随作。观虫滤水。是出家之要仪。见危存护。乃悲中之拯急。既知有虫。律文令作放生器者。但为西国久行。人皆共解东夏先来未识。故亦须委其仪。若不具陈。无由晓悟。其器任用铁铜瓦木。瓦即安鼻铁木准成。若拟随身将去。可用铜作。唯受二升三升。即是旧来小铜罐子。还施铜系。令穿手得过。底傍一边。须安铜钮。可受小梅指头。若乞食去时。穿在左臂。以衣掩盖。右手携钵。乞食得已。随至一家。安置饭钵。自将净绳一条。如粗箸许。随井深浅。系罐取水。滤以小罗。斟酌得足。即以绳一头穿钮。急系抬系等。系小铁钩。钩系起时。务令平稳。此并预先作了。不得临时求觅。即以小罗。覆虫罐内。徐徐放下。至水纵钩。拔绳令覆。再三下濯。方牵出井。此是乞食之仪也。或用铜碗漆碗。穿孔着系。权用亦得。若在寺者。即以常用铁罐覆之。如前安置。少有别处。底傍着铁镮。可容三指。以罐钩内中。抬起系等同前着钩。覆虫在中。放使至水。假令深井亦得为之。若别畜绳。恐成劳扰。若井深处。或可别为盆贮。或可送往河池。泻水竟时。还须涤器。斯其法也。滤罗样式。如别处言之。岂容井口之上翻罗。元无放生之器。欲似护戒。宁顾虫亡。但以如来圣教。慈悲为本。所制戒律。罪有性遮。遮则准事合经。性乃理应从重。性罪之内。杀生最初。是故智人特宜存护。若将此为轻者。更复何有重哉。若能依教作者。现在得长命果报。来世当生净土。且神州之地。四百余城。出家之人动有万计。于滤水事。存心者寡。习俗生常。见轻佛教。不可一一门到口传。冀诸行人递相教习。设使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澄心空理。若不护命。依教奉持。终亦不免佛所诃责。十恶初罪。谁代受之。且如见有屠儿牵羊入寺。不过数口。放作长生。众共聚看。弹指称善。宁知房内用水。日杀千生万生。既知理教不轻。宜应细罗细察。自利利物。善护善思。复有令人耕田种植。规求小利。不见大尤。水陆俱伤。杀生无数。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如束手泉门。任他处分。故经云。杀生之人。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得为人。短命多病。呜呼此苦。谁当受之。脱有能为。善哉甚善。可谓释迦末法。共结慈念之因。弥勒初成。俱证无生之果。广如别传。此不烦云。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见乞不与戒第四--道源

见乞不与戒第四--道源

见乞不与戒第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句-口+亡,音丐)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乞者]:   ‘...

大宝积经  卷四十一至五十--未知

大宝积经 卷四十一至五十--未知

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七四无量品第五   尔时,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清净信已,佛薄伽梵知是菩萨摩诃萨,为菩萨藏法门之器;知是诸佛正法器已,躬往其所,开...

成唯识论--玄奘

成唯识论--玄奘

成唯识论十卷 护法等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成唯识论卷第一   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

放光般若经第十六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十六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十六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沤惒品第七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摩诃萨发意以来。为几时能具足。行沤惒拘舍罗乃如是。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十一卷--惟净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十一卷--惟净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第十一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复次海意。复有二法。于大乘中而能多作。一者精进修七觉支。二者深心说觉支法。复有二法难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