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命放生轨仪法--义净

护命放生轨仪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夫以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昆虫。由是善逝随事而修慈。不损含识。量内身而准物。刀杖不加唯以大悲。宣扬法化。于护生处。极致殷勤。是佛弟子。理应随作。观虫滤水。是出家之要仪。见危存护。乃悲中之拯急。既知有虫。律文令作放生器者。但为西国久行。人皆共解东夏先来未识。故亦须委其仪。若不具陈。无由晓悟。其器任用铁铜瓦木。瓦即安鼻铁木准成。若拟随身将去。可用铜作。唯受二升三升。即是旧来小铜罐子。还施铜系。令穿手得过。底傍一边。须安铜钮。可受小梅指头。若乞食去时。穿在左臂。以衣掩盖。右手携钵。乞食得已。随至一家。安置饭钵。自将净绳一条。如粗箸许。随井深浅。系罐取水。滤以小罗。斟酌得足。即以绳一头穿钮。急系抬系等。系小铁钩。钩系起时。务令平稳。此并预先作了。不得临时求觅。即以小罗。覆虫罐内。徐徐放下。至水纵钩。拔绳令覆。再三下濯。方牵出井。此是乞食之仪也。或用铜碗漆碗。穿孔着系。权用亦得。若在寺者。即以常用铁罐覆之。如前安置。少有别处。底傍着铁镮。可容三指。以罐钩内中。抬起系等同前着钩。覆虫在中。放使至水。假令深井亦得为之。若别畜绳。恐成劳扰。若井深处。或可别为盆贮。或可送往河池。泻水竟时。还须涤器。斯其法也。滤罗样式。如别处言之。岂容井口之上翻罗。元无放生之器。欲似护戒。宁顾虫亡。但以如来圣教。慈悲为本。所制戒律。罪有性遮。遮则准事合经。性乃理应从重。性罪之内。杀生最初。是故智人特宜存护。若将此为轻者。更复何有重哉。若能依教作者。现在得长命果报。来世当生净土。且神州之地。四百余城。出家之人动有万计。于滤水事。存心者寡。习俗生常。见轻佛教。不可一一门到口传。冀诸行人递相教习。设使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澄心空理。若不护命。依教奉持。终亦不免佛所诃责。十恶初罪。谁代受之。且如见有屠儿牵羊入寺。不过数口。放作长生。众共聚看。弹指称善。宁知房内用水。日杀千生万生。既知理教不轻。宜应细罗细察。自利利物。善护善思。复有令人耕田种植。规求小利。不见大尤。水陆俱伤。杀生无数。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如束手泉门。任他处分。故经云。杀生之人。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得为人。短命多病。呜呼此苦。谁当受之。脱有能为。善哉甚善。可谓释迦末法。共结慈念之因。弥勒初成。俱证无生之果。广如别传。此不烦云。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在佛陀时代,有个叫做「罗阅城」的地方,有一天罗阅城里聚集了许多人,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  此时,有一苦人名叫鸡头,贫穷无钱,也跟着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

佛陀妙计令美女不执身相

佛陀妙计令美女不执身相

  佛陀妙计令美女不执身相  佛陀的姨母有一个女儿,叫嘉娜帕达卡娅妮公主,这位公主长得美丽非凡,举世无人可比,别人都称她美人儿,她与佛陀的堂弟难陀曾订有婚约。不过,难陀后来跟随佛陀出家,与此同时,...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未知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未知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唐国清沙门湛然撰   夫礼忏法世虽同效。事仪运想多不周旋。或粗读忏文半不通利。或推力前拒理观。一无效精进之风。阙入门之绪。故言勤修苦行非涅槃因。但礼念轨仪文非不委。以散情昏重想...

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

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  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

大国师鸠摩罗什传奇

大国师鸠摩罗什传奇

  对鸠摩罗什来说,做为一个大修行人,深入般若和禅悦法喜远远超过任何欲界天中所有的快乐,当年他为吕光所逼娶阿竭耶末帝为妻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阿,好在如今也习惯了。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更大的痛苦还在后...

放光般若经第六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六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六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住品第二十八   尔时三千大千刹土诸四天王与无央数亿百千诸天子皆来共会。诸释提桓因与诸无数亿百千诸天皆共来会。须炎天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