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安世高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言诸比丘。若能弹指间。惟行自身身止观。外身身止观。内外身身止观。分别念解世间痴恼。是为精进。为如佛教。非是愚痴食人施。何况能多行者。撮取其要。若弹指间。止观痛若止观意及止观法。内外分别念解世间痴恼。皆如上说。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四意止。   佛言诸比丘。若弹指间。惟行未生恶法不令生。劝意治行精进摄意。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何况多行者。摄取其要。若弹指间。惟行已生恶法即得断。若惟行未生善法便发生。及已生善法立不忘增行得满。劝意治行精进摄意。皆如上说。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四意断。   佛言诸比丘。若弹指间。惟行欲定断生死。惟神足是为最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何况多行者。摄取其要。若弹指间。惟行精进定。若惟行意定及戒定断生死惟神足。皆如上说。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四神足。佛言诸比丘。若弹指间。惟行信根。以见四喜之事。不离佛亦法与众及戒。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何况多行者。撮取其要。若弹指间。惟行精进根。以见四意断。若惟行念根。以见四意止。若惟行定根。以见四禅。若惟行慧根。以见四谛。皆如上说。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五根。佛言诸比丘。若弹指间。惟行信力。从得四喜之事。令无能坏。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非是愚痴食人施。何况多行者。若弹指间。惟行精进力。若念力。若定力。若慧力。皆如上说。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五力。   佛言诸比丘。若弹指间。惟行念觉意。以念所当念。以爱念。以正念。为善法念。得志不忘。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何况多行者。撮取其要。若弹指间。惟行法解觉意。其意经经分别解随顺解。若惟行精进觉意。其身精进。意亦精进。若惟行爱觉意。知所当爱令意得喜。若惟行止觉意。令身休止。意亦休止。若惟行定觉意。令意住念亦住。志不乱不邪念。若惟行护觉意。为护行知所念知安身。令见道护。恶念安隐行事事。皆如上说。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七觉意。佛言诸比丘。若弹指间。惟行正见。以知古知始知终。知内知外。知苦知习。知尽知道。知佛知法。知比丘众。知学行事。如六合所习所取欢喜变失及其归趣。知不贪之德。是为正见。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何况多行者。撮取其要。若弹指间。惟行正思。为思出家思不诤思不杀。若惟行正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形笑。若惟行正命。不以贪生活。不恚生活。不以痴生活。若惟行正业。不杀不盗窃不邪淫。若惟行正治。以修治四意断之事。若惟行正念。以受行四意止。亦惟行正定。以思念四禅事事。皆同如上说。其弹指间。功德如是。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八正道。佛说是已。皆欢喜受。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

  《大乘起信论》   马鸣菩萨造   梁真谛三藏译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   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

百喻经   卷三--求那毗地

百喻经 卷三--求那毗地

《百喻经》 偷牦牛喻 譬如一村共偷牦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尔在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不。对言无树...

重阳立教十五论--王重阳

重阳立教十五论--王重阳

  《重阳立教十五论》全文:   金·王重阳   第一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   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法贤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法贤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普遍殿内。坐宝师子之座。与大苾刍众万二千五百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及百千缘熟所度之众。 尔时妙...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宣化上人   前言   一千多年以来,《楞严经》在东亚大乘佛教国家评价极高。本经在中国,与《法华经》、《华严经》,及《大般若经》齐名,同受重视,广泛流通,并得朝廷的...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宝思惟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宝思惟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唐北天竺三藏法师宝思惟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明咒法大坛。名莲花峰金刚加持秘密无碍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观世音心最胜成就。世尊为能与一切众生愿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