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那律八念经--支曜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后汉三藏法师支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誓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荡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智慧愚闇非道。佛以圣心逆知其意。譬如力士屈申臂顷飞到其前。赞言。善哉善哉阿那律。汝所念者为大士念。听吾语汝。大士八念善思行之。当学四禅捡意观法。而无中止必获大利不失所愿。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已学如是。而后惟行八大人念。四禅为捡意法。快见于行得利愿。疾不复中止。又少欲者其义譬如王有边臣。主诸椷簏满中彩衣。而汝自乐着粗弊者。少欲知足。隐处精进。制心定意。智慧舍家。不以戏慢。无有差跌。必安隐人。至泥洹门。是八大人念。惟四禅捡意观法。其义譬如王有边臣。监主厨宰和调五味。而汝自乐乞食。趣得救身不以快心。其义譬如王有游观楼阁。而汝自乐山泽树间燕处。精进无欲于世。其义譬如王有边臣。主诸良药及酪酥醍醐石蜜。而汝自乐有疾以服。小便趣得除恼。以行八念思惟四禅。精进不亏。心无差跌。必自安隐至泥洹门。   佛说是已。即还誓牧告诸弟子。道当少欲无得多欲。道当知足无畜遗余。道当隐处无乐众会。道当精进无得懈怠。道当制心无得放逸。道当定意无得乱念。道当智慧无得愚闇。比丘当少欲者快。谓身自少欲。不使众人知我少欲。义当从是。比丘知足。谓应器法衣床卧病药。得食足止不畜遗余。义当从是。比丘隐处。谓避人间。不入众会。远居山泽岩石树间。如有四辈。若王大臣来从问道。为说清净欲令疾去。譬如贫人负豪姓债为主所牵抴。欲离不乐潜隐远遁。义当从是。比丘精进。谓断非法。勤行经道未常懈惓。上中后夜经行坐卧。常觉寤意念净以除五盖。义当从是。比丘制心。弃欲恶法。坐意惟观。以断苦乐得四禅行。义当从是。比丘定意。谓常一心。观身观意观法。不为猗行。摄念就道舍痴恼想。义当从是。比丘智慧。谓知四谛苦习尽道。何谓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恩爱别苦。怨憎会苦。所欲不得苦。合五盛阴苦。生苦者。谓人随行所堕。受胞成生已出形现根入受长。老者。谓人根熟形变。发白齿落筋缓皮皱偻步拄杖。病者。谓人罪行所致痈疽疮脓痫癫长病亦百余种。死者。谓人命逝形坏。温消气绝魂神离逝。是皆为苦。何谓习谛。谓淫心乐喜而生恩爱志在贪欲令复有漏。众行滋盛以着自缚。所谓爱者。眼爱色耳爱声。鼻爱香舌爱味。身爱细滑心爱所欲。但观其常乐。在望安以为利。呼言是我有以着自缚。从是故色痛想行识五阴爱盛。见常贪乐。谓是我有以着自缚。所谓色者。精神所受。地气水气火气风气变化为形。以所爱着。令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细滑意识法着。信为习谛。何谓尽谛。不受不入爱尽无余。缚着已解。如慧见者。不复有一切故。世间人无所见五阴所著。计数已尽爱缚都解。已从慧见。非常苦空非身故断。是为尽谛。何谓道谛。谓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何谓正见。正见有二有俗有道。知有仁义。知有父母。知有沙门梵志。知有得道真人。知有今世后世。知有善恶罪福。从此到彼以行为证。是为世间正见。已解四谛苦习尽道。已得慧见空净非身。是为道正见。正思亦有二。思学问思和敬思诫慎思无害。是为世间正思。思出处思忍默思灭爱尽着。是为道正思。正言亦有二。不两舌不恶骂不妄言不绮语。是为世间正言。离口四过讲诵道语。心不造为尽无复余。是为道正言。正行亦有二。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是为世间正行。身口精进心念空净。消荡灭着。是为道正行。正治亦有二。不杀盗淫。不自贡高。修德自守。是为世间正治。离身三恶。除断苦习。灭爱求度。是为道正治。正命亦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绐心于人。是为世间正命。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是为道正命。正志亦有二。不嫉妒不恚怒不事邪。是为世间正志。离心三恶。行四意端。清净无为。是为道正志。正定亦有二。性体淳调安善安固。心不邪曲。是为世间正定。得四意志。惟空无想不愿见泥洹源。是为道正定。是为道谛。比丘舍家弃捐恩爱。安静思道无所恋慕。意不随欲净无挂碍。是为道法义当从是。贤者阿那律闻佛说经。开导其意受行三月。漏尽意解得三治以为证已。自觉得罗汉。便说偈言。   夫欲而无厌  乐众以放意   是行以致苦  修恶多所著   少欲知道行  知惭不自见   是法堕清净  远恶致度世   道意不贪生  亦无乐死别   吾以如空定  诸苦得待时   从佛受教命  守行弃欲恶   所身患已舍  得利就无为   自致至三治  已拔恩爱根   当于维沙聚  竹园般泥洹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景德传灯录 卷十八--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卷十八--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第十八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六世。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法嗣一十四人见录。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   福州长庆慧冰禅师。   福州大普山玄通禅师。   杭州龙册寺道宦禅师。   福...

如来师子吼经--佛陀扇多

如来师子吼经--佛陀扇多

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比丘众九万九千亿人众俱。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万人。 尔时世尊告胜积菩萨言。汝往北方去此世界六千亿恒河沙等...

欲海狂回      卷三--佚名

欲海狂回 卷三--佚名

欲海狂回卷三 决疑论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问:戒婬已属难事,而受持之法,又如是曲尽周详,得毋强人以太难乎? 答: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儒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释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岂为一人...

佛说转女身经--昙摩蜜多

佛说转女身经--昙摩蜜多

佛说转女身经一卷 刘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菩萨八千。皆是众所知识。或有他方佛土来在会者。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与百千眷属俱...

华严经   卷二八至三二--实叉难陀

华严经 卷二八至三二--实叉难陀

《华严经》(80卷)第28品 十通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通。何者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他心智通,知一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差别,所谓:善心、不善心、广心、狭心...

摄大乘论本--玄奘

摄大乘论本--玄奘

摄大乘论本三卷 无著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摄大乘论本卷上 总摽纲要分第一   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萨。为显大乘体大故说。谓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相殊胜殊胜语。一者所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