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七知经--支谦

佛说七知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告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现世安隐和悦多行。精进法观令习得尽。何谓七法。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节。五自知。六知众。七知人。诸比丘何谓知法。谓能解十二部经。一曰文。二曰歌。三曰说。四曰颂。五曰譬喻。六曰本起纪。七曰事解。八曰生傅。九曰广博。十曰自然。十一曰行。十二曰章句。是为知法。不解十二部经。为不知法。何谓知义。彼彼所说经法悉晓其义。是为知义。彼彼所说不晓不解。为不知义。何谓知时。知是时可惟寂灭想。是时不惟受行想。是时可惟慎护想。是为知时。不晓时宜所行。为不知时。何谓知节。能少饮食大小便便得消化。能节出入坐起行步。卧觉语默事从约省。是为知节。不自约省。为不知节。何谓自知。自知己身意老多少。所信所戒所闻所施所慧所解所至所入。深浅厚薄事事自知。是为自知。不知己意所入多少。为不自知。何谓知众。能知彼众若君子众若理家众。若梵志若沙门众。若或有时至彼众。宜坐宜立宜语宜默。知随时宜是为知众。不知相彼众随时宜者。为不知众。何谓知人。如有两人。一人信道一人不信道。信道者可称誉。不信者无称誉。信道有两辈。一人数诣道场乐沙门。一人不数诣道场智略沙门。数诣者可称誉。不数诣者无称誉。数诣道场有两辈。一人爱敬沙门。一人不爱敬沙门。爱敬者可称誉。不爱敬者无称誉。爱敬有两辈。一人亲习沙门。一人不亲习沙门。亲习者可称誉。不亲习者无称誉。亲习有两辈。一人好问经法。一人不好问经法。好问者可称誉。不好问者无称誉。好问有两辈。一人侧耳听。一人不侧耳听。侧耳听者可称誉。不侧耳听者无称誉。侧耳听有两辈。一人闻法受持。一人闻法不受持。闻法受持者可称誉。不受持者无称誉。受持有两辈。一人闻而思义。一人闻不思义。闻而思义者可称誉。闻而不思义者无称誉。闻法思义有两辈。一人如经义解。受法如法立。一人不如经义解。不受法不如法立如经义解者可称誉。不如经义解者无称誉。如经义解有两辈。一人但自安己。不安他人不多安人。不哀世间不利天下。一人自能安己。亦安他人多安天下。愍伤世间利宁天人。诸比丘当别知。其自安己能安他人多安天下。愍伤世间利宁天下者。是人为最上最长最尊极尊。譬如牛乳成酪酪为酥酥为醍醐醍醐最上。如是人者。为人中之人。乃为上行尊行极尊之行。为最胜为上愿无上也。诸比丘能见两人为智为高。能分别此人善此人胜。是为知人。佛说是已。皆欢喜受。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两枚钱币竟然让贫女变皇后

两枚钱币竟然让贫女变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闇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居修道,所以诸方国土都争相前来供养植福。  一日,诸方耆德长者浩浩荡荡携供诣山,绵延的队伍让路旁以乞食为生的贫女惊叹、称羡不已。她心想:长...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九回拜无胜军长者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九回拜无胜军长者

  第四十九回拜无胜军长者  参无胜军长者垂示二法  开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  悟其所以实为直径之道  久持证入无尽相之法门  善财来到出生城,寻找无胜军长者,竟无一人知道。善财以为妙月长者戏弄他,...

水陆法会--佚名

水陆法会--佚名

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汉传佛教的一种修持法,也是汉传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会。 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时的梁武帝,经唐...

佛说大生义经--施护

佛说大生义经--施护

佛说大生义经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卢聚落。与苾刍众俱。是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于夜分中心生思念。诸缘生法其义甚深难可了解。惟佛世尊。具正遍知善能宣说。作是念已...

心随境转,相由心生

心随境转,相由心生

  有一个人本来长得挺庄严的,结果因为每天雕塑鬼呀、罗刹呀等等,自己的相也变得不好看起来。  这个人想:人们都问我现在是不是生病了,我找找医生吧!  医生看了后说没啥病。  后来这个人亲近到一位有...

十不二门指要钞--未知

十不二门指要钞--未知

十不二门指要钞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指要钞序 宋东山沙门遵式述   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诸祖既往玄化几息。时不可以久替。必有间世者出焉。四明传教导师礼公。实教门之伟人也。童子受经便能思义。天机特发不曰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