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七知经--支谦

佛说七知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告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现世安隐和悦多行。精进法观令习得尽。何谓七法。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节。五自知。六知众。七知人。诸比丘何谓知法。谓能解十二部经。一曰文。二曰歌。三曰说。四曰颂。五曰譬喻。六曰本起纪。七曰事解。八曰生傅。九曰广博。十曰自然。十一曰行。十二曰章句。是为知法。不解十二部经。为不知法。何谓知义。彼彼所说经法悉晓其义。是为知义。彼彼所说不晓不解。为不知义。何谓知时。知是时可惟寂灭想。是时不惟受行想。是时可惟慎护想。是为知时。不晓时宜所行。为不知时。何谓知节。能少饮食大小便便得消化。能节出入坐起行步。卧觉语默事从约省。是为知节。不自约省。为不知节。何谓自知。自知己身意老多少。所信所戒所闻所施所慧所解所至所入。深浅厚薄事事自知。是为自知。不知己意所入多少。为不自知。何谓知众。能知彼众若君子众若理家众。若梵志若沙门众。若或有时至彼众。宜坐宜立宜语宜默。知随时宜是为知众。不知相彼众随时宜者。为不知众。何谓知人。如有两人。一人信道一人不信道。信道者可称誉。不信者无称誉。信道有两辈。一人数诣道场乐沙门。一人不数诣道场智略沙门。数诣者可称誉。不数诣者无称誉。数诣道场有两辈。一人爱敬沙门。一人不爱敬沙门。爱敬者可称誉。不爱敬者无称誉。爱敬有两辈。一人亲习沙门。一人不亲习沙门。亲习者可称誉。不亲习者无称誉。亲习有两辈。一人好问经法。一人不好问经法。好问者可称誉。不好问者无称誉。好问有两辈。一人侧耳听。一人不侧耳听。侧耳听者可称誉。不侧耳听者无称誉。侧耳听有两辈。一人闻法受持。一人闻法不受持。闻法受持者可称誉。不受持者无称誉。受持有两辈。一人闻而思义。一人闻不思义。闻而思义者可称誉。闻而不思义者无称誉。闻法思义有两辈。一人如经义解。受法如法立。一人不如经义解。不受法不如法立如经义解者可称誉。不如经义解者无称誉。如经义解有两辈。一人但自安己。不安他人不多安人。不哀世间不利天下。一人自能安己。亦安他人多安天下。愍伤世间利宁天人。诸比丘当别知。其自安己能安他人多安天下。愍伤世间利宁天下者。是人为最上最长最尊极尊。譬如牛乳成酪酪为酥酥为醍醐醍醐最上。如是人者。为人中之人。乃为上行尊行极尊之行。为最胜为上愿无上也。诸比丘能见两人为智为高。能分别此人善此人胜。是为知人。佛说是已。皆欢喜受。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钟吕传道集--佚名

钟吕传道集--佚名

  钟吕传道集   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述纯阳真人吕岩洞宾集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传   论真仙第一   吕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钟曰:“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三说法缘经--求那跋陀罗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三说法缘经--求那跋陀罗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欲乐味甚少。忧苦患甚多。是以智者。应修方便。速离众欲。勤行净行。我昔曾闻。千福王子。名优陀延。绍父王位。住拘舍弥城。其城殊妙。宽博严净。...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法护等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法护等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梵大师法护等奉诏译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一 长者贤护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坐夏安居。满三月已。出行访其裁制成办衣服之...

佛说譬喻经--义净

佛说譬喻经--义净

佛说譬喻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着过患。王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于无量劫。时有一...

占察忏法仪轨--佚名

占察忏法仪轨--佚名

占察忏法仪轨 (恭请诸佛及圣众) 一心敬礼,十方常住三宝。 严持香华,如法供养。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事。供养已,一切恭敬。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佛陀多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佛陀多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