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除障修法--祈竹仁波切

《心经》的除障修法 祈竹仁波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特别能驱除我们各种的障碍。在西藏各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诵仪轨,以念诵经文及参思其内义配合一些观想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障息灾。大家若果要发心念诵《般若心经》的话,可以在早上念诵九遍,若诵少一些或多几遍也是可以的。但作为除障的话,我们一般都是诵九遍的。在念诵经文后可以再另外加诵明咒(即经中最后咒语之: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若干遍,然后念诵除障偈:   以神圣之三宝言教真谛之力故   愿令遮止   愿令化无   愿令平息   愿一切魔障碍违缘恶类中断   息灭八万病魔障难类   远离所有相违灾害缘   成办顺缘一切悉圆满   愿此吉祥当下成乐善   在念至“愿令遮止”、“愿令化无”、“愿令平息”这三句的首音节时(即三次的“愿”字),应大力拍掌除障。   障碍分为内在的与外在的障碍两大类:外在的障碍是指如火灾、台风等天灾及中毒、被盗贼侵害或猛兽攻击等等的祸患;内在的障碍是指由自身或心识中生起的问题,例如身体生病及贪、嗔、痴等烦恼心病。此外,还有阻延我们修持的“四魔”。以上所述这些障碍及魔难一律都可以依《般若心经》而息除障患。   “四魔”中的烦恼魔、五蕴魔及死魔并非有生命的众生。“烦恼魔”是指贪、嗔、痴、慢、疑及邪见等主要的六种烦恼与由它们衍伸出来之其他“心病”;“五蕴魔”是指处于轮回苦况中的众生之凡俗五蕴,它们是我们感受痛苦的基础;“死魔”是指不可自主的死亡,除非我们能肯定下一生不堕于三恶道,否则的话,死亡是中断或阻延我们修持的障碍;“欲魔”是第四魔,但它与以上三种称作“魔”的障碍并不一样,因为它是众生的一份子。有些欲魔是有很大功德与神通力的天界众生,他们不愿意见到有人得证解脱或成佛,故此会以它们有限的神通力加害修持的人,例如本师释迦如来快将成佛之时便有欲魔遣魔女及驱使魔军意欲干扰佛陀成就无上正觉,却被佛陀以慈心及定力降服了。这四种魔类是障碍我们修持的因素。现在所教的这个配合修诵《般若心经》的除障法是很殊胜的,而且对降伏内、外障碍与“四魔”等是很有效的。藏传佛教中还有其他的各种仪轨也是以修诵此经配合除障的,其中有拍三次掌的,有拍四次的,有观想一尊称为“般若波罗密多佛母”的本尊的,有观想驱逐“四魔”的种种不同方法,但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以上所教的拍掌诵偈是其中一种而已。在念诵《般若心经》时,有能力的人应尽力去参想“空性”的意义,在击掌三次的时候也要去参思“空性”。   在这里顺便简略说一说击掌的意义:   我们透过禅思声音与“空性”的关系,从而去体悟事物的实谛,这声音是有自性地存在吗?如果它是存在的,它到底在哪里呢?是在左手还是在右手?在两掌之间?我们透过抽丝剥茧地去分析,会发现声音的自性其实是找不到的,但却不能说声音是不存在的,借此去明白及接近缘起性空的体悟。   对“空性”的体悟是最有效、最彻底的忏罪、息灾及除障的究竟方法。在除去了我执以后便不可能有粗实的痛苦与障碍了,这就是修诵《般若心经》来除障及忏罪的原理。   对一般人来说,想要去真正体悟“空性”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但单单借着念诵此经来作除障仍会生起很大的效果,大家应当有恒心地持久念诵。我们虽不是什么大行者之辈,但修持佛法的持久恒常性是有其神效的,即使是凡夫,只要有信心而恒常地去持诵同一经文或真言,自然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在古印度,曾经有一个人向他的师父求法,他的师父厉声喊:“玛里利渣”,这句印度话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滚开!”。但这个印度人却以为那是上师传他的一句神圣咒语,所以便很有信心地长年累月去念诵,后来竟然可以用这个“咒”来医好了很多人的疾病。所以我们要明白:信心与恒久性是很有力量的,若果等到遇上障碍时才念几遍经文来除障的话,是不易有力量的,这个当然不能说是佛法缺乏力量,这只是个人的修持缺乏力量。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9

  清 路坤  路坤,是江宁人,本性慈善,信三宝。他弟弟,在别处做官。路曾经到弟弟的官署,见厨房天天宰割,心里难受,常用因果劝谕弟弟,但仍然不断,路于是发愿吃素。就在官署中,刺舌头上的血,书写《阿...

佛说护净经--失译人

佛说护净经--失译人

佛说护净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往昔佛共阿难行。遇值一池。东西四十里。南北四十里。深四十里。池中有虫。其形似科蚪形黑如墨。佛语阿难。识此池中虫不。答言不识。佛语阿难。此池中虫者。十方世界大众僧。食不...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未知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未知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宋沙门遵式述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由序 宋天竺寺慈云大师遵式述   余尝见诸处传山门教迹。或当。   大师远忌。追慕修斋。皆阙其修礼之法。今着数偈。略用伸仰。夫内心寂照功成入位...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不空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不空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一卷 唐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授记品第一   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多众生故。住陀罗尼形...

佛说大迦葉本经--竺法护

佛说大迦葉本经--竺法护

佛说大迦葉本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尔时城中有势富梵志。名曰尼拘类(晋曰无恚)财富无数。金银七宝。田宅牛马。不可称计。梵志有子。名曰毕拨学志。舍六十佉梨金宝好物及千具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