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学法--不空

四品学法 宋求那跋陀罗译      其有三德学号真学为上品。   其持具戒学号承法为中品。   其受卑戒学号依福学为下品。   其行三事号散侍为外品。   又真学三德者。一曰。戒行备具。二曰。多知经法。三曰。能化度人。是为三德。号真学者也。又承法具戒者。纯五戒信审罪福奉承法教也。又依福卑戒者。但持上四戒。不持酒戒。随世习俗不变欲事。是为依福学也。   又散侍三事非戒也。何谓三。一者身归法。二者供养法。三名于同学法。持自有弓分别。无师无所承。自然心好无所拘碍。名散侍法也。真学功德胜于承法学百倍也。承法功德胜依福百倍也。依福功德百倍胜散侍也。散侍功德胜凡俗百倍也。凡俗之人或不如畜生。畜生或胜于人。所以者何。人作罪不止入地狱。罪竟为饿鬼。饿鬼罪竟转为畜生。畜生罪竟乃还为人。畜生中皆毕罪便得为人。是故人当作善奉行三尊之教。学上四品之法。长离三恶道。展转天上。下生人中豪尊。世世受福德长解脱。   若失威仪一事者。常自学如法。应时自赴诫诲即解。若懈怠不勤者。应退着下座。后有功德乃更复之。若受语不用及犯戒者。应便弹弃莫着众中。恐败余人。若新受法未满三月者。其有所犯先不应问也。未习故也。若诸学者。承用此律上下。相检乃可至竟。疾成大愿。 散侍法   问曰。若有善男子。欲入正道。欲依大道而不耐戒。当作何行以求福祥。师曰。亦有三事。名散侍法。好可奉。何谓三。一者身所护法。二者供养法。三者于同学法。行此三事。即胜作凡俗时百倍也。又散侍身所能法者云何。虽不持戒。当与凡俗小异。游居之处数就有经道之处。若见世俗所行善者。法之恶者。莫用好言识也。丑语勿名。是为散侍第一法。又散侍供养法者。云何当侍三宝。朝夕莫懈。心常归向。并修经书。若居贫穷无用供养者。当加勤仂。见人福躬亲佐助。心代其欢。是为散侍第二法。又散侍于同学法者云何。当敬爱其辈无相憍慢。坐起念之。出入参之。如己观也。若行路者。近则相问。远当待望。慎莫背忽。是为散侍第三法。师曰。行者三事虽未即度。犹如地多石多草。种虽不好故得少少。以续其时。犹胜不种也。种业不废会得好地。所种乃成收敛有盈。斯亦然矣。行之不休。福德扶持。会受真戒号。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唯识三十论--玄奘

唯识三十论--玄奘

唯识三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

佛教故事:夫妇的发心

佛教故事:夫妇的发心

  一杓饭汁得心明,天上人间贵人称,  不信但看尼树子,形如芥子荫多宏。  佛陀在世的时候,僧众们的饮食都是到信众家中去托钵乞食,僧团中是不起火煮食的,这是当时印度僧团的规则。  有一天,佛陀带着...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十卷--义净法师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十卷--义净法师

  第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尔时给孤独长者于逝多林施多衣物已。告诸大众曰。但是世尊弟子。于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得圆满者。应合礼敬尊重供养。无上福田堪销物利者。于我施物随意受之。时漏尽人咸作...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经示现做过一只兔子。这一只兔子王领导了很多动物,在森林里面修行。牠常常跟其他的动物说:"每一个月的月圆日,我们要保持道德清淨,我们要做圆满佈施。"  牠自己在想,明天就是月...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3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3

  民国陈贞女  陈贞女,法名圣性,是扬州甘泉陈仲龄的二女儿。与她妹妹,都是从小吃素。到了成年,父亲亡故,母亲要为她择聘夫婿,贞女就痛哭流涕,发誓撤下耳环养母亲,到老不嫁人。妹妹把出家焚修作为愿,...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海中有一龙王(Naga Raja)名宝,长大后取了龙妻,夫妻共享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龙子,夫妇为小龙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父名宝故,子取名为宝贤。它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