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学法--不空

四品学法 宋求那跋陀罗译      其有三德学号真学为上品。   其持具戒学号承法为中品。   其受卑戒学号依福学为下品。   其行三事号散侍为外品。   又真学三德者。一曰。戒行备具。二曰。多知经法。三曰。能化度人。是为三德。号真学者也。又承法具戒者。纯五戒信审罪福奉承法教也。又依福卑戒者。但持上四戒。不持酒戒。随世习俗不变欲事。是为依福学也。   又散侍三事非戒也。何谓三。一者身归法。二者供养法。三名于同学法。持自有弓分别。无师无所承。自然心好无所拘碍。名散侍法也。真学功德胜于承法学百倍也。承法功德胜依福百倍也。依福功德百倍胜散侍也。散侍功德胜凡俗百倍也。凡俗之人或不如畜生。畜生或胜于人。所以者何。人作罪不止入地狱。罪竟为饿鬼。饿鬼罪竟转为畜生。畜生罪竟乃还为人。畜生中皆毕罪便得为人。是故人当作善奉行三尊之教。学上四品之法。长离三恶道。展转天上。下生人中豪尊。世世受福德长解脱。   若失威仪一事者。常自学如法。应时自赴诫诲即解。若懈怠不勤者。应退着下座。后有功德乃更复之。若受语不用及犯戒者。应便弹弃莫着众中。恐败余人。若新受法未满三月者。其有所犯先不应问也。未习故也。若诸学者。承用此律上下。相检乃可至竟。疾成大愿。 散侍法   问曰。若有善男子。欲入正道。欲依大道而不耐戒。当作何行以求福祥。师曰。亦有三事。名散侍法。好可奉。何谓三。一者身所护法。二者供养法。三者于同学法。行此三事。即胜作凡俗时百倍也。又散侍身所能法者云何。虽不持戒。当与凡俗小异。游居之处数就有经道之处。若见世俗所行善者。法之恶者。莫用好言识也。丑语勿名。是为散侍第一法。又散侍供养法者。云何当侍三宝。朝夕莫懈。心常归向。并修经书。若居贫穷无用供养者。当加勤仂。见人福躬亲佐助。心代其欢。是为散侍第二法。又散侍于同学法者云何。当敬爱其辈无相憍慢。坐起念之。出入参之。如己观也。若行路者。近则相问。远当待望。慎莫背忽。是为散侍第三法。师曰。行者三事虽未即度。犹如地多石多草。种虽不好故得少少。以续其时。犹胜不种也。种业不废会得好地。所种乃成收敛有盈。斯亦然矣。行之不休。福德扶持。会受真戒号。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德故事 梦窗禅师的慈悲大度

大德故事 梦窗禅师的慈悲大度

  大德故事|梦窗禅师的慈悲大度    梦窗禅师是日本的高僧,一次他坐船渡河,船刚刚驶离河岸不远,就见岸上有位武士急匆匆地赶来,隔着水大喊:“等一等!”  武士面貌凶恶,船上的人都不愿意掉头载他,...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行无缘大慈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行无缘大慈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行无缘大慈  佛教古德有两句警语说:「出家人放逸懈怠,不可思议,出家人生发道心,亦不可思议。」这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出家比丘,如果不重道行,甚麽不好的事都可做出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文--未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文--未知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文 这时,无尽意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裸露右肩,双手合十向释迦牟尼佛致礼,开口言道:“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什么因缘,而立名为观世音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

地藏经·赞--未知

地藏经·赞--未知

稽首本然清净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

百业经 月亮比丘尼--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月亮比丘尼--堪布索达吉

月亮比丘尼 ——愿力成熟 听闻第一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大婆罗门名叫月乐。长大娶妻后,共享美好生活。不久,其妻怀孕,突然生起了一个念头:与任何人辩论都能获胜,自己辨才无碍。就对丈夫说:“我现在...

地藏菩萨心咒--未知

地藏菩萨心咒--未知

地藏菩萨心咒 一、地藏菩萨心咒 ong qing xi re zha hong 嗡 琴 西 惹 扎 轰 ong pa la ma ni da zha 嗡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