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学法--不空

四品学法 宋求那跋陀罗译      其有三德学号真学为上品。   其持具戒学号承法为中品。   其受卑戒学号依福学为下品。   其行三事号散侍为外品。   又真学三德者。一曰。戒行备具。二曰。多知经法。三曰。能化度人。是为三德。号真学者也。又承法具戒者。纯五戒信审罪福奉承法教也。又依福卑戒者。但持上四戒。不持酒戒。随世习俗不变欲事。是为依福学也。   又散侍三事非戒也。何谓三。一者身归法。二者供养法。三名于同学法。持自有弓分别。无师无所承。自然心好无所拘碍。名散侍法也。真学功德胜于承法学百倍也。承法功德胜依福百倍也。依福功德百倍胜散侍也。散侍功德胜凡俗百倍也。凡俗之人或不如畜生。畜生或胜于人。所以者何。人作罪不止入地狱。罪竟为饿鬼。饿鬼罪竟转为畜生。畜生罪竟乃还为人。畜生中皆毕罪便得为人。是故人当作善奉行三尊之教。学上四品之法。长离三恶道。展转天上。下生人中豪尊。世世受福德长解脱。   若失威仪一事者。常自学如法。应时自赴诫诲即解。若懈怠不勤者。应退着下座。后有功德乃更复之。若受语不用及犯戒者。应便弹弃莫着众中。恐败余人。若新受法未满三月者。其有所犯先不应问也。未习故也。若诸学者。承用此律上下。相检乃可至竟。疾成大愿。 散侍法   问曰。若有善男子。欲入正道。欲依大道而不耐戒。当作何行以求福祥。师曰。亦有三事。名散侍法。好可奉。何谓三。一者身所护法。二者供养法。三者于同学法。行此三事。即胜作凡俗时百倍也。又散侍身所能法者云何。虽不持戒。当与凡俗小异。游居之处数就有经道之处。若见世俗所行善者。法之恶者。莫用好言识也。丑语勿名。是为散侍第一法。又散侍供养法者。云何当侍三宝。朝夕莫懈。心常归向。并修经书。若居贫穷无用供养者。当加勤仂。见人福躬亲佐助。心代其欢。是为散侍第二法。又散侍于同学法者云何。当敬爱其辈无相憍慢。坐起念之。出入参之。如己观也。若行路者。近则相问。远当待望。慎莫背忽。是为散侍第三法。师曰。行者三事虽未即度。犹如地多石多草。种虽不好故得少少。以续其时。犹胜不种也。种业不废会得好地。所种乃成收敛有盈。斯亦然矣。行之不休。福德扶持。会受真戒号。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唐人咏茶诗--未知

唐人咏茶诗--未知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 并序 唐 李白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一作鸭)。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无罗叉共竺叔兰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无罗叉共竺叔兰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 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甚深微妙!难晓难了!难解难知...

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施护

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施护

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 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奉诏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言。汝今当知摩伽陀国庵没罗聚落北韦提希山。有帝释岩。而彼岩中有九十九宫。有一俱胝大菩萨众。并天龙八部诸神仙等安...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第四卷--大广智不空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第四卷--大广智不空

  第四卷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是时如来令普明菩萨。说无尽法藏真际观门。三者有东方无极日耀世界普明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对于如来大众前。复为现在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陈说秘密真如...

佛说恒水经--释法炬

佛说恒水经--释法炬

佛说恒水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佛与大比丘僧诸弟子菩萨俱行到恒水。诸天人民鬼神龙人非人。及初发道意者无央数。各持华香伎乐皆追从佛。已到恒水施座而坐。众会皆定。月十五日说戒时。阿...

起信论疏笔削记--子璿

起信论疏笔削记--子璿

起信论疏笔削记 长水沙门子璿录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一   此文之作本乎石壁。石壁慈甚蔓于章句。凡伸一义。皆先问发。次举疏答。后方委释。虽不忘本母之体。而有太过。大不及焉。讲者用之。未至稳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