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破有论--施护

大乘破有论 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归命一切佛诸有智者。应当如实了知诸法。此中云何。谓一切性从无性生。亦非无性生。一切性若有生者。彼性是常。是性无实。犹如空华。当知诸法与虚空等。彼诸法生亦与空等。一切缘法皆如虚空。彼无实故。当云何有。诸法无因而复无果。亦无诸业自性可得。此中一切而无有实。无世间故无出世间。一切无生亦无有性。云何诸法而有所生。世间亲爱父子眷属。虽有所生而无其实。不从先世之所生故。亦非现世有其相故。此于世间无义可转。犹如月中见诸影像。世间无实从分别起。此分别故分别心生。由此心为因即有身生。是故有身行于世间。蕴所成故名之为身。诸蕴皆空无有自性。蕴无自性而亦无心。以无心故是故无身。当知自性离诸分别。若无其心亦无有法。若无其身亦无有界。此中所说是无二道。此所说者是真实说。此中一切离诸所缘。此中所说离诸所缘。此中所作离诸所缘。此中所得离诸所缘。所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法如是常行。不久时中即能证得无上菩提。以慧方便安住实际。起悲愍行广度众生。虽复如是有所得相。一切智性而不可说得。彼一切法但有名字。一切但于有想中住。现前无实差别所生。差别生法而无所有。彼一切法本无有名。但以假名而表了故。当知诸法而无实体。一切皆从分别所生。此中若无分别者。即同虚空离诸分别。如说眼者能见于色。作此说者是真实语。世间有诸邪执心者。执此所说如实而转。彼一切法聚类所现。当知此说是佛所说。是故应知。此中义者眼不见色。乃至意不知法。若如是知是为智者。即能通达第一义谛。如是乃名最上真实。我今依经。如是略说。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虚云老和尚冒死智辩调伏灭佛的李根源将军

虚云老和尚冒死智辩调伏灭佛的李根源将军

  袁世凯把持国民政府后,地方军阀各自为政,任意横行,鱼肉人民。饱受外侮与内患中痛楚的中国人青年一代,把他们不幸的命运起先归咎于满清政府,满清倒了,他们就把一切的怨恨转移到“迷信”上面来。  这时...

《百业经》:(14)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得佛授记

《百业经》:(14)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婆罗门施主乘着满载物品的马车,准备去城中上供下施。当世尊在城中托钵行走时,这位婆罗门施主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威仪具足,顿时对...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三回拜優缽羅華長者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三回拜優缽羅華長者

  参优波罗华长者  诸香合一味化瑞  获法身香调和法  救众生离相回向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善知识教化的缘故,他已为法忘躯,不顾自己的身心性命,不执着财宝,也不欢喜大家来恭维自己,不耽着五欲境界...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百业经》:(10)豆蔻花──以花供塔生降花雨

《百业经》:(10)豆蔻花──以花供塔生降花雨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巨富施主,娶妻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一直膝下无子。他们祈祷诸天,后来众缘会合,一位最后有者入了施主妻子的胎中,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