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未知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注解.闵智亭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 《玉皇心印经》是我们每日功课必诵经典,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资助道力。 “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无所印,心无所心。心印于事,则体必纷;心印于物,则体必淫。于无印,于无心,心从无宅,印从无精,一灵不昧,善果臻身。人本有心而自失之,人能印而自失之失非其失,则可有心;弃其所弃,则可能印。即知其心,既知其印。既知其印,即知非心有心。既知非心,即知有印非印。印不印印,心无心心,真神真气,合我真精,一元三品,是印是心。敛情敛意,忘见忘闻。三年乳哺,一纪飞升,如此真道,名得真心,真心一得,七窍皆灵。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上药,是上品大药,非是寻常之药物。此经所讲的上药“神”、“气”、“精”,也不是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而是元神、元气、元精。元神君思虑神,元气母呼吸气,元精长交感精。其应在天,则神象日,气象斗,精象月。在地则神法火,气法土,精法水。在人则神载性,气载精,精载命。神浮而精沉,气居浮沉之间。精不外妄泄则元气混融,元气混融则元神安逸。三者既固,则鼎器渐完,鼎器既完,方可言修炼。 就一个人的形体性命来说,离开神气精,人就不能生存。所以说人的健康和智慧,都离不开这三者的维持。神气精三者,精是基础,《黄庭经》说“积精累气以成真”,精是身中液体物质,包括身中各脏腑中的液体。气有呼吸的空气和液体为火熏蒸熔化而成之气,如水蒸气。神是身中气化的微妙不可识见者,然而又是实有者,所谓“精气足则神旺”。此三者运行于身,人便不死。三者旺盛,人便健壮;三者损弱,人便衰病。所以说此三者为之上药。或谓:药须服用,才能取得药的功效,这种生命物质,譬之为药,将如何服用?《心印经》讲的就是如何服用,而服此上药将达到的超凡入圣方法。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分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惚者神气之枢旋;杳冥者真精之胎蕴,此合三为一,乃太极之根,先天之宰,所谓从道妙一,孕玄分元,日月之所由判,天地之所由生也。 恍惚者指似来非来,若有若无,杳冥者深昧莫测也,这些联兆景象只有在“至虚极”、“守静笃”中体验之,稍纵即逝。虚极静笃,必须经过恍惚杳冥之时。恍惚杳冥之时,即是神气交礴而入于混沌之状态。在混沌状态中,则昏昏默默,不识不知。识神之思虑念想,人欲之喜怒哀乐,一概捐除,而造化之大炁,一往一来,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一开一阖,尽于此际可以体验出来。当时景象,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之概。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实为超凡入圣修道学仙的必由之路。恍惚中之象,杳冥中之精,亦即丹经所说的先天一炁,叫做药物。因此种药物,完全是由神气精三者混合一处;从恍惚杳冥中产生出来的,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是由调呼吸之气,渐为胎息,摄取为先天之炁,这就是服炼长生大药。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道融法师护持佛法的故事

道融法师护持佛法的故事

  当年的长安僧团以鸠摩罗什大师为首,他座下有八位高足弟子,其中有个叫道融的,他的辩才很好,记忆力也很强,内外的典籍都能够记忆下来,觉悟程度也很高。   当年有一个狮子国的婆罗门,听说长安的...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下--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五分律卷下--佛陀什共竺道生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十六卷~第三十卷)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译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十六 第三分初受戒法之二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各各分部游行世间。多有贤善能受教诫者。吾今独往优为界郁鞞...

《百业经》 忏悔的力量

《百业经》 忏悔的力量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杀生恶报:自作自受的颜复初(20-22)《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自作自受的颜复初(20-22)《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杀生恶报篇 第一章 屠宰】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20. 垂尽为牛的张宜所  鄞县...

常起瞋恚的婆持加生病无人照料,慈悲佛陀除之苦痛

常起瞋恚的婆持加生病无人照料,慈悲佛陀除之苦痛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长者,名叫婆持加,他常起瞋恚,乱发脾气,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他。不过,婆持加却对外道非常地崇信与恭敬。后来,婆持加生了一场重病,没有人愿意来探视他...

因一念之差,他的命运悄然的改变

因一念之差,他的命运悄然的改变

  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  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  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有道之士,很早就起来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