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谈佛教文化:内心有戒律 行为才会有约束

  莫言和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John Roberts)出席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中新网图

  澎湃新闻记者 龚菲

 

  10月25日上午,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和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John Roberts),相聚在无锡。他们受邀出席了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一个主题为生命的相遇电视分论坛。

  前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者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他也是个无神论者。那么,在这两个人眼里,佛教分别意味着什么呢?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旁听了两人的交流分享活动。两位诺贝尔得主分别从获得诺贝尔奖后的感受以及自己人生的变化谈起,谈到了命运、信仰等话题。

  佛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10月25日上午9时,当一身黑色西装的莫言出现在无锡梵宫的相应堂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现场不少听会人员蜂拥而上,拿着相机冲到莫言面前一阵猛拍。入座后,不少观众仍然不愿离开,使得现场主持人白岩松不得不说,到这里是来听论坛的,如果您是来拍照的,请拍完照从后门离开。话音落下,现场仍有观众拿着手机开着闪光灯拍个不停,一直到保安制止才结束了拍照。

  据了解,该场论坛通过阐发真、善、美的人类主题,探讨诺贝尔奖与佛教的相遇。

  当白岩松向莫言抛出听到(世界佛教论坛)组委会对您的邀请,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的问题时,莫言的回答让所有人都颇为诧异。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去、我不去。莫言说,当时想到在这个论坛上汇集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高僧大德们,和有很多对佛学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们、教授们,我觉得我是一个写小说的、搞文学的,到这个论坛上来等于是登台献丑。

  莫言说,后来,有关部门找到我们领导,领导批示必须去,然后他才说一定去。

  在参加了10月24日的晚宴后,莫言表示,对于参加此次论坛,的确给他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他坦言,在晚宴上他并没有认真吃饭,而是在不停地观察那些坐在他两侧的高德大师们,看他们的服装、表情、动作,认真地观察,看看心中有佛的人,在饭桌上是一个什么样的。

  大有收获。莫言说,他观察发现,学佛的人心中的欲望很少,他们吃饭很精致,嘴巴的动作是很小的,没有人发出我们平常人吃饭容易发出的那种声音,而且我发现他们吃的食量也很少,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内心有戒律的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也非常尊重。

  莫言认为,佛教是一个高深的宗教,也是一个伟大的宗教,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文化现象。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以后,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佛教的基因了。

  到农村去观察,你会发现,有一些农村的老人们是文盲,也没有读过什么《金刚经》、《地藏经》等经典,甚至一辈子也没有进过庙宇,也没有听过什么高僧大德来给他传教。但是他的很多生活准则,他的潜意识里,实际上是受到佛教不小的影响的。

  莫言指出,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与其说是佛教的观点,不如说是老百姓的传统道德的重要的一种组成部分。他们相信这个,以至于按照这个方法。当面对着强大的恶势力的时候,弱小者无法抗争,抗争必定要付出沉重的牺牲的时候,他就想,要不我们不管这个事了,让佛教来管吧。让老天来管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我治不了你,肯定有能治得了你的,你最终是要得到报应的。

  莫言认为,从客观上来讲,佛教对校正人们的行为准则,安慰痛苦的灵魂、解脱人们面临困境,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了敬畏感,人的行为才会有约束

 

  莫言在《生死疲劳》一开始就写道,世界可能不只是我们眼前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可能还有,比如说有地狱,也有想象中的天堂。

  在莫言的不少作品中都能看到佛教的影子。对于这点,莫言表示,他自己相信命运的存在,他认为所谓的命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改变的规律,也可以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来解释。他说,很多必然的东西就是属于命的范围,偶然的东西可能是属于运气,比如说,运气很好,一抬头掉下来一个馅饼。

  在过去,儒家提倡敬畏,过去讲敬畏字纸,随便一张写了字的纸,不能轻易的处置它,你应该焚化掉。佛教是尊敬生命,它是对所有的生命都尊重,包括一棵大树。莫言表示,有敬有畏,人的行为就会有所约束,无敬无畏那就是无知者无畏,什么坏事都敢做。

  莫言指出,所以现在有一些人,他明明是做了很坏的事,做了伤害了别人的事,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他认为他很正常。小到公共场所,有的人行为很检点,而有的人他以自我为中心,大喊大叫、大呼大闹,但是他不以为是对别人的一种侵犯,所以无敬无畏,就是因为没有这种方面的信念和信仰。

  在谈到佛教对莫言的影响时,莫言表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或者说从家长那里最早受到影响的,应该是来自佛教的影响。当然我也进过很多西方的那种恢弘的大教堂,也进过很多非常庄严的伊斯兰的清真寺,我对这些宗教都充满了敬畏。莫言说。

点我:

相关文章

不可思议!善的力量既可帮助别人也可拯救自己

不可思议!善的力量既可帮助别人也可拯救自己

  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得是破草屋,穿得是破衣服,冬不防寒,夏不遮羞,以乞讨为生,日子过得很艰苦。  但这个穷人有一个绝活儿——善解鸟语。麻雀、燕子、鸽子等等鸟叫,他都能听懂;鸟语花香的时节,...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清吴濂  吴濂,字芑谋,是元和县的官学生。父亲信奉佛,与师林寺的某僧人关系好。父亲病了,僧人频频来问疾,开示念佛法门。吴在旁边听了,恍然有省悟,于是用心在净业上。为人沉默,虽然念佛没有间断,别...

佛教故事:龙女与阿迪

佛教故事:龙女与阿迪

  话说从前有一个老人家,他有五个儿子。有一天,老人把五个儿子喊到一块儿,对他们说:“儿子们,爹爹年事已高,何时死掉也难说,我要求你们,在我死之前,每人都要学会一样本事,你们学到本领后,我死了也才...

偈语不能随便念,分不清场合很危险

偈语不能随便念,分不清场合很危险

  从前在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翁,家里十分富有,广积金银财宝。他经常请僧人们到家中吃饭,有一次又请僧人赴斋,于是舍利弗、摩诃罗等人就去了。  大富翁看见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亲...

大安法师: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大安法师: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现西方极乐世界无尽庄严,诸如:宫殿楼阁、宝池莲花、重重宝树、德风华雨、妙法梵音、光明透亮等。尊者阿难听到释迦本师的介绍后,便向释尊禀问:十...

五台山的故事:达天和尚传

五台山的故事:达天和尚传

清朝有位通理法师,字达天,是直隶(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赵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间。一出生就具有圆满而庄严的身相——有着七处平满的异征、双手下垂时长度超过了膝盖关节、口中并有四十颗牙齿的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