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谈佛教文化:内心有戒律 行为才会有约束

  莫言和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John Roberts)出席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中新网图

  澎湃新闻记者 龚菲

 

  10月25日上午,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和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John Roberts),相聚在无锡。他们受邀出席了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一个主题为生命的相遇电视分论坛。

  前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者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他也是个无神论者。那么,在这两个人眼里,佛教分别意味着什么呢?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旁听了两人的交流分享活动。两位诺贝尔得主分别从获得诺贝尔奖后的感受以及自己人生的变化谈起,谈到了命运、信仰等话题。

  佛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10月25日上午9时,当一身黑色西装的莫言出现在无锡梵宫的相应堂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现场不少听会人员蜂拥而上,拿着相机冲到莫言面前一阵猛拍。入座后,不少观众仍然不愿离开,使得现场主持人白岩松不得不说,到这里是来听论坛的,如果您是来拍照的,请拍完照从后门离开。话音落下,现场仍有观众拿着手机开着闪光灯拍个不停,一直到保安制止才结束了拍照。

  据了解,该场论坛通过阐发真、善、美的人类主题,探讨诺贝尔奖与佛教的相遇。

  当白岩松向莫言抛出听到(世界佛教论坛)组委会对您的邀请,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的问题时,莫言的回答让所有人都颇为诧异。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去、我不去。莫言说,当时想到在这个论坛上汇集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高僧大德们,和有很多对佛学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们、教授们,我觉得我是一个写小说的、搞文学的,到这个论坛上来等于是登台献丑。

  莫言说,后来,有关部门找到我们领导,领导批示必须去,然后他才说一定去。

  在参加了10月24日的晚宴后,莫言表示,对于参加此次论坛,的确给他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他坦言,在晚宴上他并没有认真吃饭,而是在不停地观察那些坐在他两侧的高德大师们,看他们的服装、表情、动作,认真地观察,看看心中有佛的人,在饭桌上是一个什么样的。

  大有收获。莫言说,他观察发现,学佛的人心中的欲望很少,他们吃饭很精致,嘴巴的动作是很小的,没有人发出我们平常人吃饭容易发出的那种声音,而且我发现他们吃的食量也很少,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内心有戒律的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也非常尊重。

  莫言认为,佛教是一个高深的宗教,也是一个伟大的宗教,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文化现象。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以后,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佛教的基因了。

  到农村去观察,你会发现,有一些农村的老人们是文盲,也没有读过什么《金刚经》、《地藏经》等经典,甚至一辈子也没有进过庙宇,也没有听过什么高僧大德来给他传教。但是他的很多生活准则,他的潜意识里,实际上是受到佛教不小的影响的。

  莫言指出,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与其说是佛教的观点,不如说是老百姓的传统道德的重要的一种组成部分。他们相信这个,以至于按照这个方法。当面对着强大的恶势力的时候,弱小者无法抗争,抗争必定要付出沉重的牺牲的时候,他就想,要不我们不管这个事了,让佛教来管吧。让老天来管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我治不了你,肯定有能治得了你的,你最终是要得到报应的。

  莫言认为,从客观上来讲,佛教对校正人们的行为准则,安慰痛苦的灵魂、解脱人们面临困境,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了敬畏感,人的行为才会有约束

 

  莫言在《生死疲劳》一开始就写道,世界可能不只是我们眼前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可能还有,比如说有地狱,也有想象中的天堂。

  在莫言的不少作品中都能看到佛教的影子。对于这点,莫言表示,他自己相信命运的存在,他认为所谓的命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改变的规律,也可以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来解释。他说,很多必然的东西就是属于命的范围,偶然的东西可能是属于运气,比如说,运气很好,一抬头掉下来一个馅饼。

  在过去,儒家提倡敬畏,过去讲敬畏字纸,随便一张写了字的纸,不能轻易的处置它,你应该焚化掉。佛教是尊敬生命,它是对所有的生命都尊重,包括一棵大树。莫言表示,有敬有畏,人的行为就会有所约束,无敬无畏那就是无知者无畏,什么坏事都敢做。

  莫言指出,所以现在有一些人,他明明是做了很坏的事,做了伤害了别人的事,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他认为他很正常。小到公共场所,有的人行为很检点,而有的人他以自我为中心,大喊大叫、大呼大闹,但是他不以为是对别人的一种侵犯,所以无敬无畏,就是因为没有这种方面的信念和信仰。

  在谈到佛教对莫言的影响时,莫言表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或者说从家长那里最早受到影响的,应该是来自佛教的影响。当然我也进过很多西方的那种恢弘的大教堂,也进过很多非常庄严的伊斯兰的清真寺,我对这些宗教都充满了敬畏。莫言说。

点我:

相关文章

玄奘法师西行故事四则

玄奘法师西行故事四则

  一、 玄奘考试  在隋朝的时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当了僧人国家是免除一切杂税劳作。玄奘法师13岁的那一年,正好碰到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去考查。一共只准许剃度二七14位,只剃度1...

莲花色比丘与妓女的因缘及正果正因

莲花色比丘与妓女的因缘及正果正因

莲花色比丘与妓女的因缘及正果正因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位涅德比丘,四处参访,到了仲雪。此地有一位富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与爱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施主常常担忧:我们有这么多财富,...

因一念之差,他的命运悄然的改变

因一念之差,他的命运悄然的改变

  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  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  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有道之士,很早就起来诵经...

为何解脱的佛陀仍会遭受毁谤?

为何解脱的佛陀仍会遭受毁谤?

  因果律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佳的“道德公正律”,不止一般人无法逃离因果的大罗网,连解脱的圣者如佛陀也无法逃离因果的业报。  一位少女未婚却怀孕了,于是她去找在精舍中精修的佛。佛正在为弟子说法,这...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广寺。  一天,印光大师与一位法师从西直门外向圆广寺方向走去,碰到一个要饭的,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