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义净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无著菩萨造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胜利益应知  于身并属者   得未得不退  谓最胜付嘱   于心广最胜  至极无颠倒   利益意乐处  此乘功德满   六度皆名施  由财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修行不住   为自身报恩  果报皆不着   为离于不起  及离为余行   摄伏在三轮  于相心除遣   后后诸疑惑  随生皆悉除   若将为集造  妙相非胜相   三相迁异故  无此谓如来   因与果甚深  于彼恶时说   此非无利益  由三菩萨殊   由于先佛所  奉持于戒学   并植善根故  名具戒具德   能断于我想  及以法想故   此名为具慧  二四殊成八   别体相续起  至寿尽而住   更求于余趣  我想有四种   皆无故非有  有故不可说   是言说因故  法想有四种   由彼信解力  信故生实想   不如言取故  取为正说故   佛了果非比  由愿智故知   为求利敬者  遮其自说故   证不住于法  为是随顺故   犹如舍其筏  是密意应知   化体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说法非二取  所说离言诠   自受为他说  非无益集福   福不持菩提  彼二能持故   得自性因故  此余者是生   唯是佛法故  能成最胜福   不取自果故  非可取可说   解脱二障故  说妙生无诤   在燃灯佛所  言不取证法   由斯证法成  非所取所说   智流唯识性  国土非所执   无形故胜故  非严许严性   譬如妙高山  于受用无取   非有漏性故  亦非是因造   为显多差别  及以成殊胜   前后福不同  更陈其喻说   两成尊重故  由等流殊胜   烦恼因性故  由劣亦胜故   彼果胜苦故  难逢胜事故   境岸非知故  于余不共故   是甚深性故  胜余略诠故   胄族高胜故  望福福殊胜   彼行堪忍时  虽苦行善故   彼德难量故  由斯名胜事   由无恚怒情  不名为苦性   有安乐大悲  行时非苦果   生心因不舍  是故应坚求   谓是得忍边  及此心方便   应知正行者  是利生因故   于有情事相  应知遍除遣   彼事谓名聚  最胜除其想   诸世尊无比  由真见相应   果不住因位  是得彼果因   世尊实语故  应知有四种   立要说下乘  及说大乘义   由诸授记事  皆无有差别   不得彼顺故  是非实非妄   如言而执者  对彼故宣说   常时诸处有  于真性不获   由无知有住  智无住得真   无智犹如闇  当闲智若明   能对及所治  得失现前故   由如是正行  获如是福量   于法正行者  业用今当说   于人有三种  受持闻广说   义得由从他  及已闻思故   此谓熟内已  余成他有情   由事时大性  望福福殊胜   非境性独性  能依是大人   及难可得闻  无上因增长   若但持正法  所依处成器   蠲除诸业障  速获智通性   世妙事圆满  异熟极尊贵   于此法修行  应知获斯业   由自身行时  将已为菩萨   说名为心障  违于无住心   授后时记故  然灯行非胜   菩萨彼行同  非实由因造   无彼相为相  故显非是妄   由法是佛法  皆非有为相   谓以法身佛  应知喻丈夫   无障圆具身  是遍满性故   及德体大故  亦名为大身   非有身是有  说彼作非身   不了于法界  作度有情心   及清净土田  此名为诳妄   于菩萨众生  诸法无自性   若解虽非圣  名圣慧应知   虽不见诸法  此非无有眼   佛能具五种  由境虚妄故   种种心流转  离于念处故   彼无持常转  故说为虚妄   应知是智持  福乃非虚妄   显此福因故  重陈共喻言   谓于真法身  无随好圆满   亦非是具相  非身性应知   于法身无别  非如来无二   重言其具相  由二体皆无   如佛说亦无  说二是所执   由不离法界  说亦无自性   能说所说虽甚深  然亦非无敬信者   由非众生非非生  非圣圣性相应故   少法无有故  无上觉应知   由法界不增  清净平等性   及方便无上  由漏性非法   是故非善法  由此名为善   说法虽无记  非不得应知   由斯一法宝  胜彼宝无量   于诸算势类  因亦有差殊   寻思于世间  喻所不能及   法界平等故  佛不度众生   于诸名共聚  不在法界外   若起于法执  与我执过同   定执脱有情  是无执妄执   不应以色体  唯如来法身   勿彼转轮王  与如来齐等   即具相果报  圆满福不许   能招于法身  由方便异性   唯见色闻声  是人不知佛   此真如法身  非是识境界   其福不失亡  果报不断绝   得忍亦不断  以获无垢故   更论于福因  为此陈其喻   彼福无报故  正取非越取   彼福招化果  作利有情事   彼事由任运  成佛现诸方   去来等是化  正觉常不动   彼于法界处  非一异应知   微尘将作墨  喻显于法界   此论造墨事  为彰烦恼尽   非聚非集性  显是非一性   于彼总集性  明其非异性   不了但俗言  诸凡愚妄执   断我法二种  非证觉无故   是故见无见  无境虚妄执   由此是细障  如是知故断   由得二种智  及定彼方除   陈福明化身  非无无尽福   诸佛说法时  不言身是化   由不自言故  是其真实说   如来涅槃证  非造亦不殊   此集造有九  以正智观故   见相及与识  居处身受用   过去并现存  未至详观察   由观察相故  受用及迁流   于有为事中  获无垢自在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慈恩和尚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慈恩和尚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燉煌出 S. 700]) 西京大兴善寺石璧上录出慈恩和尚奉 诏述序 梵本般若多心经者,大唐三藏之所译也。三藏志游天竺,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道场内。遇一僧有疾,询...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天亲菩萨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天亲菩萨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天亲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上   归命释迦牟尼佛。四句之义于诸经首有论解释。如彼应知。于大众中说此法门者。示现法胜大众摄在说法住处。依彼山等胜处说故...

佛说十二游经--迦留陀伽

佛说十二游经--迦留陀伽

  佛说十二游经   东晋西域沙门迦留陀伽译   昔阿僧祇劫时。菩萨为国王。其父母早丧亡。让国持与弟。舍国行求道。遥见一婆罗门姓瞿昙。菩萨因从婆罗门学道。婆罗门答菩萨言。解体所着王者衣服。编发结莎为衣...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鸠摩罗什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鸠摩罗什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听, 光明大三昧,无比功德人, 正尔当出世。彼人...

成唯识论  卷一至四--玄奘

成唯识论 卷一至四--玄奘

《成唯识论》卷一 玄奘(译) 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黄智海居士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黄智海居士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 黄智海居士演述 妙真法师鉴定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白话解释序 苏州灵岩寺释妙真 法华经说·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佛是随顺众生而说法的。诸菩萨四无碍辩中的词无碍辩·便是于诣方言辞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