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拳论--真谛

解拳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陈三藏法师真谛译       三界者。唯以言名为体。由强分别。非实有法故不得真。由简择门诸法自性。为生不颠倒智故立此论。   于藤起蛇知  见藤则无境   昏昧时中。在非远处。于藤色形。见似蛇相。为境所诳。未见差别。谓彼是蛇。生决定解。若见藤异相。不如分别故。虚妄生故。昔解但是乱知则无有境。   若见藤分已  藤知如蛇知   若分分思量。析此藤境。藤体不可得。若无体。此藤知如蛇知。但是乱知。于藤诸分中。亦如是思量分析。体相不可得故。此知缘藤及藤分悉是乱知。   一切假名类  简择自性时   假名从他起  乃至俗知境   依分分析观察藤等。不见自体故。如蛇知此藤等知。但是乱知。实无有境一切假名。有法瓶衣人等。若观瓦等诸分。乃至俗智境在。及最后分。此中瓶等假名从他而起。最后无分析难显离皆无一切假名类最后分无分析。唯一邻虚。若离一大余大及一大并不可显现。无有体故。如兔角等。其异云何。邻虚者不可立为一物。若有物必有方异。犹如瓶等。瓶等诸物是世间有。有六方异。是故有分不成一物。若邻虚是有。应有六方。则是有分不成一物若不成一物。则为多物所成。与瓶不异。亦无实体。   智人于俗境  勿起真实意   由此三界唯有散乱。若智人欲求解脱。不应起真实计。问曰。有乱识。答若汝言我信瓶等。外物自性不可得故。但有分别乱识。缘无境起。何以故。幻化人乾闼婆城等实非有。乱识似幻等起而非无。是义不然。以不成就故。云何不成就。如所见不如是有故。此乱识似无物由物无体。云何识得有。如所缘尘自性能缘自性亦如是。所缘尘既无。此乱识不能自起。由他功力。他既不成。起义何在。以是义故。乱识有义。云何得立。于世间无如此法种子等生因。若无所生芽等。果是有则无是处。是故说幻化等譬亦不可立。   一切假名物  若细心思量   智人欲等惑  能除如蛇怖   犹如是说已。识三界但假名。除瓶等粗识。习微细心。如世间所立瓶衣等物。由假名有。约世俗心不违此事。后为遣此俗心。方起简择心。但见唯有乱识。无有外尘。此乱识因不成就故似无物故。体则不成就。内外既无所有。得会法空一切分别所作。欲等诸惑智人易除。譬如于藤妄起蛇想。而生怖畏。若见差别。定知是藤。能除蛇怖。由思量能起。欲等诸尘自性速易能灭。欲等惑妄亦复如是。   智人不违世  随说世间法   若欲灭惑障  依真应观察   如世间瓶衣等物。信有不违。或说示他如此智人先随此事。后若求解脱应修真理。简择世法自性。若如理简择。现起惑灭。未起不生。是立论用。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宝思惟

佛说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宝思惟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唐北印土迦湿密罗国三藏宝思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净居天宫,不可思议种种庄严一切菩萨众会中住,及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等星宿天仙,皆是十地菩萨方便化现,在于此会...

金光明经玄义--智者大师

金光明经玄义--智者大师

金光明经玄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玄义卷上   此金光明甚深无量。太虚空界。尚不喻其高广。况山斤海滴。宁得尽其边崖。日轮赫奕。非婴儿之所瞻仰。大舶楼橹。岂新产者之所执持。诸佛行处过诸菩...

准提咒--未知

准提咒--未知

准提咒 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 nāmósàduōnán sānmiǎosānpútuó jùzhīnán dázhítuō ǎn/ōng zhélìzh...

阿育王譬喻经--未知

阿育王譬喻经--未知

阿育王譬喻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有大国王。字名阿育。统领诸国莫不臣属。大王聪明智慧无量。教问诸臣。天下颇有不属我者不。诸臣对曰。天下尽属大王。无不弭伏。中有一智臣对曰。王界内不属王者。海中有龙...

破邪论--未知

破邪论--未知

破邪论 唐济法寺沙门释法琳撰 破邪论集序 唐虞秘书制   若夫神妙无方。非筹算能测。至理凝邈。岂绳准所知寔乃常道无言有崖斯绝。安可凭诸天纵窥其窅冥者乎。至于五门六度之源。半字一乘之教。九流百氏之目。三...

唐龙兴三藏教序--唐龙兴三藏教序

唐龙兴三藏教序--唐龙兴三藏教序

唐龙兴三藏教序 唐中宗皇帝制   盖闻。苍苍者天列星辰而著象。茫茫者地奠川岳以成形。仰观天文既如彼也。俯循地理又若斯焉。夫以妙旨幽微。名言之路攸绝。真如湛寂性相之义都捐然。则发启心聋。资法雷之激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