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论--义净

掌中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论曰。谓于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由妄执故。今欲为彼未证真者。决择诸法自性之门。令无倒解故造斯论。颂曰。   于绳作蛇解  见绳知境无   若了彼分时  知如蛇解谬   论曰。如于非远不分明处唯见绳蛇相似之事。未能了彼差别自性。被惑乱故。定执为蛇。后时了彼差别法已。知由妄执诳乱生故。但是错解无有实事。复于绳处支分差别。善观察时。绳之自体。亦不可得。如是知已。所有绳解。犹如蛇觉。唯有妄识。如于绳处有惑乱识。亦于彼分毫厘等处。知相假藉。无实可得。是故缘绳及分等心。所有相状。但唯妄识。颂曰。   诸有假设事  详观自性时   从他皆假名  乃至世俗境   论曰。如于绳等支分之处。别别分析。审观察时。知无实体。唯是妄心。如是应知。一切诸法。但是假名。如瓶衣等物。藉埿缕等成。乃至言说识所行境未至破坏。名为瓶等。言从他者。谓从世俗言说而有。非于胜义。颂曰。   无分非见故  至极同非有   但由惑乱心  智者不应执   论曰。若复执云。诸有假事。至极微位不可分析。复无方分是实有者。此即犹如空花。及兔角等。不可见故。无力能生缘彼识故。所执极微。定非实有。所以须说不可见因。由彼不能安立极微。成实有故。所以者何。由有方分事差别故。犹如现见有瓶衣等物。东西北等。方分别故。斯皆现有。支分可得。若言极微是现有者。必有方分。别异性故。是则应许东西北等。支分别故。此实极微理不成就。亦非一体。多分成故。见事别故。一实极微定不可得。如是应舍极微之论。是故智者了知三界咸是妄情。欲求妙理不应执实。颂曰。   妄有非实故  与所见不同   由境相虚妄  能缘亦非有   论曰。若言我亦于彼瓶衣等事。许彼自性是不可得。皆是妄识之所分别。然而缘彼相状乱识是其实有。观健达婆城。及幻人等。其识是有。设有此识。亦非实故。与所见事不相应故。此惑乱识。于所缘境。作有性解。彼事自性已明非有。境既是无。能缘妄识亦非实有。云何令彼妄识有耶。然于世间不曾见有无能生种子有所生芽等。由斯汝说幻城等喻道理不成。颂曰。   斯皆是假设  善觉者能知   智人断烦恼  易若除蛇怖   论曰。如说三界但有假名。瓶等粗觉既除遣已。知从名言而有其事。善观察者。能了知已。即于绳处蛇怖除遣。复审思惟了彼差别于绳等处妄执亦无。如是观时。一切能生离染之法。易速蠲除烦恼罗网。及诸业果自当断灭。有别颂曰。   智人观俗事  当随俗所行   欲求烦恼断  要明真胜义   犹如世人于诸俗事瓶衣等处。以为实有名瓶衣等。智者亦尔。当顺世间而兴言说。知非实有。若乐观察烦恼过失。求解脱者。宜于如是真胜义中。周遍推寻。如理作意。于诸境处。及能缘妄。识烦恼系缚。不复生长。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救一蚁王,解脱急难

救一蚁王,解脱急难

  (摘自《古史谈苑》蚁王报德)  吴富阳董昭之,过钱塘江,看见一蚂蚁在水中芦上走,想要把它救上船来,船上又没有适当的地方。于是用绳把芦苇系在船上,使蚂蚁终于到了岸上。夜里梦见穿黑衣服的人感谢他说...

正与邪

正与邪

  舍卫国城内的大街上,有一位五官端正的青年,衣不蔽体,神情慌乱的狂奔着。阿难遇见了,叫住他:「年轻人!这样的慌张,有什么急事?」  「尊者!婆罗门说,如果想要生天,必须在十五月圆之日,赤身露体,身擦...

阿遫达经--求那跋陀罗

阿遫达经--求那跋陀罗

阿遫达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大概在唐朝以前,有一位玄通律师,他是一个学戒的人。这位律师行脚参访,有一天晚上到某个寺院去挂单。当天晚上,他所住的隔壁房间,有人在读诵刚刚那首“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他听到了,并跟着念了两...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乳母,抱着小儿赶路,途中疲困得很,休息一下就睡着了。这时有人拿欢喜丸给小儿吃。小儿伸手接住,贪着它的美味,不管身上的饰品物件。这人乘机把小孩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都解下拿...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安世高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安世高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