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识身足论第二卷--提婆设摩阿罗汉

  第二卷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目干连蕴第一之五   沙门目连作如是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九有情居。有诸有情,有色有种种身,有种种想,谓人及天一分,是名初有情居。有诸有情,有色有种种身,有一种想,谓梵众天在彼初生,是名第二有情居。有诸有情,有色有一种身,有种种想,谓光音天,是名第三有情居。有诸有情,有色有一种身,有一种想,谓遍净天,是名第四有情居。有诸有情,有色无想无各异想,谓无想天,是名第五有情居。有诸有情,无色一切种色想超过故,有对想灭没故,种种想不作意故,无边虚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谓近趣空无边处天,是名第六有情居。有诸有情,无色一切种无边虚空处超过已,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谓近趣识无边处天,是名第七有情居。有诸有情,无色一切种识无边处超过已,无少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谓近趣无所有处天,是名第八有情居。有诸有情,无色一切种无所有处超过已,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谓近趣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名第九有情居?”   彼答言:“尔。”   “具寿,若阿罗汉身在欲界,现入灭定,当言住在何有情居?”   彼答言:“有种种身有种种想。”   “具寿,由何世想说名有想,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若言由过去,应说有过去,不应无过去,言过去无不应道理;若言由未来,应说有未来,不应无未来,言未来无不应道理;若言由现在,则不应说现入灭定,言现入灭定不应道理;若言不由过去未来现在,是则阿罗汉身在欲界,现入灭定,应言无想,应言无想有情,应言住在无想有情。”   沙门目连作如是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彼答言:“尔。”   “具寿,无想有情诸天,当言有何食?”   彼答:“有触意思识食。”   “具寿,彼食尔时当言在何世,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若言在过去,应说有过去,不应无过去,言过去无不应道理;若言在未来,应说有未来,不应无未来,言未来无不应道理;若言在现在,则不应说无想有情,言无想有情不应道理;若言不在过去未来现在,是则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如是契经世尊所说,汝便诽谤违越拒逆。若汝诽谤违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说契经,不应道理。”   沙门目连作如是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彼答言:“尔。”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谓有能于眼识已观今观当观,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已观今观当观,彼因是因是集是生是缘,彼灭是灭是静是妙是离,能断彼道是道是如是行是出?”   彼答言:“尔。”   “为何所观,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若言观过去,应说有过去,不应无过去,言过去无不应道理;若言观未来,应说有未来,不应无未来,言未来无不应道理;若言观现在,应说有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和合,一是所观一是能观,此不应理;若言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和合,一是所观一是能观,则不应说观于现在,言观现在,不应道理;若言不观过去未来现在,是则应无能于眼识已观今观当观,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已观今观当观,彼因是因是集是生是缘,彼灭是灭是静是妙是离,能断彼道是道是如是行是出;若无能观,则应无能已厌今厌当厌;若无能厌,则应无能已离染今离染当离染;若无能离染则应无能已解脱今解脱当解脱;若无能解脱,则应无能已般涅槃今般涅槃当般涅槃。”如眼识如是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亦尔。   沙门目连作如是说:“过去未来无,现在无为有。”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是诸苾刍,应断诸漏?”   彼答言:“尔。”   “为何所断,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若言断过去,应说有过去,不应无过去,言过去无不应道理;若断未来应说有未来,不应无未来,言未来无不应道理;若言断现在,应说有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和合,一是所断一是能断,此不应理;若言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和合,一是所断一是能断,则不应说断于现在,言断现在不应道理;若言不断过去未来现在,是则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是诸苾刍,应断诸漏。如是契经世尊所说,汝便诽谤违越拒逆。若汝诽谤违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说契经,不应道理。”   补特伽罗蕴第二之一   第一嗢拖南颂初   趣补特伽罗八种与三聚三种自造作见闻觉知后   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   性空论者作是问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如是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捺落迦趣、傍生趣、鬼趣、天趣、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   彼答言:”尔。”   “汝听堕负。若有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奈落迦趣乃至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则不应说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汝作是言不应道理。汝今若说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则不应说如是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奈落迦趣乃至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言此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奈落迦趣乃至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不应道理。”   彼作是言:“定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即是彼?”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定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是则应说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即是彼,则不应言定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言定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奈落迦即傍生趣?”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奈落迦即傍生趣,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奈落迦即傍生趣,则不应说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异于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奈落迦断别生傍生?”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异彼,是则应说奈落迦断别生傍生,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奈落迦断别生傍生则不应说彼异于彼,言彼异于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是则应言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有从捺落迦没生傍生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不应道理。”如有从奈落迦没生傍生趣,如是有从奈落迦没生于鬼趣亦尔。   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   性空论者作,是问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如是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奈落迦趣傍生趣鬼趣天趣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   彼答言:“尔。”   “汝听堕负。若有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奈落迦趣乃至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则不应说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汝作是言不应道理。汝今若说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则不应说如是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奈落迦趣乃至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言此五趣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奈落迦趣乃至人趣,决定别有奈落迦趣,乃至决定别有人趣,不应道理。”   彼作是言:“定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即是彼?”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定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是则应说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即是彼,则不应言定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言定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奈落迦即是人趣?”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奈落迦即是人趣,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奈落迦即是人趣,则不应说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奈落迦趣于生无漏根力觉支无所堪能,入趣有所堪能?”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彼无堪能即有堪能?”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无堪能,即有堪能,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无堪能即有堪能,则不应说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异于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奈落迦断别生人趣?”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异于彼,是则应说奈落迦断别生人趣,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奈落迦断别生人趣,则不应说彼异于彼,言彼异于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是则应言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不应道理。”如有从奈落迦没生于人趣,如是有从奈落迦没生于天趣亦尔。如奈落迦趣,如是傍生鬼天人趣亦尔。此中差别者,于奈落迦傍生鬼趣中,不应说有所堪能,于天人趣中应说有所堪能,于天人趣中不应说无所堪能,于奈落迦傍生鬼趣中,应说无所堪能。   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   性空论者,作是问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如是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诸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得预流果?”   彼答言:“尔。”   “汝听堕负。若有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则不应言诸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得预流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今汝若说诸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得预流果,则不应说如是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言此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不应道理。”   彼作是言:“诸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定得预流果。”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即是彼?”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定得预流果,是则应说,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即是彼,则不应言诸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定得预流果,言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定得预流果,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作证向即是住果?”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汝则应言彼作证向即是住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作证向即是住果,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不成就果,若预流果成就于果?”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彼不成就即是成就?”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预流果能作证向补特伽罗不成就果彼,预流果成就于果,是则应言:彼不成就即是成就,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不成就,即是成就,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异于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预流果能作证向断别生预流果?”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异于彼,是则应言:诸预流果能作证向断别生预流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预流果能作证向断别生预流果,则不应言彼异于彼,言彼异于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预流果能作证向得预流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是则应言:诸预流果能作证向得预流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预流果能作证向得预流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如预流果能作证向望预流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如预流果能作证向望预流果,如是诸一来果能作证向望一来果亦尔。此中差别者,诸一来果能作证向,不应定说不成就果。   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   性空论者作是问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如是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得不还果?”   彼答言:“尔。”   “汝听堕负。若有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则不应说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得不还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汝今若说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得不还果,则不应言如是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言有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不应道理。”   彼作是言:“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定得不还果。”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即是彼?”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还果能作证向定得不还果,是则应说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即是彼,则不应言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定得不还果,言不还果能作证向定得不还果,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作证向即是住果?”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作证向即是住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作证向即是住果,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不还果能作证向有其瞋恚,彼不还果远离瞋恚?”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彼有瞋恚即离瞋恚?”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有瞋恚即离瞋恚,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有瞋恚即离瞋恚,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异于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不还果能作证向断别生不还果?”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异于彼,是则应说,诸不还果能作证向断别生不还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不还果能作证向断别生不还果,则不应言彼异于彼,言彼异于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得不还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是则应说,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得不还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不还果能作证向得不还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不应道理。”   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   性空论者作是问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如是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得阿罗汉果?”   彼答言:“尔。”   “汝听堕负。若有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则不应说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得阿罗汉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汝今若说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得阿罗汉果,则不应说如是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言有八种补特伽罗,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预流果能作证向若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能作证向若阿罗汉果,决定别有预流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预流果,乃至决定别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决定别有阿罗汉果,不应道理。”   彼作是言:“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定得阿罗汉果。”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即是彼?”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有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定得阿罗汉果,是则应说,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即是彼,则不应言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定得阿罗汉果,言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定得阿罗汉果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作证向即是住果?”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作证向即是住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作证向即是住果,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阿罗汉果能作证向,未全离贪,未全离慢,未全离无明,学有所作,阿罗汉果已全离贪,已全离慢,已全离无明,是其无学所作已办?”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彼有所作即所作已办?”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有所作即所作已办,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有所作即所作已办,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异于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阿罗汉果能作证向断别生阿罗汉果?”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异于彼,是则应说,诸阿罗汉果能作证向断别生阿罗汉果,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阿罗汉果能作证向断别生阿罗汉果,则不应言彼异于彼,言彼异于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得阿罗汉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是则应说,诸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得阿罗汉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阿罗汉果能作证向得阿罗汉果,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不应道理。”   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   性空论者作是问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如是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有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   彼答言:“尔。”   “汝听堕负。若有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则不应说有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汝作是言不应道理。汝今若说有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则不应说如是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言有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不应道理。”   彼作是言:“定有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即是彼?”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定有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是则应说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即是彼,则不应言:定有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言定有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住不定聚即是住邪性定聚?”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诸住不定聚即是住邪性定聚,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住不定聚即是住邪性定聚,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住不定聚于生无漏根力觉支有所堪能,住邪性定聚无所堪能?”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彼有堪能即无堪能?”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彼有堪能即无堪能,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有堪能即无堪能,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异于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住不定聚断别生住邪性定聚?”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异于彼,是则应说诸住不定聚断别生住邪性定聚,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住不定聚断别生住邪性定聚,则不应言彼异于彼,言彼异于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是则应说,诸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从不定聚入邪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不应道理。”   补特伽罗论者,作如是言:“谛义胜义补特伽罗,可得可证现有等有,是故定有补特伽罗。”   性空论者作是问言:“汝然此否,谓契经中世尊善语善词善说:如是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   彼答言:“尔。”   “汝听堕负。若有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则不应说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汝作是言不应道理。汝今若说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则不应言如是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言有三聚决定安立不相杂乱,谓不定聚邪性定聚正性定聚,决定别有不定聚,决定别有邪性定聚,决定别有正性定聚,不应道理。”   彼作是言:“定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彼即是彼?”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定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是则应说彼即是彼,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彼即是彼,则不应言定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言定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住不定聚即是住正性定聚?”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诸住不定聚即是住正性定聚,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住不定聚,即是住正性定聚,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又若作是言:“彼即是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住不定聚是有量福田,住正性定聚是无量福田?”   彼答言:“尔。”   复问彼言:“汝然此否,诸有量福田即是无量福田?”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即是彼,是则应说,诸有量福田即是无量福田,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有量福田即是无量福田,则不应言彼即是彼,言彼即是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彼异于彼。”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住不定聚断别生住正性定聚?”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彼异于彼,是则应说诸住不定聚断别生住正性定聚,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住不定聚断别生住正性定聚,则不应言彼异于彼,言彼异于彼,不应道理。”   若作是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   应问彼言:“汝然此否,诸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   答言:“不尔。”   “汝听堕负。若不可说彼或彼或异,是则应说,诸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汝作是言不应道理。若汝不说诸有从不定聚入正性定聚,如是之言:亦不可说或彼或异,则不应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言不可说彼或彼或异,不应道理。”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

佛说梵网经讲录 ◎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 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编按:一九八O年夏天,万佛圣城法界大学成立暑假班,训练弘法人才...

八关斋戒的故事

八关斋戒的故事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道来。  在迦叶佛...

佛说梵摩喻经--支谦

佛说梵摩喻经--支谦

佛说梵摩喻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随提国。与五百沙门俱行。时有逝心。名梵摩喻。弥夷国人也。年在耆艾百有二十。博通众经星宿图书。豫睹未萠一国师焉。梵摩喻遥闻佛王者之子出自释...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比丘们!当行慈心,广布慈心,因为修行慈心,所有瞋恚的心念自然能够化除。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当知,过去有一位非常丑恶凶暴的鬼,来到忉利...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法天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法天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如来应正等觉。在舍卫国。与诸苾刍众俱。是时如来广为时会人天及彼未来而说师范。   尔时如来告苾刍众言。苾刍当具足十种法得度人出家受戒。为苾刍得一生不依止住。得与他人为...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