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识身足论第五卷--提婆设摩阿罗汉

  第五卷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因缘蕴第三之二   有十种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   诸欲界系善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乃至无色界系无覆无记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诸欲界系善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   曰:如是。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曰:如是。   诸不善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   或体已断已断为因,或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者,谓未离欲界贪,集智已生,灭智未生,见苦集所断不善心,灭智已生道智未生,见苦集灭所断不善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欲界贪见所断不善心,已离欲界贪,未离色界贪诸不善心,已离色界贪,未离无色界贪诸不善心,已离无色界贪诸不善心,是名体已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者,谓未离欲界贪,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见苦所断诸不善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未断因?   谓欲界系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   或已断为因其体已断,或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或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者,谓未离欲界贪,集智已生灭智未生,见苦集所断诸不善心,灭智已生道智未生,见苦集灭所断诸不善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欲界贪见所断诸不善心,已离欲界贪,未离色界贪诸不善心,已离色界贪,未离无色界贪诸不善心,已离无色界贪诸不善心,是名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者,谓未离欲界贪,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见苦所断诸不善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未断因?谓欲界系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者,谓未离欲界贪,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见集灭道及修所断诸不善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欲界系见苦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集智已生灭智未生,见灭道修所断诸不善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灭智已生道智未生,见道修所断诸不善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欲界贪,修所断诸不善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何等已断因?谓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   诸欲界系有覆无记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   或体已断已断为因,或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者,谓未离欲界贪,集智已生灭智未生,诸欲界系有覆无记心,灭智已生道智未生,诸欲界系有覆无记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欲界贪,诸欲界系有覆无记心,已离欲界贪,未离色界贪,诸欲界系有覆无记心,已离色界贪,未离无色界贪,诸欲界系有覆无记心,已离无色界贪,诸欲界系有覆无记心,是名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者,谓未离欲界贪,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诸欲界系见苦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未断因?   谓欲界系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曰:如是。   诸欲界系无覆无记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曰:如是。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   谓除随眠所感异熟,余欲界系无覆无记心。   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曰:如是。   随眠所感诸异熟心,或已断为因其体已断,或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者,谓已离欲界贪,未离色界贪,随眠所感诸异熟心,已离色界贪,未离无色界贪,随眠所感诸异熟心,已离无色界贪随眠所感诸异熟心,是名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者,谓未离欲界贪,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见苦所断随眠所感诸异熟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见苦所断诸随眠等,能感如是诸异熟心,集智已生灭智未生,见苦集所断随眠所感诸异熟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见苦集所断诸随眠等,能感如是诸异熟心,灭智已生道智未生,见苦集灭所断随眠所感诸异熟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见苦集灭所断诸随眠等,能感如是诸异熟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欲界贪,诸见所断随眠所感诸异熟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见所断诸随眠等,能感如是诸异熟心,是名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   诸色界系善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曰:如是。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曰:如是。   诸色界系有覆无记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   或体已断已断为因,或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者,谓未离色界贪,集类智已生灭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苦集所断有覆无记心灭类智已生,道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苦集灭所断有覆无记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色界贪,诸色界系见所断有覆无记心,已离色界贪,未离无色界贪,诸色界系有覆无记心,已离无色界贪,诸色界系有覆无记心,是名体已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者,谓未离色界贪,苦类智已生,集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苦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未断因?   谓色界系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   或已断为因其体已断,或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或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者,谓未离色界贪,集类智已生,灭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苦集所断有覆无记心,灭类智已生,道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苦集灭所断有覆无记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色界贪,诸色界系见所断有覆无记心,已离色界贪,未离无色界贪,诸色界系有覆无记心,已离无色界贪,诸色界系有覆无记心,是名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者,谓未离色界贪,苦类智已生,集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苦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未断因?谓色界系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   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者,谓未离色界贪,苦类智已生,集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集灭道,及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色界系见苦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集类智已生,灭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灭道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灭类智已生,道类智未生,诸色界系见道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色界贪,诸色界系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   诸色界系无覆无记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曰:如是。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曰:如是。   诸无色界系善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曰:如是。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曰:如是。   诸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   或体已断已断为因,或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者,谓集类智已生,灭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苦集所断有覆无记心,灭类智已生,道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苦集灭所断无覆无记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无色界贪,诸无色界系见所断有覆无记心,已离无色界贪,诸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是名体已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者,谓苦类智已生,集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苦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未断因?   谓无色界系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   或已断为因其体已断,或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或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者,谓集类智已生,灭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苦集所断有覆无记心,灭类智已生,道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苦集灭所断有覆无记心,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无色界贪,诸无色界系见所断有覆无记心,已离无色界贪,诸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是名已断为因其体已断。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者,谓苦类智已生,集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苦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已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未断因?   谓无色界系见集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已断。   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者,谓苦类智已生,集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集灭道,及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未断因?   谓无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无色界系见苦所断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集类智已生,灭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灭道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无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灭类智已生,道类智未生,诸无色界系见道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无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若见圆满世尊弟子,未离无色界贪,诸无色界系修所断有覆无记心。   何等未断因?   谓此俱有相应等法。   何等已断因?   谓无色界系遍行随眠,及彼相应等法,是名已断为因及未断为因其体未断。   诸无色界系无覆无记心,若体已断已断为因耶?曰:如是。   设已断为因其体已断耶?曰:如是。   有十五心,谓欲界系有五心,色界系有五心,无色界系有五心,如是十五心,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   云何欲界系有五心?   谓欲界系见苦所断心,见集、灭、道、修所断心,如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尔。   于过去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所随增亦为因耶,设为因者亦随增耶?乃至于过去无色界系修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所随增亦为因耶,设为因者亦随增耶?   于过去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所随增亦为因耶?   或能为因非所随增,或所随增不能为因,或能为因亦所随增,或不能为因亦非所随增。且能为因非所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及此相应随眠已断。是所随增不能为因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亦能为因亦所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及此相应随眠未断。不能为因非所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若所余缘,若他随眠,若不同界遍行随眠,如过去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未来欲界系见苦所断心亦尔。   于现在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所随增亦为因耶?   或能为因非所随增,或所随增不能为因,或能为因亦所随增,或不能为因亦非所随增。且能为因非所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是所随增不能为因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亦能为因亦所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及此相应所有随眠。不能为因非所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若所余缘,若他随眠,若不同界遍行随眠,如见苦所断心,见集灭道及修所断染污心亦尔。   于过去欲界系修所断不染污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所随增亦为因耶?   谓除随眠所感异熟,余过去欲界系修所断不染污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所随增即不为因,若于此心能为因者,即非随眠亦不随增。于随眠所感异熟心,或能为因非所随增,或所随增不能为因,或能为因亦所随增,或不能为因,亦非所随增。且能为因非所随增者,谓诸随眠为因,能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是所随增不能为因者,谓诸随眠不为因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缘此未断。亦能为因亦所随增者,谓诸随眠为因能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缘此未断。不能为因非所随增者,谓诸随眠不为因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若所余缘若他随眠,若不同界遍行随眠,如过去,未来现在亦尔。如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尔。此中差别有色界系心,无色界系心,不应说有随眠。   异熟有十五心,谓欲界系有五心,色界系有五心,无色界系有五心,如是十五心,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   云何欲界系有五心?   谓欲界系见苦所断心,见集、灭、道、修所断心,如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尔。   于过去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不随增亦不为因耶,设不为因亦不随增耶?乃至于现在无色界系修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不随增亦不为因耶,设不为因亦不随增耶?   于过去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不随增亦不为因耶?   或不为因非不随增,或不随增非不为因,或不为因亦不随增,或非不为因非不随增。且不为因非不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非所随增非不为因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及此相应随眠已断。不能为因非所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若所余缘若他随眠,若不同界遍行随眠。非不为因非不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及此相应随眠未断,如过去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未来亦尔。   于现在欲界系见苦所断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不随增,亦不为因耶?   或不为因非不随增,或不随增非不为因,或不为因亦不随增,或非不为因非不随增。且不为因非不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非所随增非不为因者,为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不能为因非所随眠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后,同类遍行,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若所余缘,若他随眠,若不同界遍行随眠。非不为因非不随增者,谓诸随眠在此心前,同类遍行,即彼随眠缘此未断,及此相应所有随眠,如见苦所断心,见集灭道及修所断染污心亦尔。   于过去欲界系修所断不染污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不随增亦不为因耶?   谓除随眠所感异熟,于余欲界系修所断不染污心,所有随眠,彼于此心,若不随增亦不为因,或不为因非不随增,谓诸随眠缘此未断;若诸随眠所感异熟,或不为因非不随增,或不随增非不为因,或不为因亦不随增,或非不为因非不随增。不能为因非不随增者,谓诸随眠不为因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缘此未断。非所随增非不为因者,谓诸随眠为因能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不能为因不随增者,谓诸随眠不为因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若不缘此设缘已断,若所余缘,若他随眠,若不同界遍行随眠。非不为因,非不随增者,谓诸随眠为因能感此心异熟,即彼随眠缘此未断,如过去欲界系修所断不染污心,未来现在亦尔。如欲界系心色界系心无色界系心亦尔。此中差别者,色界系心,无色界系心,不应说有随眠异熟。   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如是六识身,或善或不善或有覆无记,或无覆无记。   于善眼识所有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几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眼识,所有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几当言为缘而不为因?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亦尔。   于善眼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皆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不善眼识,有七结七缚十五随眠二十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有覆无记眼识,有六结六缚十四随眠十六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无覆无记眼识中,除随眠异熟,于余无覆无记眼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皆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随眠异熟眼识,有七结七缚三十四随眠三十九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   一心耶?曰:不尔。   于见苦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七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如见苦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见取戒禁取疑贪恚慢,随眠异熟眼识亦尔。于见苦所断不共无明随眠异熟眼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六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见集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七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如见集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见取疑贪恚慢随眠异熟眼识亦尔。于见集所断不共无明随眠异熟眼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六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见灭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七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如见灭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见取疑贪恚慢随眠异熟眼识亦尔。于见灭所断不共无明随眠异熟眼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六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见道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七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如见道所断邪见随眠异熟眼识,见取戒禁取疑贪恚慢随眠异熟眼识亦尔。于见道所断不共无明随眠异熟眼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六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修所断贪随眠异熟眼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七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如修所断贪随眠异熟眼识,恚慢随眠异熟眼识亦尔。于修所断不共无明随眠异熟眼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六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如眼识,耳鼻舌身识亦尔。此中差别者,鼻识、舌识,不应说有有覆无记。于善意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皆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不善意识,有七结七缚三十六随眠四十一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   一心耶?曰:不尔。   于见苦所断不善意识,有七结七缚十四随眠十九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见集所断不善意识,有七结七缚十四随眠十九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见灭所断不善意识,有七结七缚十八随眠二十三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见道所断不善意识,有七结七缚十九随眠二十四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修所断不善意识,有七结七缚十五随眠二十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有覆无记意识,有七结七缚七十六随眠八十一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   一心耶?曰:不尔。   于欲界系有覆无记意识,有七结七缚十四随眠十九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色界系见苦所断有覆无记意识,有六结六缚十三随眠十五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色界系见集所断有覆无记意识,有六结六缚十三随眠十五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色界系见灭所断有覆无记意识,有六结六缚十七随眠十九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色界系见道所断有覆无记意识,有六结六缚十八随眠二十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色界系修所断有覆无记意识,有六结六缚十四随眠十六随烦恼缠,当言为因,当言为缘,所余一切当言为缘而不为因。于无覆无记意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当言为缘而不为因。   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如是六识身,或善或不善,或有覆无记,或无覆无记。   于善眼识所有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当言与几相应几不相应?于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眼识,所有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当言与几相应几不相应?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亦尔。   于善眼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当言皆不相应。于不善眼识,有三结三缚三随眠七随烦恼缠,当言相应。   一心耶?曰:不尔。   于贪相应不善眼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六随烦恼缠,当言相应,如贪相应不善眼识,瞋相应不善眼识亦尔。于有覆无记眼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四随烦恼缠,当言相应。于无覆无记眼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当言皆不相应,如眼识耳鼻舌身识亦尔。此中差别者,鼻识舌识,不应说有有覆无记。于善意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当言皆不相应。于不善意识,有七结七缚三十四随眠三十九随烦恼缠,当言相应。   一心耶?曰:不尔。   于见苦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若觉悟位六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七眠,如见苦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见取、戒禁取、疑、贪、恚、慢随眠相应不善意识亦尔。于见苦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若觉悟位五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六眠。于见集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若觉悟位六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七眠,如见集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见取、疑、贪、恚、慢随眠相应不善意识亦尔。于见集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若觉悟位五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六眠。于见灭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若觉悟位六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七眠,如见灭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见取、疑、贪、恚、慢随眠相应不善意识亦尔。于见灭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若觉悟位五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六眠。于见道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若觉悟位六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七眠,如见道所断邪见随眠相应不善意识,见取、戒禁取、疑、贪、恚、慢随眠相应不善意识亦尔。于见道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若觉悟位五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六眠。于修所断贪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若觉悟位六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七眠,如修所断贪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恚慢随眠相应,不善意识亦尔。于修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不善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若觉悟位五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六眠。于有覆无记意识,有六结六缚六十五随眠六十八随烦恼缠,当言相应。   一心耶?曰:不尔。   于欲界系萨迦耶见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若觉悟位四随烦恼缠,当言相应,若睡眠位增第五眠,如欲界系萨迦耶见相应有覆无记意识,边执见相应有覆无记意识亦尔。于色界系萨迦耶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四随烦恼缠,当言相应,如色界系萨迦耶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边执见、见苦所断邪见、见取、戒禁取、疑、贪、慢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亦尔。于色界系见苦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三随烦恼缠,当言相应。于色界系见集所断邪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四随烦恼缠,当言相应,如色界系见集所断邪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见取、疑、贪、慢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亦尔。于色界系见集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三随烦恼缠,当言相应。于色界系见灭所断邪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四随烦恼缠,当言相应,如色界系见灭所断邪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见取、疑、贪、慢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亦尔。于色界系见灭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三随烦恼缠,当言相应。于色界系见道所断邪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四随烦恼缠,当言相应,如色界系见道所断邪见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见取、戒禁取、疑、贪、慢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亦尔。于色界系见道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三随烦恼缠,当言相应。于色界系修所断贪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二结二缚二随眠四随烦恼缠,当言相应,如色界系修所断贪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慢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亦尔。于色界系修所断不共无明随眠相应有覆无记意识,有一结一缚一随眠三随烦恼缠,当言相应,如色界系有覆无记意识,无色界系有覆无记意识亦尔。于无覆无记意识,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当言皆不相应。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喝大悲咒水证得天眼通

喝大悲咒水证得天眼通

  吴氏,都官(掌理军事刑狱)员外郎吕宏的妻子。吕宏早就明瞭佛教义理,与吴氏同一志向清净修行。吴氏有二位侍女,也断绝荤腥肉食,其中一位喜好修禅,不久之后生病,在谈笑中坐化往生,如蝉脱壳般地自在解脱...

佛说普曜经第八卷--竺法护

佛说普曜经第八卷--竺法护

  普曜经第八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十八变品第二十五   佛告比丘。如来于是转法轮已。化彼五人拘邻之等。念此间有优为迦叶等。大有名称。国王黎庶咸来奉之。与五百弟子俱。欲往先开化令解道...

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要靠自己

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要靠自己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解脱要靠自己  ◎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 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财富或谋国而造作恶业,真正的智...

海涛法师:南无佛陀塔的故事

海涛法师:南无佛陀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后带着三位王子出去玩,当国王和皇后在行宫休息时,三位王子自己跑出去玩,结果在山谷看见了一只瘦弱且饥饿不堪的老虎,老虎身边还有一只刚出生的小虎,...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几宝岭和悦岭庵

普陀洛迦山开山故事:几宝岭和悦岭庵

  千步沙和百步沙连接处,有个突出的小山头,象只紧靠坐椅的茶几,上面散落着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好似无数珍珠宝贝堆放在茶几上。因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作几宝岭。传说这些石头,还真的是珍珠玛瑙...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七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七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七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常啼品第八十八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求般若波罗蜜。应如萨陀波仑菩萨摩诃萨。是菩萨今在大雷音佛所行菩萨道。   须菩提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