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缘本致经--失译人名

佛说缘本致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爱讱深有荣色未起为缠没住亦有本栽。非无缘致爱有耽荒本致熟在狂醉为受不明观解。是名痴本。   痴缘所生亦为有本。何等为本。眩曜色声五盖驰惑。斯生痴本矣。   五盖蔽冥致影沉吟亦为有本。何等为本。三恶种牵斯谓为本。   三恶栽习亦为有本。何等为本。不摄根识斯亦为本。   不摄根识缘致有本。何等为本。谓非所应念专候不已。斯谓本也。非应所念。亦从本缘不为无本。何等为本。不从正信迷于所向。斯谓本也。不信从谬亦有缘致。非为无本。何等为本。恶师所引非法听受。斯谓为本。非正失听亦有缘本。何等为本。违背贤圣英[仁-二+(隹/乃)]之聚。斯谓为本。   乖错贤[仁-二+(隹/乃)]缘致违背亦。为有本。何等为本。失于戴仰虚心集乐。斯谓本矣。如是比丘。夫失贤众清高之聚。身口意行视听惑满。胸心闭塞矣。以非法见信向毁矣。正道负背则邪见增。邪见增则内摄丧。内摄丧则三恶兴恣。三恶兴恣则五盖盈满。五盖盈满则痴本足。痴本足则爱受盛。以斯转种增着猗有尘染无际矣。   度世明慧升于脱要。亦为有本。何谓度世智慧解脱之本。七觉法妙。谓为致本。   七觉镜照亦为有本。何等为本。谓四意止。斯则觉本。四意静止由从有本。非无有本。其义焉在。谓清净洁妙。其行在三。   三清净行亦为有本。非无有本。本义为何。谓守摄诸根。斯则为本。   守摄诸根亦为有本。非无有本。本义为何。谓镜鉴玄照。斯为本念矣。   本念照往亦为有本。缘致入正。何等为本。本念造胜。谓之树信。   信亦有本不为无本。何等信本。谓多闻经道次第典要。斯谓为本。   闻于经法亦为有本不为无本。何等闻法。谓贤行澄清业真者也。   贤者清净。亦为有本。何等为本。谓[仁-二+(隹/乃)]行清真洁白之聚。   如是比丘。贤者集胜依附明哲。奉事多闻能致信本。信本已立便得正念。正念已树守摄诸根。根守已建登三行净。已三清净便四意止。四意止立便七觉意。七觉意成立。是即无为解脱度世。佛说如是。弟子受行。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述义--释智谕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述义--释智谕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述义 释智谕撰解   本品即六十华严与八十华严之入法界品,故文旨皆在入一真法界。然此品经文,唯见于四十华严。四十卷华严。皆名「入不思议境界普贤行愿品」,今此普贤...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

心经·原文--未知

心经·原文--未知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菩萨道树经--支谦

菩萨道树经--支谦

菩萨道树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或云私呵经亦名道树三昧亦名私呵三昧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誓心长者子名私呵昧。与五百弟子俱出王舍大国。欲到竹园中。未...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法贤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法贤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三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上 最上成就仪轨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沙门宫。与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大秘密主金刚手菩萨而为上首。及无数天...

通玄真经卷三--文子

通玄真经卷三--文子

第三卷 九守 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浑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离而为四时,分而为陰陽,精气为人,粗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