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母子经--义净

五母子经一卷 吴优婆塞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禁。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弃家去作沙门。随师在山中。从师学法。精进不懈。年八岁。便得四通。一者眼能彻视。二者耳能彻听。三者能飞行变化。四者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坐自思念。即见先世宿命所更。为五母作子。时即还自笑。师问言。若何以笑。我是山间无倡乐歌舞。用何等故笑。沙弥言。我不敢笑。师自视我。一身有五母。皆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常言念子未曾忽忘。我自念一身愁毒五家。用是故笑耳。不敢笑师。我为第一母作子时。比邻有与我同时生者。我死后同日生者。出入行步。我母见之。便言我子在者。亦当出入行步。如是即愁忧感痛念我。复为第二母作子。生不久复死。我母见人有乳养子者。便感痛念我。愁忧啼哭我。复为第三母作子。不久复死。我母临饭泪出。念我言。子在者当与我共饭。为那弃我死去。便愁忧念我。复为第四母作子。不久复死。我同时等辈娉娶者。母即复念我言。子不死今亦当复娶妇。复啼哭愁感我。复为第五。今见在母作子。舍家学道。母日啼哭言。我亡子不知所在。饥寒生死。不复相见。忼忾悲痛念我。今五母共会。各言亡子。相对啼哭。我念一人魂神。为五母作子。令五母啼哭念我。我用是故笑耳。世间人不知。有后世生。但言死耳。人作善自得其福。作恶自得其殃。人在世间。喜怒自恣。无所畏恶。后苦痛不可言。入恶道中。悔无所及。我厌世间故。去父母求道。我视地狱畜生饿鬼贫穷代其恐怖。我得师恩。受佛经戒。今以度脱。我念是五母。不能得脱。反忧我故身。我所愿者。皆已竟。世间人展转相忧哭。无休止时。身但作土耳。魂神空去。随其施行。不能自断拔其根株。便可得脱。但日积恶是痴所为我今不复与生死同伍。如人不种但当泥洹。泥洹快乐。为师说是语。前作礼已。便飞去。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难行能行

难行能行

  从前在舍卫国有一个长者的儿子,由于过去世培植了善根,因此在听闻佛法之后,就发心出家。可是这个比丘却只喜欢和亲友眷属在一起,不喜欢和修道人一起生活,也不喜欢读诵经典,修持佛道。  有一天,佛陀叫这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上--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上--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第一卷~第二十五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一 毗奈耶序   稽首大悲尊  能哀愍一切   面满如初日  目净若青莲   佛生调伏家  弟子众调伏   调...

仁者,止步

仁者,止步

  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故事。当时印度有个杀人魔王,在很多的国家都是通缉犯,还要派军队来抓捕他。刚好这个恶人听说有位圣者叫佛陀,他就起了不好的念头,想要来看看佛陀是不是真正万德万能?所以,他就站在佛...

六组坛经第一卷--慧能大师

六组坛经第一卷--慧能大师

  自序品第一卷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

俱舍论   卷二七至三十--世亲

俱舍论 卷二七至三十--世亲

阿毗达磨俱舍论 第二十七卷   分别智品第七之二   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于中先辩佛不共德。且初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何谓十八。颂曰   十八不共法谓佛十力等   论曰。佛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