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罗经--失译人名

沙弥罗经一卷 失译人名 沙弥罗经(安公云阙中异经) 昔有小儿。名曰沙弥罗。年始七岁。意好道德。随一沙门。为作弟子。处在山中。给师所使。诵念经法。心不懈怠。至年八岁。得阿罗汉。道眼能洞视。所见无极。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悉闻之。身能飞行。在能至到。能分一身。变作万身。自在现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诸人物。蚑行蠕动。皆悉知之。坐见宿命。为五母作子。时便自笑。时师顾问。语沙弥罗。汝笑何等。此间山中。亦无歌舞。汝笑我耶。沙弥罗言。不敢笑师。我还自笑。一神受身。为五母作子。五母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恒言念子。未曾忽忘。自念一身。而愁五家。是以自笑。不敢笑师。我为第一母作子。时有并邻居。亦生一子。与我同日。我死以后。同日子出入行步。母见之便言。悲念我子在家。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感伤悲哀。泪下如雨。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夭命早死。我母见人乳儿。便念乳我。悲念感伤。我为第三母作子。时年始十岁。我命复死。我母饭时。便悲泪出。我子在者。当与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呼天。怨言念子。我为第四母作子。时薄命先死。我母见我等辈。同时因媒娶妇。悲念我言。今子在者。亦当娶妇。我何所犯。而杀我子。我为第五母作子。时年始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师。入山求道。一心思禅。得阿罗汉道。我母日日啼哭念我。我生一子。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渴寒暑。今为死生。于是五母共会一处。各各悲哀。言念我子。相对啼哭。不能自止。我一魂神。展转五母腹中作子。依因二亲。受形成人。而使五母啼哭发狂。各念我身。乃欲自杀。是故笑耳。我念世间。欲网因缘。生死罪福。造行根源。恶入地狱。善行生天。我畏世苦。辞家入山。精进禅定。得道升仙。睹见饿鬼地狱畜生。苦痛之处。代为恐怖。怜伤五母。不能自脱。又忧我身。我所求索。愿行如言。永离生死。断绝身根。如人不种当所泥洹。善会师说。已飞腾虚空。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附秦录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附秦录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失译师名附秦录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六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尽诸有结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

贤愚经第七卷--慧觉

贤愚经第七卷--慧觉

  贤愚经第七卷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三六)大劫宾宁品第三十一(丹本此品前在第四卷为十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王名波斯匿。于时南方有国。名为金...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释昙无竭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释昙无竭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刘宋黄龙沙门释昙无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万二千。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安意菩萨、无喻意菩萨、持地菩萨、般罗达菩萨、...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二--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二--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 增广正编卷第二 印光大师文钞卷第二 书二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 适接手书.不胜感愧。(印光)一弼饭僧耳。法门中事.概不能如。唯于净土.颇欲自他同生。以故凡有缁素见访.皆以此奉答。徐蔚如居士...

禅宗简介--未知

禅宗简介--未知

禅宗简介 一、绪 言 禅宗以传佛心印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个特殊的宗派。又以其行持的行相近似禅数学的习禅,自李唐以来禅风大兴,成为一个有自己本宗思想的宗派,人们通称为禅宗。 中国的...

百业经 农夫供佛--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农夫供佛--堪布索达吉

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一位贫穷的农夫住在城郊祇陀园附近。农夫每天都是一大早准备好种田的工具,起来到田地里干活。每到中午,因为田地离家有一段距离,因此他的妻子便把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