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罗经--失译人名

沙弥罗经一卷 失译人名 沙弥罗经(安公云阙中异经) 昔有小儿。名曰沙弥罗。年始七岁。意好道德。随一沙门。为作弟子。处在山中。给师所使。诵念经法。心不懈怠。至年八岁。得阿罗汉。道眼能洞视。所见无极。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悉闻之。身能飞行。在能至到。能分一身。变作万身。自在现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诸人物。蚑行蠕动。皆悉知之。坐见宿命。为五母作子。时便自笑。时师顾问。语沙弥罗。汝笑何等。此间山中。亦无歌舞。汝笑我耶。沙弥罗言。不敢笑师。我还自笑。一神受身。为五母作子。五母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恒言念子。未曾忽忘。自念一身。而愁五家。是以自笑。不敢笑师。我为第一母作子。时有并邻居。亦生一子。与我同日。我死以后。同日子出入行步。母见之便言。悲念我子在家。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感伤悲哀。泪下如雨。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夭命早死。我母见人乳儿。便念乳我。悲念感伤。我为第三母作子。时年始十岁。我命复死。我母饭时。便悲泪出。我子在者。当与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呼天。怨言念子。我为第四母作子。时薄命先死。我母见我等辈。同时因媒娶妇。悲念我言。今子在者。亦当娶妇。我何所犯。而杀我子。我为第五母作子。时年始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师。入山求道。一心思禅。得阿罗汉道。我母日日啼哭念我。我生一子。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渴寒暑。今为死生。于是五母共会一处。各各悲哀。言念我子。相对啼哭。不能自止。我一魂神。展转五母腹中作子。依因二亲。受形成人。而使五母啼哭发狂。各念我身。乃欲自杀。是故笑耳。我念世间。欲网因缘。生死罪福。造行根源。恶入地狱。善行生天。我畏世苦。辞家入山。精进禅定。得道升仙。睹见饿鬼地狱畜生。苦痛之处。代为恐怖。怜伤五母。不能自脱。又忧我身。我所求索。愿行如言。永离生死。断绝身根。如人不种当所泥洹。善会师说。已飞腾虚空。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宗地玄文本论--真谛

大宗地玄文本论--真谛

大宗地玄文本论 马鸣菩萨造陈真谛三藏译      大宗地玄文本论卷第一 归依德处无边大决择分第一   顶礼一切无余明  非一非一诸则地   不数不思无量一  并诸种种趣生类   本无量数断命品  与等...

佛说旧城喻经--法贤

佛说旧城喻经--法贤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尔时佛告慈氏菩萨言。汝当谛听。有陀罗尼具大威神最上功德。能令众生解脱恶趣。转身当得受胜妙乐。时慈氏菩萨白言。世尊。...

佛说安宅神咒经--失译师名

佛说安宅神咒经--失译师名

佛说安宅神咒经 失译师名出后汉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皆阿罗汉诸漏已尽。身心澄静六通无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须菩提等。复有菩萨摩诃萨...

摄大乘论  白话文下--《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摄大乘论 白话文下--《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白话《摄大乘论》 增上戒学分第七 【译文】 这就讲完了因果修差别,这裏的增上戒殊胜,云何可见呢?如《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所说。 而且,应当知道,简略来说,由於四种殊胜而有此殊胜...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竺法护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竺法护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皆自然师子七宝莲华上坐。十方诸菩萨见...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求那跋陀罗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求那跋陀罗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欲乐味甚少。忧苦患甚多。是以智者。应修方便。速离众欲。勤行净行。我昔曾闻。千福王子。名优陀延。绍父王位。住拘舍弥城。其城殊妙。宽博严净。晃烂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