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开元寺修证释迦牟尼佛法门捷法--释本性

福州开元寺修证释迦牟尼佛法门捷法 传承推广:禅和尚本性方丈   一、开始 南无常住十方佛(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法(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僧(一拜一起) 二、供养 三宝弟子某某某 (报自己姓名,并于释迦牟尼佛圣像前上香) 甲:此一瓣香,敬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乙:又一瓣香,敬奉 南无摩诃迦叶尊者  南无阿难陀尊者 丙:再一瓣香,敬奉 南无舍利弗尊者  南无目犍连尊者  南无富楼那尊者  南无須菩提尊者  南无迦旃延尊者  南无阿那律尊者  南无优波离尊者  南无罗侯罗尊者   (三遍、三拜三起) 三、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三拜三起) 四、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遍、三拜三起) 五、祈福 愿昼吉祥夜吉祥   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   愿诸三宝哀摄受 (三遍、三拜三起) 六、诵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或 《佛遗教三经》 (三遍、三拜三起) 七、持咒 释迦牟尼佛灭罪咒: 唵  牟尼牟尼  三牟尼  萨嚩贺 或 七佛灭罪真言:离婆离婆帝 求诃求诃帝 陀罗尼帝 尼诃啰帝 毗黎你帝 摩诃伽帝  真陵乾帝 娑婆诃   (三遍、三拜三起) 八、唱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三遍、三拜三起) 九、颂赞 释迦文佛  坐在祇园  给孤长者布金砖 说法利人天  福慧双全  万古永留传 (三遍、三拜三起) 十、拜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摩诃迦叶尊者  南无阿难陀尊者 南无舍利弗尊者    南无目犍连尊者 南无富楼那尊者    南无須菩提尊者 南无迦旃延尊者    南无阿那律尊者 南无优波离尊者    南无罗侯罗尊者 南无灵山会上佛菩萨 (三遍、三拜三起) 十一、皈依 尽形寿皈依佛  尽形寿皈依法 尽形寿皈依僧 (三遍、三拜三起) 十二、回向 修证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三遍、三拜三起) 十三、圆满 南无常住十方佛(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法(一拜一起) 南无常住十方僧(一拜一起)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卷--求那跋陀罗

  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白净王。发遣王师及大臣已。即以太子璎珞。与摩诃波阇波提。而语之言。此是太子所服璎珞。付车匿还。令以与汝。摩诃波阇波提。见璎珞已。倍增悲...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第二卷--不空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第二卷--不空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第二卷   开府仪同三司持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尔时世尊复告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修行净...

成唯识论  卷五至八--玄奘

成唯识论 卷五至八--玄奘

《成唯识论》卷五 此染污意何受相应。有义此俱唯有喜受。恒内执我生喜爱故。有义不然。应许喜受乃至有顶。违圣言故。应说此意四受相应。谓生恶趣忧受相应。缘不善业所引果故。生人欲天初二静虑喜受相应。缘有喜地...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鸠摩罗什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鸠摩罗什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名伽耶山顶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编发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释慧简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释慧简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一卷 宋三藏法师释慧简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僧伽罗摩长者子。乃至六出家为道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僧伽罗摩长者子白世尊言。愿世尊听出...

楞伽经纂序--未知

楞伽经纂序--未知

中华藏第 097 册 No. 1821 楞伽经纂   楞伽经纂序   洪惟此道不容以声灵山破颜而法已传少林面壁而意默示惟授心要不立言文俾之眉宇相得而大道无余针艾不施而沉痾顿释奈何学者胶于曩昔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