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阿质达霰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一卷 三藏沙门阿质达霰译   尔时金刚复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我此咒无效验者无有是处。欲令山摧者。取白芥子三升上好安悉香。于山中疑有宝处。取賔铁刀一枚。画四方为界。取净巾一枚香炉一枚。烧安悉香先咒一千八遍。取白芥子四散及至七遍。作是法其山自摧。若有宝之处其藏神舍宝而出任意用之。若欲令海竭者。先咒一千八遍。以金铜作一龙形。掷于海中即时海竭。若欲令江河逆流者。取安悉香作一象形。无问大小掷水中咒一百八遍。登时逆流。令依旧者咒一净石掷之水中其水如故。若有雷电霹雳毒龙卒风恶雨者。即作止雷雹印。以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并屈掌中。头指以大拇指。捻头指中节上。诵咒咒之。以印遥指雷雹之处自止。若欲令一切鬼神自来归伏为给使者。取水三斗盛铜器中。以净灰围之。即作都摄録印。以二无名指并屈掌中。令背相倚。二中指头相捻。二头指及小指各如开华。以大拇指捻头指中节。默咒一百八遍。其世界内所有诸恶鬼。并来云集自现其身。舍毒恶心任行人驱使。若禁山者。所至之山。诵咒百遍大叫三声。即作印以右手无名指。屈于掌中。直竖中头大拇等指。并直竖。向山印之七遍。即却行七步。后七即山。其山中即一切鸟兽并移出山。若作此印咒七遍。以印向空中印三七度。其空中毫尘不过。若欲令人不语者。书前人姓名。向口中含之。其人口不能言。吐出即语得。若诵一切诸咒先须作坛。若诵我此咒者即勿须作坛。但尅一跋枳金刚榼杵。于佛塔中或于静室中。用香泥涂地随其大小。着种种香华供养。安杵坛中咒一百八遍。其杵即自动。或变作种种异物亦勿怪之。更诵咒一百八遍。其杵自去地三尺以来。或五六七尺乃至一丈以来。持法之人即须归依忏悔发愿。我于彼中即现真身。随行人意所愿乐者。并皆速得如意。我即与授菩提之记。即得身心解脱。先须诵十万遍满。然后作法若课未充不得效验。 印法第二   此印方一寸八分刻之。咒一千遍。用白胶香度之。克印日勿令人见。用印印心。得心智自然智宿命智。持印百日。即得任种种大法门也。   方一寸二分咒六百遍。以安悉香度之。带行令一切人爱乐大自在永离众苦。   方一寸五分刻之。咒六百遍。以白胶香度之。用印印脚。便得飞腾空所向自在。    方一寸八分刻之。用白胶香度之。咒七千遍。用印印之。可日行三百万里无人得见。 神变延命法   伏连。书心上即瘥。大吉急急如律令。   心为。书之立即除瘥。大吉利急急如律令先咒七遍。   鬼病。朱书吞之。   精魅鬼病之人。朱书吞之七枚立瘥大神验。   若依法之人。取白檀绫二丈一尺七寸。白练裹之。置于地轮世界。令人延年得七十岁。若无人送者。即安自宅中庭。掘地七尺埋之亦得。又得聪明多智辩才无碍。   此七道亦能治万病。吞之亦令人长寿益智大神验。   此上七道用朱书纸上。吞之千枚令人延年。即得与天地齐寿。不得令人见之。   此上七道若有人患一切病。以此符书之皆得除瘥。若人书符吞之者。延年益智大验效矣。   此上七道若有人求种种珍宝者。以朱书此符吞之满七日。即有种种妙宝自然而至。若求他人财物。当书彼人姓名于符下。其人立即送物到。   此上三符朱书床四脚上。常有八大金刚卫护悉不暂舍。惟须严净勿令汗染之物入房。切须慎之。   有大火灾起者。书符掷一枚咒一百八遍。向火中须臾灾自灭。   大恶风起者。书此符咒一百八遍。即向风中即止。   有大水起者。书此符掷于水中。立即断流水不溺人矣。   有大雨者。书此符咒之一百八遍。向雨掷之其雨立即自定之。   此符朱书吞三枚。及可与他人此符。即有验效。若不尔者用诸符无验。   尔时秽迹金刚说此符已。大众同声赞言。善哉大力士。汝能说是大妙之法。令诸众生皆得解脱。尔时金刚顷白诸大众。当知我于汝等。此法若流行之处。我等大天常当护此行法之人助令成就。是时金刚复作是言。若有众生行此法者。我即往彼现其人前。所求愿者我亦施与。令彼得种种变现种种神通所作无碍。常须念我本师释迦牟尼佛。我即常随逐之。令一切法皆助成就。尔时金刚说此法已。大众倍加悲喜。及诸天龙大鬼神等。各奉圣言礼足而去。   (古经本咒四十三字。唐太宗朝人多持诵感验非一。除去十字今就录出。速获灵应无过是咒)   唵[口*佛]咶 啒[口*聿]摩诃般啰(二合) 很那[得-彳+口] 吻汁吻 [口*微]咭[口*微] 摩那栖乌深暮 啒[口*聿]吽吽泮泮泮娑诃   (真觉弹师所传神咒。与今经咒同。但梵音赊切字语少异)   唵佛㖃窟聿 摩诃般那很那诩 吻泮吻 尾劼尾 摩那栖 乌涩谟 窟聿吽吽吽 癹癹癹 莎诃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阇那崛多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阇那崛多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逋多罗山顶观世音宫殿所居之处。于彼山中多有娑罗波树多摩罗树。瞻卜华树阿提目多迦华树等。更有种种无量无边诸杂宝树。周匝庄严...

六组坛经第六卷--慧能大师

六组坛经第六卷--慧能大师

  第六忏悔品   那个时候,惠能大师看到广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学者、庶民都云集到山中来听闻佛法,于是登上法座,告诉大众说:“来,各位善知识!有关修行成佛的大事,必须要从自性的觉悟中做起。在任何时候,念...

放光般若经第五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五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五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叹衍品第二十三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摩诃衍。摩诃衍者。出诸天世间人阿须伦之上。衍与空等如虚空。与无量无央数众生而作救护...

历代三宝纪--未知

历代三宝纪--未知

历代三宝纪 隋翻经学士臣费长房撰 开皇三宝录表   臣房言。臣闻有功于国史录其勋。有政于民碑传其德。况如来大圣化洽无穷而不垂美。百王流芳千载者也。臣窃寻览。自汉魏已来代有翻译。而录目星散经多失源。世罕...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慈恩和尚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慈恩和尚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燉煌出 S. 700]) 西京大兴善寺石璧上录出慈恩和尚奉 诏述序 梵本般若多心经者,大唐三藏之所译也。三藏志游天竺,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道场内。遇一僧有疾,询...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未知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未知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原文 卷上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   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