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慧陀罗尼经--施护

增慧陀罗尼经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大慧菩萨住须弥山顶。尔时诸天子等来诣菩萨。恭敬围绕而为听法。时有菩萨名童子相。合掌恭敬白大慧菩萨。唯愿慈悲为我等故。说增慧陀罗尼。所有一切少智钝根愚昧众生。令使得闻增彼智慧。时大慧菩萨即为宣说陀罗尼曰。    恒你也(二合)他唵(引)闭祖闭祖钵啰(二合)倪也(二合)嚩哩驮(二合) 你惹啰惹啰弥驮(引)嚩哩驮(二合) 你地哩地哩没弟嚩哩驮(二合)你娑嚩(二合)(引)贺    尔时大慧菩萨。说此陀罗尼已。告童子相言。若诸众生智慧钝劣。根性暗昧多所忘失。发至诚心于此增慧陀罗尼。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此人速得广大智慧明记不忘。若人以此真言。诵七遍或二七遍。加持水三合于卯时饮。日日如是饮至七个月或八个月。自然日记千颂。如不恒饮水亦能日记五百颂。智慧渐增根性明利。    尔时童子相菩萨。及诸天人信受奉行。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禅源诸诠集--宗密

禅源诸诠集--宗密

禅源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诠序   道不能自鸣。假人而鸣。呜虽不同。道则未尝不同也。苟不同不足以为道。如仲尼之一贯。老聃之无为。释氏之空寂。人异道同。此其证也。况夫禅教两宗同出于佛。禅佛心也...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袾宏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袾宏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净源节要袾宏补注   释此经分二。初总叙经义。二别解经文。初总。叙经义 夫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推征解释开诱行业。莫深于马鸣论矣。然则论主发挥遗教。亦犹...

阿毗昙五法行经--安世高

阿毗昙五法行经--安世高

阿毗昙五法行经 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复向生死。是为苦...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法贤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法贤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宋三藏法师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香醉山五髻乾闼婆王宫。彼有种种鼓乐弦歌出微妙音。    尔时世尊处大殿中。与诸菩萨摩诃萨众俱。复有诸大圣众皆来集会。所谓有学无学诸声...

佛说进学经--沮渠京声

佛说进学经--沮渠京声

佛说进学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之园须达精舍。大贤众千二百五十人。佛告诸比丘。有四雅行。智者常遵。丈夫所修。达士恒奉。不才愚夫所不好乐。何等为四。孝事父母悦色养足。守仁行慈终...

四教义--智者大师

四教义--智者大师

四教义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四教义卷第一   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经云。自从得道夜乃至泥洹夜。所说之法皆实不虚。仰寻斯旨。弥有攸致。所以言之。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