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狂回 卷二--佚名
欲海狂回卷二
受持篇 居官门
(共计十科,七十有五条,多属治国平天下之事)
万恶之首,实唯邪婬。况居高位,式化匪轻〖式化,以自身为榜样教化民众〗。作君股肱,纳诲宜勤。为民父母,训俗须殷。敢竭刍荛,献之公庭。扩而充之,存乎其人。
翼赞皇猷第一
辅君以清心寡欲;时陈福善祸婬之理。
不进婬书;不献美女 。
常言少置妃嫔。
疏请禁天下编辑婬书;裁节梨园教坊〖戏班及教习 场所〗;流通三教典籍。
(八条,初成主德,次尽臣道,次福及宫中,末恩流海内。)
鼓励风俗第二
增修节义传;赠义夫、节妇匾额,仍不许置酒高会;刊行善书;严丧中娶妻生子律。
禁畜娼优;禁编造婬书;禁卖小说;禁写春画;禁造泥美人;禁货婬药及婬具;禁帾齤搏;禁掠卖男女;禁赛会迎神〖赛会,用鼓乐等迎神游街〗;男女无故不入尼院;妇女不艳游。
妾不衣帛;婢无膏沐;税沽酒。
(十八条,初尚礼教,次禁嚣靡,末崇节俭。)
约束军士第三
严禁奸婬虏掠。
不许混入尼庵。
(二条,初通禁,次特禁。)
不轻准呈状第四
离人夫妇;株连尼孀。
奸情无实;童年男女。
(四条,初存厚,次原情。)
勿逮妇人第五
非关大逆;事在赦前;有夫男者。
适欲遣嫁;新婚之女;临产之妇。
我将远出;我方醉怒。
(八条,初论事,次谅情,末审己。)
勿轻逮妇人第六
良时令节;酷暑严寒;事尚可迟。
路远经宿。
可以调和;势家所讼;未经三思。
现在出家;多年守寡;良家之女;有孕之妇;新遭火盗。
(十二条,初揆时,次度地,次量事,末观人。)
谨防物议第七
不以美女 幼童结权贵;不纵幕宾及子弟、亲戚、仆从游妓馆;不于任所纳妾联姻。
不赏花玩月;不受助婬药饵;不纳舞女歌童;不赴优觞妓席。
(七条,初恐失名节,次恐损威望。)
用刑仁术第八
生员犯奸,教官扑责;僧道违律,易服施刑。
妇人有罪,着衣行杖;重罪女犯,另置一牢。
(四条,初贵贱有等,次男女有别。)
毋置妾第九
有子;年老;姬媵满前;已造婬业。
家有悍妻;有俊仆;多方求子不效。
自身显达,妻在故乡。
(八条,初论理,次量势,末度情。以下通士庶。)
不敢作妾第十
同姓女;儒家女;尼孀女。
祖、父之婢。
(四条,初以在外者言,次以在家者言。)
居家门(共十科,一百条,
多属齐家之事)
具此须眉,号曰丈夫。一家之中,瞻我仰我。苟失其正,万事俱左。天恶婬人,如弃涕唾。邪婬之报,更仆难数。说之伤心,闻之凄楚。聊陈管见,不辞口苦。遵此居家,芳流千古。
杜邪第一
妓女不许入门;梨园不许入门;帾齤搏挟妓者不许入门。
师巫不许入门;药婆不许入门;货婬具者不许入门。
(六条,初绝能婬之辈,次断导婬之缘。)
远嫌第二
同胞兄弟,不入寝室;嫂叔相见,笑不露齿;男女五岁不同卧,十岁不同食;不互穿小衣;出嫁姊妹,不至其卧房;从堂姊妹嫂叔,不私见;服外姊妹不相见;抱幼妹、侄女,不裸形,不呜口。
女子无故不见姑夫;妻之姊妹不相见;婿至外家,不进内室;妾之兄弟,不见主母。
养媳虽幼,勿使共食;非至戚,内外不通问;非大礼,内外不通问。
(十五条,初同姓,次异姓,末同异姓。)
肃闺第三
家中不闻悍妇声;妇女不艳妆,不佩香囊;不观灯看戏;不窥门;少饮酒;无秽语;相敬如宾;笑不露齿;暑不袒裼;男子暑月下体重衣,女人三衣;衣服不晒外,不薰香;名刺书简,妻女不代笔;妾不近僮仆。
奴不裸形;婢不入市。
(十五条,初妻妾,次仆婢。)
家教第四
对子女,夫妇不戏。
男子过十岁,不近婢;往亲友家,勿使入内;行路教以正视;不许多饮酒;不许观灯、看戏、游春;不许习 博弈、樗蒱、斗牌、掷骰;勿近狂徒;勿从毁谤三宝之师;使早修不净等观;使常知福善祸婬。
幼女勿使僮仆抱;六岁以上,不出门庭;不许饮酒;不许览山歌小说;勿学诗画琴棋;常使持经念佛;教以四德三从。
(十八条,初端其本,次训子,末训女。)
冠婚第五
未冠不先婚;赘婿及养媳,未婚各不相见;洞房无戏谑声。
子已冠,父节欲;子已婚,父绝欲。
(五条,初夫道,次父道。)
丧祭第六
三年之丧,不娶妻妾;夫妇不同寝;期之丧,夫妇仅同寝。
父母忌日,不同寝;将忌三日,仅同寝。
(五条,初丧略,次祭略。)
宴会第七
不尚声乐;不酣歌狂饮;妾婢不侑觞〖侑(yòu)觞,陪酒〗。
孀妇非至戚,不邀饮,不留宿;女亲在家,卧室宜远徙;亲戚所随婢媵,卧榻不离其主母;少年女仆邀远客,必使其夫同往。
(七条,初男,次女。)
远虑第八
家主常早起晚睡,门户谨严;不与迎神赛会〖与,参与〗。
子女谨朴者婚嫁宜迟,流动者婚嫁宜早;太幼勿联姻,勿过信媒妁;勿轻以女为养媳;有二子者丧偶勿娶,一子者宜娶妾,恐凌虐原配子女故;少年孀妇有志者守,无力者嫁。
不畜美貌乳母;不彰艳妾名;奴婢不令同处食,同室卧;不畜艳婢;不畜俊僮。
不藏戏文小说;不藏美女 图像;不藏乐器。
(十五条,初防意外事,次婚嫁等事,次妾媵等事,末器玩等事。)
世讳第九
父子同居 防聚麀(yōu);兄弟同居 防乱宗。
亲戚同居 防乱姓;室女通外防闺丑。
(四条,初防伦纪之坏,次防德名之损。)
御下第十
宽待奴仆,常作子想,于诸媵婢,常作女想。
妻不在家,婢媵不卧寝室;脱靴帽、换衣服,勿用婢;洗男子溺器,不用婢;奴仆早婚配;新婚者不远遣;婢媵父母备价来赎,速还其券;家生女,听仆遣嫁;奴婢通奸,宜远逐之,勿酷毒拷掠;骂奴婢,不及其父母妻室,彼若骂他人,亦严禁之。
(十条,初总言存心之厚,次备列家政之宽。)
广戒门(共十科,一百二十条,多属修身正心之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阿难此语,苦口叮咛。载于阿含,《增益》之经〖即《增一阿含经》〗。吾述广戒,本此菩心。莫谓人微,其言亦轻。凡百君子,洗耳来听。
守身第一
不敢以父母之 遗体陨节败名,令人不齿;不敢以父母之 遗体少年斫丧,多病早夭。
不敢以父母之 遗体显犯王法,身投宪网。
不敢以父母之 遗体上干天谴,福禄俱消;不敢以父母之 遗体造绝嗣因,斩焉无后。
(五条,初以名寿言,次以国法言,末以果报言。)
摄心第二
务绝爱心;贪心;骄心;侈肆心;逸乐心;妒忌心;怙恶心;迷恋心;随逐心;退惰心。
常发慈心;悲心;恕心;智慧心;厌恶心;羞愧心;恐惧心;忏悔心;坚固心;出世心。
(二十条,初去妄,次存诚。)
言语第三
与女人言,不现情欲相,不谈夫妻胎产事;不传闺门语;不破人婚姻;不代人作伐;不介绍买婢妾;不以秽语骂仇家;不出风流 绮语。
乍见游女,不以告人;不言某处剧戏;不说女人贞婬好丑;不论服饰妍媸;不言某家有贤女、长女、美女 ;不问某家妇有孕与否;不赞叹婬书;常言善恶必有报应;常言死后神明不灭。
(十六条,初自积陰功,次断人邪念。)
文艺第四
多阅内典;少撰诗赋。
见诗书所载节妇,常起敬心;所载美女 ,不起染心;于苟且事,不起随喜心;贺祖父、伯叔、兄弟、姊妹毕姻诗文,不低回涵泳。
常善著书;不评阅传奇事;著节妇传,不称其貌;不翻贞节事案;不流通妇女诗文;纂修史册,遇导婬之事,痛加删削,诽谤僧尼者尤甚。
(十二条,初预养善心,次防微杜渐,末志存利益。)
出外第五
不往茶轩酒肆;不赴娼优席;不游春;不观审录奸情事。
不宿孀妇家;访友不默入中堂;不窥内室;不抱他家女孩;不与婢妇言笑。
见妇人不有意整容;不揣度是何人妻 女,嫁否、孕否、贤否;见妇人衣服簪珥,不念是何人物;对他家亡妇像,不注目视,不念其妍媸;见人类、异类行欲,心不随喜。
与男子同被,不解下衣;不同浴同厕。
(十六条,初慎所往,次绝嫌疑,次清念虑,末修容止。)
相与第六
毁谤三宝者勿友;编撰婬书者勿友;谈论闺门者勿友;亲狎妓童者勿友;好酒帾齤搏者勿友。
常劝人归依三宝;流通善书;深信因果;持不二色戒;修不净观法。
(十条,初择交 ,次忠告。)
时令忌第七
佛降生日;成道日;天地交 会;国忌;三光之下;雷电风雨;六斋十斋日;三元五腊日;八王日;大寒大暑。
父母诞忌;夫妇诞日。
(十二条,初公戒,次私戒。)
胎产忌第八
孕妇不绝房事,子殇于痘;劳形者子女患惊;劳神者子女患婬;服热药者子女患疮,常多血症;起居轻佻,子女形体不正;孕妇饮酒,子女婬佚;精气损耗,子女怯弱。
产后行欲,夫妇痨伤。
(八条,初胎前,次产后。)
妻妾忌第九
非地;非道;怀娠;产未四月;抱儿;乳儿;病;其父母诞忌。
作他女想;父母之 媳想。
(十条,初身孽,次意孽。)
杂录第十
见妇人,目不逆送,不出秽语;不同妇女乘凉;不往观迎亲者;不惧内;不虐内;小溺不视下;不故意出精。
拭去市井中所粘助婬方;过尼孀墙下,不小溺;遥见妇女,不小溺;暗不裸形。
(十一条,初绝鄙薄态,次存长厚心。)
灭罪门(共七科,六十条,多属诚意之事)
光陰如箭,日月如流。业报一至,欲避无由。乘此康健,勇猛回头。六根不动,八苦齐休。
亲近三宝第一
参究禅学;常修净土。
绍隆佛种;庄严佛像;修造殿宇。
流通经典;持诵神咒。
常参访大德高僧,四事供养;勿念僧尼过。
居官常护法。
(十条,初总归,次佛宝,次法宝,次僧宝,末总结。)
发宏誓愿第二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条,初悲心,次智心,末圆满心。)
忏除业障第三
忏悔无始已来邪婬六亲尊长之罪;忏悔邪婬出家四众之罪;忏悔邪婬朋友妻妾之罪;忏悔邪婬奴仆婢媵之罪;忏悔邪婬歌童妓女之罪;忏悔邪婬神女仙姑之罪;忏悔邪婬天龙八部之罪;忏悔邪婬鬼魅妖狐之罪;忏悔邪婬饿鬼畜生之罪;如是一切罪垢,愿乞消灭。
又代宿世今生父母六亲忏悔;又代国王、师长忏悔;又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忏悔;又代朋友知识忏悔;又代无量劫来债主怨家忏悔;又代地狱、饿鬼、畜生忏悔;又代刀兵、饥馑、疾疫众生忏悔;又代诸天诸仙忏悔;又代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恼有情忏悔;如是一切罪垢,愿乞消灭。
(二十条,初自忏,次代忏。)
修福利人第四
施戒婬书;取人婬书付火。
保全妇女节。
助赀嫁女;代赎良家女;收养儿;施胎产良方。
(七条,初布施智慧,次布施声名,末布施财帛。)
现在觉悟第五
见妻妾产育,受诸苦恼,当作累他想,默念佛号,愿其世世不受女身,往生佛国;见子女疾苦,及诸产育,亦当作累他想,度脱想;见婢媵怀抱儿女,亦当作累他想,度脱想。
遥想数世后子孙,代代娶妻,代代嫁女,代代产育,代代生死,亦当作累他想,度脱想。
(四条,初因见生觉,次因想生觉。)
随喜功德第六
见贞节事;见贫女、长女得嫁;见人夫妇复合;见善书。
见人离欲出家,皆当赞成,助之欢喜。
(五条,初世间功德,次出世间功德。)
罪灭之相第七
忽然不想欲事;忽然觉女身污秽;忽然厌恶娼优;忽然欲毁婬词小说。
忽然发慈悲心;忽然信因果;忽然肯布施;忽然尊信三宝;忽然自知将来必死;忽然厌恶此身,发出世之想。
(十条,初专以婬见,次不专以婬见。)
经要门(经分四科,二十四条,
多属格物致知之事)
我闻在昔,鸠摩罗什,临灭度时,矢天誓曰:“余译经典,字字诚实,苟有虚言,舌当腐出。”及至茶毗,万人目击。舌独不坏,如莲之赤。三藏真言,有此威力。天宫龙宫,宝而弗失。供以香华,浮屠万级。痛彼凡夫,有目不识。觌面错过,尤堪叹惜。我今盥手,敬录数笔。拜登梨枣,流通万邑。共斩婬魔,遗世独立。
菩萨诃欲分第一
《大宝积经》云:菩萨观诸众生,愚痴颠倒,耽嗜婬欲,于母姊妹,尚生陵逼,况复其余。观是事已,作是念言:苦哉世间!此等众生,曾处母胎,卧息停止,生由产门。如何无耻,共行斯事,极可怜悯,堕于地狱、畜生、阎罗、鬼趣,无暂停息。譬如生盲,群狗逼逐,临大坑涧,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譬如圂猪,行处粪秽,兼又食啖,初无厌恶,彼诸众生,亦复如是。我当为彼宣说妙法,令其永断诸欲烦恼。
《月上女经》云: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与汝昔为母,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我或往昔杀汝等,汝等或复杀我来,各作怨仇互相杀,云何于此生欲想?
《智度论》云:菩萨观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瞋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
《增一阿含经》云:莫与女交 通,亦莫共言语。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长阿含经》云: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诸女人辈,来受诲者,当如之何?佛言:莫与相见。阿难又白:设相见时,当如之何?佛言:莫与共语。阿难又白:设与语者,当如之何?佛言:当自检心。
《密严经》云:男女相耽爱,精血共和合,如虫生臭泥,此中生亦尔。
(上共六章,首二悲悯一切,三四五断绝婬根,末斥其不净以结之。)
邪婬罪报分第二
《法苑珠林》云:佛言邪婬有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
《八师经》云:邪婬犯人妇女,或为夫主所获,临时得殃,祸及门族。或为王法收捕,酷毒掠治。地狱畜生,次第而受。纵得为人,闺门婬乱。吾见是故,不敢复婬。
《萨遮尼乾子经》云:自妻不知足,好婬他人妇,是人无惭愧,受苦常无乐。
《优婆塞戒经》云: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 ,若属自身,是名邪婬。若属自身而作他想,属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婬。如是邪婬,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
《涅槃经》云:菩萨虽不与女人和合,然见男女随逐,便生贪著,即名毁破净戒。
《造像功德经》云:佛告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黄门身〖阉人〗。一者残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于持戒沙门,瞋笑毁谤;三者情多贪欲,故心犯戒;四者亲近犯戒人,复劝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后起信心,造佛形像,不受斯报。复有四种业,能令丈夫,受二形身〖兼具男女二根〗。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秽;二者于男子身,非处染著;三者即于自身,而行欲事;四者衒卖女色,而与他人。若有众生,曾行此事,深自悔责,造佛形像,不受此身。
(上共六章,首二三以恶人言,四以善人言,五以出家人言,末劝其忏悔。)
戒婬功德分第三
《七佛灭罪经》云:受持婬戒,有五善神侍卫,一名贞洁,二名无欲,三名净洁,四名无染,五名荡涤。
《佛般泥洹经》云:佛告柰女:不邪婬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称誉;二不畏县官;三身得安隐;四死生天上;五从立清净,得泥洹道。
《戒德香经》云:不婬佚者,不犯他妻,所在化生莲华之中。
《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婬,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婬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婬,必落魔道。必使婬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提谓经》云:年三长斋月,月六斋日,三光之下,及八王日,并须忌之。
《禅要诃欲经》云:行者求道,持戒修定,应除六欲。所谓色欲、形容欲、威仪欲、言声欲、细滑欲、人相欲。著上诸欲,令观可恶不净之相。
(上共六章,首二言众福归集,三四言出离生死,五六示以戒之之法。)
警悟在俗分第四
《菩萨诃色欲法》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又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譬如渊停澄镜,而蛟龙居之。金山宝窟,而狮子处之。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陰贼,灭人慧明。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几。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大宝积经》云: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当知妇人,是热铁华,散布于地,足蹈其上。又云:何因缘故,名为妇人?所言妇者,名加重担,能令众生,负于重担,遍周行故。
又云:我观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于女色等,所缠缚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
《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道行般若经》云:在家者,与妇人相见,心不喜乐,常怀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泽中,心畏盗贼。
(上共六章,首二三统论女色之害,四五言众生被其所缚,末动其畏惧之心。以后皆入观想法门,工夫尤为深细,必须澄心默照,至于纯熟,方能永断婬根。)
胎狱观(此观成时,了悟胞胎种种惨状,是为原始息婬方便门)
父母未生前,面目将何在?只为投胎时,见欲生贪爱。婬心才一起,忽被精血盖。从此十月中,次第还宿债。母啖热食时,如受镬汤溉。母饮冷水时,若卧寒冰块。腹中当饱满,顶上悬铁袋。五内若饥虚,空洞无依赖。当其临产育,母危父惊骇。眷属绕床 前,叩首呼天拜。身在两山中,遥遥难出外。蓐母牵其头,握之如引带。细皮触着手,刀剑无能赛。放声忽大哭,痛苦不可耐。旁人不识此,鼓掌皆称快。岂知称快人,当年亦此态。清夜一思量,咄咄真堪怪。此言非臆说,《五王经》所载。凡夫贪爱欲,生生常困惫。无量无边劫,曾见何人代?欲破烦恼军,智者擒其帅。主帅是婬魔,魔死余兵败。更将胎形惨,屈指陈其概。珍重世间人,可一不可再。
《修行道地经》云:
胎成七日,初不增减。
二七日,如薄酪。
三七日,如生酪。
四七日,如熟酪。
五七日,如生酥。
六七日,如息肉。
七七日,如段肉。
八七日,其坚如坯。
九七日,变五泡、两肘、两髀及项。
十七日,续生五泡、两手腕、两足腕及头。
十一七日,复生二十六泡、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鼻、口。
十二七日,泡相成就。
十三七日,现腹相。
十四七日,生五脏。
十五七日,生大肠。
十六七日,生小肠。
十七七日,有胃处。
十八七日,生二脏。
十九七日,生手掌、足趺、臂节。
二十七日,生陰、脐、颐、乳。
二十一七日,有三百柔软骨,如初生瓠。
二十二七日,如未熟瓠。
二十三七日,坚如胡 桃。
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
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尚未具成。
二十六七日,成如藕丝。
二十七七日,有三百六十三筋。
二十八七日,始生肌肤。
二十九七日,肌肉稍厚。
三十七日,方有皮像。
三十一七日,皮转厚坚。
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
三十三七日,耳、鼻、肩、指、膝节成。
三十四七日,生九十九万毛发孔,犹尚未成。
三十五七日,毛孔具足。
三十六七日,爪甲成就。
三十七七日,母腹中有风起,通其七窍。
三十八七日,随其宿世善恶,分香臭二种风,以定容貌、骨节贵贱。
是时不满九月,仅余四日,过四日后,风吹儿体,令其倒悬,头向产门。其有福者,自谓吾投浴池,或堕香花之所。其无福者,自谓或堕高岩,或悬剑树,愁忧不乐。出胎之时,如山合体,受苦无量,由是迷愦,不识去来。儿既长大,适得谷气,其体即生八十种虫(详在后观)。
虫寓观(此观成时,备见此身诸虫猬集,
是为初开不净方便门)
秽哉血肉躯,无量诸虫聚。潜伏四大中,其形甚微细。凡夫不觉知,天眼方能觑。静心一返观,男女真儿戏。
《正法念处经》云:
髑髅内有二种虫,游行骨内,常食此脑。
复有放逸虫,住顶上,令人疾病。
复有发虫,住骨外,常食发根。
复有耳虫,食耳中肉。
复有鼻虫,食鼻中肉。
复有脂虫,住脂中,瞋则令人头痛。
复有食涎虫,住舌根,瞋则令人口燥。
复有醉味虫,住舌端,得美食则昏醉,粗食则萎弱。
复有虫名六味,彼嗜此味,我亦嗜此。
复有牙根虫,住齿内,瞋则令人牙痛。
复有四种虫,住咽喉中,令人食时津唾杂乱,咽之入喉,与脑涎合,或生呕吐。
复有虫名抒气,瞋则咽喉闭塞。
复有二种续虫,生支节间,令人脉痛。
复有肿虫,住身内,其虫饮血,自然肿起。
复有嗜睡虫,住周身,疲极归心,人则睡眠。
复有十种虫,行于肝肺,令人得病。
复有二十种虫,行于骨髓,食人精液,欲火常炽。
复有二十种虫,行于陰处,令人消瘦多瞋,下体常臭。
复有十种虫,行于屎溺,形色臭恶,或令人泻,或令闭塞。
(以上八十种虫,俱有名状,详在经文,繁不尽述。)
不净观(此观成时,顿觉男女精血污秽,是为对治婬关方便门)
世间苦恼事,皆从爱欲生。爱心不能断,对色已消魂。水从骨内出,火自眼中腾。心雄胆已泼,业重障还深。平时顾礼义,或复爱声名。到此霎时间,廉耻安足论。鬼神且不畏,名教岂能绳?茫茫一浊世,狱讼渐繁兴。圣贤垂训戒,纸上亦空存。幸有如来教,大开甘露门。示以不净观,欲火化为冰。纵有天仙女,还同癞乞形。何况凡间妇,本是革囊成。不用谈因果,不用设严刑。见此众秽具,婬魔不敢争。此观得成就,拔去爱婬根。我从昔年来,亦复似摩登。多方用强制,对境还复萌。作此观想后,欲念顿然轻。今日稍觉悟,归戴大慈尊。誓于未来世,扫尽魔王军。分身无量刹,普利诸有情。冰庵张夫子,诲我尝谆谆。其言修观法,譬之学庖丁。疱丁技成后,不见全牛身。用刀十九载,犹如新发硎。我此降魔剑,百炼已成金。斩尽妖容鬼,目内无全人。西施接膝坐,唯见骨缠筋。三十六种物,色秽气膻腥。坐怀即是乱,不复慕展禽〖展禽,即柳下惠〗。爰述为俚句,朴陋不堪吟。但使文义畅,牧竖亦能听。听后转相化,永断爱河津。法錀时时转,浊世皎然清。
男女总相第一静观一切凡夫,皆从情欲生,是种子不净。 本精血和合,是受生不净。 住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是居处不净。 在胎惟饮母血,是所食不净。 十月满足,从产门出,是初生不净。 身内脓血,九窍常流,是举体不净。
女根垢相第二《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佛告阿难:当知妇人,有五蛆虫户,而丈夫无此。其五蛆虫,在二道中。其一虫户,有八十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蛆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
女腹垢相第三《禅秘要经》云:若行者贪婬风动,昼夜思欲。如救头燃,当疾治之。治之之法,先观子脏。子脏者,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有九十九重膜,如死猪胞,满盛恶露,形若马肠,上圆下尖,直至产门。中有一千九百细节,如芭蕉叶纹,八万户虫,周匝围绕。人饮水时,散布四百四脉,诸虫食之,即吐败脓,其色如血。复有细虫,游戏其内。积之一月,无可容受,所以女人,必有经水。
男躯垢相第四又云:男子周身四百四脉,皆从眼根布散,流注诸肠。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于其两边,盛青色脓,如野猪精,臭恶难近。至陰藏处,分为三支,如芭蕉叶纹,有一千二百脉。一一脉中皆有风虫,细于秋毫。风虫之外,有筋色虫,七万八千,围绕如环。眼触于色,风动于心,心根一动,四百四脉皆动,八万户虫,一时张口,眼出诸泪,其色青白,化成为精,从小便出。
总结观力第五佛告舍利弗:若有四众,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欲求解脱者,当学此法,如饮甘露。想前子脏,乃至女根,及男子身内诸虫,张口竖耳,瞋目吐脓。静气数息,一一观之,如掌上螺纹,闭目开目,了了皆见。此观成已,欲火自息,纵见天子、天女,犹如癞人。自身他身,乃及欲界众生,亦复如是。若服此药,是大丈夫、天人之师,不为恩爱大河之所漂没。当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洁,如优钵罗,人中香象。龙王、力士、摩醯首罗,所不能及。
决定劝修第六《禅要诃欲经》云:如囚在狱,四顾牢密,唯有厕孔,更无异路。如人中毒,惟粪能治,更无余药。思惟是已,谛观不净。
四觉观(此观成时,深知彼我同具陋质,
是为随境除贪方便门)
凡夫婬欲念,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欢喜。今世得为男,又爱女人体 。随在觉其污,爱从何处起?
睡起生觉第一默想清晨睡起,两眼朦胧,未经盥漱,此时满口粘腻,舌黄堆积,甚是污秽。当念绝世娇姿,纵具樱桃美口,而脂粉未傅之先,其态亦当尔尔。
醉后生觉第二默想饮酒过度,五内翻腾,明晨忽然大呕,尽吐腹中未消之物。饿犬嗅之,摇尾而退。当念佳人细酌,玉女轻餐,而杯盘狼籍之时,腹内亦当尔尔。
病时生觉第三默想卧病以后,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又或疮痈腐溃,脓血交 流,臭不可近。当念国色芳容,纵或年华少艾,而疾苦缠身之日,形状亦当尔尔。
见厕生觉第四默想通衢大厕,屎尿停积,白蜡青蝇,处处缭绕。当念千娇百媚之姿,任彼香汤浴体,龙麝熏身,而饮食消融之后,所化亦当尔尔。
九想观(此观成时,方悟身后无量凄惨,
是为返终绝爱方便门)
人想死亡日,欲火顿清凉。愚人若闻此,愁眉叹不祥。究竟百年后,同入烬毁场。菩萨九想观,苦海大津梁。
新死想第一静观初死之人,正直仰卧,寒气彻骨,一无所知。当念我贪财恋色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青瘀想第二静观未敛骸尸,一日至七日,黑气腾溢,转成青紫,甚可畏惧。当念我如花美貌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脓血想第三静观死人初烂,肉腐成脓,势将溃下,肠胃消糜。当念我风流 俊雅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绛汁想第四静观腐烂之尸,停积既久,黄水流出,臭不可闻。当念我肌肤香洁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虫啖想第五静观积久腐尸,遍体生虫,处处钻啮,骨节之内,皆如蜂窠。当念我鸾俦凤侣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筋缠想第六静观腐尸,皮肉钻尽,止有筋连在骨,如绳束薪,得以不散。当念我偷香窃玉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骨散想第七静观死尸,筋已烂坏,骨节纵横,不在一处。当念我崇高富贵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烧焦想第八静观死尸,被火所烧,焦缩在地,或熟或生,不堪目击。当念我文章盖世之身,将来或亦如是,则婬心淡矣。
枯骨想第九静观破冢弃骨,日暴雨侵,其色转白,或复黄朽,人兽 践踏。当念我韶光易迈之身,将来亦必如是,则婬心淡矣。
引经策发第十《涅槃经》云:菩萨修于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损灭,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轮回观(此观成时,便见六道生死形相,
是为智破邪缘方便门)
识离此形躯,其名曰中陰。一入胞胎后,此相忽然隐。譬之暗中灯,灯灭还晦冥。六道十七相,智者宜观省。
人死生天相第一《正法念处经》云: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细软白氎,垂而欲坠;复见园林华池,歌舞嬉笑;次闻香气乐音。眷属哭泣,以福业故,自然不闻,不复忆念,即生天上。
阎浮提死生郁单越相第二其中陰身,则见细软赤氎,遂起贪心,以手揽之,亲族咸谓两手摸空。次见青莲华池,鹅、鸭、鸳鸯充满,入中游戏。从华池出,即见父母欲染不净,以颠倒故,见其父身是雄鹅,母为雌鹅。若当为男,自见其身,如雄鹅形,于父生瞋,于母生爱。若当为女,自见其身,如雌鹅形,于父生爱,于母生瞋。
阎浮提死生瞿陀尼相第三其中陰身,则见黄氎缭绕,屋宇皆成金色。见身若牛,父如特牛(特,牛父也),母如乳牛。瞋爱二心,亦复如是。
阎浮提死生弗婆提相第四其人临终,则见一切皆青,悬青氎相,恐青氎坠,以手遮之,若有所畏。男女和合,皆作马形,男如[马*父]马,女如騲马。亦以瞋爱,分为男女。
郁单越下品生天相第五临终时,见上妙华香,心生爱著,欲升大树。作是念已,即便升之,乃是升于须弥,遂见天世界,华果庄严。
郁单越中品生天相第六终时见池中莲华,众蜂围绕。升此莲华,乘空而飞。
郁单越上品生天相第七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特。升此堂已,即为其中天子。
郁单越生天复有一相第八终时见园林游戏之处,心不浊乱,以清净心,即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
瞿陀尼生天相第九终时见大池水,神识随流,浮至彼岸。见诸天女,近前抱之,即生天上。
弗婆提生天相第十终时见殿堂殊胜,心生欢喜。于殿堂外,见诸天人,与天女游戏。犹如睡觉,即生天上。
饿鬼业尽生天相第十一终时不患饥渴,见饮食,唯以目视。见可乐,即便往趣。
畜生业尽生天相第十二临终即见光明,痴心薄少,智慧渐开,可乐即便往趣。
地狱业尽生天相第十三是时狱卒打之,随打即死;若置铁函铜釜,置已即死;若为铁鸟恶兽所啖,啖已即死;不复更生。忽于空中,见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即得生天。
人死还生人中相第十四临终见大石山,欲坠其上,以手遮之。又见此山如白氎,即升此氎,升已,乃是赤氎。次第复见光明,于中见有男女会合。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 会,谓父妨碍。女人反此。蓦尔中陰相灭,即便入胎。
天上命终还生天上相第十五其天命终,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从下天生上天,则有可爱胜相。
上天命终生下天相第十六见园林池,皆不如前,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便往生。
弗婆提、瞿陀尼彼此互生相第十七临终见暗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以手接之,缘幡入窟,受中陰身。或见二牛,或见二马,如前不异。
(入地狱者,亦各有相,载《观佛三昧经》,文繁不述。)
天欲观(此观成时,识得天福轻重缘由,
是为因他觉悟方便门)
骇矣娑婆国,无一不爱色。上自诸天仙,下至于蚤虱。凡有形识者,皆被业波汩。但其轻重间,不啻天渊隔。福重欲斯衰,孽重情偏迫。观彼聚婬犬,贪心何太赫。腥臊一牝狗,群雄爱彻骨。强者踞其肩,弱者绕其侧。已遂斯愿者,扬扬独自得。拖舌靡两耳,惭愧全不识。蓦有狠心人,大杖殴其脊。一片好恩情,俄倾丧魂魄。天上视人间,其理亦可格。更超天外者,如来大威德。
四王天、忉利天第一《楼炭正法经》云:四王、忉利行欲之时,男女形交 ,同于世人,而不泄精。
夜摩天第二夜摩天上,喜相抱持,或但执手而为究竟。
兜率天第三兜率陀天,意嬉笑语,即为究竟,不待相抱。
化乐天第四化乐天中,共相瞻视,即为究竟,不待笑语。
他化自在天第五他化天中,但闻语声,或闻香气,即为究竟,不待瞻视。
因缘观(此观成时,洞彻三世烦恼根本,
是为爱水穷源方便门)
众生畏苦果,菩萨断恶因。恶因既已断,苦果自难侵。譬如猛狮子,利镞中其缨,急向发的处,四顾遍追寻。追寻啖之后,猎户尽潜形。犬若遭人击,但向棒头鸣。一智一愚蠢,不啻径与庭。又如止汤沸,爨者去其薪。十二因缘内,首恶在无明。各各跏趺坐,听讲《法华经》。
《法华经》云:
无明,缘行。(无明者,宿世烦恼痴暗,无所明了也。缘,由也。行者,宿世所造之业也。合而言之,谓宿世因一念无明,所以造业。)
行,缘识。(识者,谓初起妄念,欲托母胎也。)
识,缘名色。(名色者,从初托胎后,诸根成形也。)
名色,缘六入。(有此六根,将来必入六尘,故云六入。)
六入,缘触。(触者,出胎后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故仅名触。)
触,缘受。(受者,由五六岁,至十二三,能领纳前境也。)
受,缘爱。(爱者,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贪著声色,即起爱心也。)
爱,缘取。(取者,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驰求不息也。)
取,缘有。(有者,有漏之因,既著善恶境界,未来当生三有也。)
有,缘生。(生者,谓未来五蕴之身,生于六道也。)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者,谓未来之身,老而复死也。)
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过去无明,即现在爱取。若观一切无常,破灭现在爱取,则过去无明亦破,简要之至者也。)
解脱观(此观成时,必然诸罪消灭,莲华化
生,是为断生死流、立菩提岸方便门)
修行无别法,出世为究竟。出世有多途,净土为捷径。述此观想法,言言宗大乘。托质上品莲,戒婬之事尽。
戒婬之士,清晨盥漱既毕,著清净衣,焚香顶礼三宝,向西趺坐。先想自身顶上,有梵书□字(即[口*蓝]字),遍有赤光。初如赤珠,次如满月,变成三角火轮,从头至足,烧尽自身。并烧一城一国,遍阎浮提,及三天下,如是渐广,至十方界。纵有重罪,此字烧已,渐得消除。
次想梵书一□字(即阿字),生成自身,及一切众生,皆作金刚不坏之体。自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内,千叶莲华之中,华尚未开。
次想自心如月轮,于月轮中,有一梵书□字(即唵字)。
次想莲华忽然开敷,团 圆十二由旬,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为台,种种庄严,不可具说。
次想华开时,忽见阿弥陀佛,坐大宝莲华座上。其华八万四千叶,一一叶,八万四千脉。一一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八万四千光。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高无量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次想一大宝莲华座,在佛左边,观世音菩萨跏趺其上,身紫金色。顶上摩尼宝,以为天冠。微妙光明,以为缨络。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皆出种种光明。举足下足,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其余身相,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次想一大宝莲华座,在佛右边,大势至菩萨跏趺其上,身量大小,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菩萨天冠中,有五百宝华,普现一切佛事。常以宝手,接引念佛众生。
次想琉璃地上,黄金绳界道。楼阁千万,百宝合成,或浮虚空,或停宝地。无量乐器,皆出妙音。
次想宝树,皆七重行列,具足七宝华果。一一华果,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珍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其上。
次想七宝池中,八功德水,皆妙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 圆正等十二由旬。
次想自身,见佛菩萨,踊跃欢喜。乘空而行,到佛菩萨所,头面顶礼。烧无价名香,散无价宝华,作无量天乐,放无量宝云,供养阿弥陀佛,并二大士。
次想自身供养之后,于佛菩萨前,作大忏悔,誓度十方一切众生。
次想极乐国土,一一宝树,一一楼阁,一一宫殿,皆有一佛二菩萨,跏趺端坐。自身化无量身,一一佛菩萨前,各各如前供养,如前忏悔、发愿。
次想自身还至从前华上,端然趺坐,一心观阿弥陀佛眉间白毫相光,湛然而住。
若妄想起时,但作莲华开想、合想,妄念自息。
若分别心起,但想一梵书□字(即洒字),即成无分别。
若执著心起,但想一梵书□字(即含字),即得空诸执著。
(观法详在《十六观经》,兹因限于卷帙,不能备举。故将《大阿弥陀经》、《观经疏钞》、《显密圆通》、《准提》、《净业》等书,参酌会通,定撮要数则。庶使初入法门者,易于修持,或未始非一心三观之少助耳。信心之士,取《十六观经》详览,使观法不背佛言,方不堕入魔境。至若观想成熟,净境现前,虽天宫之乐,犹不屑受,岂特区区防婬节欲,为下根说法而已哉。)
统论婬业类(八问八答)
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人类兴焉。则男女形体,实天地所生也。天地既生男女,又恶男女之事,是诚何故?
答: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父母大愿也。若不待父母之 命,钻穴逾墙,则又恶之贱之。父母既尔,天地亦然。
问:天地以生物为心。男女之道,生生之本也,苟其恶之,生生之理安在?
答:生物为心者,盖言慈心不害耳,非以生育之多为贵也。天道若贵生育,则鸡犬猪羊,一乳数子。鱼虾之卵,累百盈千。较之人类,岂不更合天心耶?
问:上帝既恶邪婬,当使世人皆生一类形相,壮年自然生育,则邪婬之本断矣。何为计不出此?
答:吉凶祸福之柄,虽天实司之,然不过因物付物耳,初无私意于其间也。况男女之相,皆随其宿世之心所造。天既不能强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心,又安能强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相哉?
问:男女之事,世人最秘,天地鬼神焉能一一知之?
答:法界与心,原非二物。自心既知,十方世界悉知,岂特天地鬼神而已乎?水清而月现,鼠腐而虫生,何不细参其理?
问:杀生者,令彼痛苦。窃盗者,令彼贫穷。其受罪报,固不待言。至于婬欲,彼此皆悦,庸何伤哉?
答:彼此则皆悦矣,试问其夫见之,亦悦乎?其父母兄弟见之,亦悦乎?天地鬼神见之,亦悦乎?则悦者,不过一人。而切齿拊膺、怒目环绕者,遍虚空也。乌得无罪?
问:然则较之杀、盗,毕竟孰重孰轻?
答:杀者,痛苦难当;婬者,恶名难受。盗者,劫其养身之财;婬者,劫其养性之宝。因既不同,果亦各异。所以犯杀、盗者,如风火之疾,速生速死。犯邪婬者,如痨怯之症,难脱难除。未可分轻重于其间也。
问:逾东邻垣,搂其处子,犹曰我作之孽也。至于奔女,彼乃自投罗网,纳之何足为罪?
答:搂是何心?纳是何心?既可以纳,即可以搂。譬如彼有毒药,窃而食之者固死,受而食之者亦死。
问:犯良家女,其罪诚重。至于婢媵,何足为罪?
答:在彼受染之躯,则有贵贱之异。在我行欲之体,实无彼此之殊。妓女且有罪,况婢媵乎?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问:大富贵人,往往多造婬业,何以不见有报?
答:宿世善缘既熟,今世虽恶,尚当先享福报,留其苦于来生。譬如凶年之谷,得之往岁。今岁之荒,来岁受苦。善亦如是。(说本《业报差别经》)
问:风流 之事,偏与功名为水火,其义何居?
答:风流 之事,最损彼家名节,故亦受损名之报。
问: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答:婬者意中,念念有一美女 。情之所牵,其音容笑貌,常摹美女 之娇态。以故陽气渐消,不觉形随心变。
问:婬男念念想女,后世若必堕女身。则婬女念念想男,后世反可得男身矣。女何幸而男何不幸?
答:转男为女,堕落也。转女为男,超生也。同造堕落之因,决无独受超生之果。譬如两人登山,一人过于视下,忽然失足。一人过于视上,忽然失足。视下失足者,固堕至山下矣。岂视上失足者,必堕至山顶耶?
问:子息既从欲事而生,则多欲者宜多子,何以耽于色欲者,子女偏觉寥寥?
答:其故有二:一者使尽男子之态,不应更生男子故。二者精液耗散,如鄙吝之人酿酒,米少水多故。
问:世间之法,犹言罪不及孥,官不及世。若善者克昌厥后,婬者殃及子孙。则为善人之后者,何以享自然之福?为婬人之嗣者,何以受无妄之灾?
答:宿世修善,投作善之家享福。宿世造恶,投作恶之家受祸。莲华不发荆榛之干,偃鼠岂出龙象之胎?
问:修善得贵子,理也。但其人与我有缘,方来托生。万一福之称者,缘不合;缘之合者,福不称,奈何?
答:无量劫来,欲报我仇者,不计其数。欲报我恩者,亦不计其数。善以善应,恶以恶应,不患无转移之法。
问:险恶之人,固当无后。彼持斋奉佛,发心出世者,何以往往无嗣?
答:险恶者无后,刻薄之孽报也。修行者无后,清净之福报也。世间不肖子孙,贻祖父以死不瞑目者,何可胜数?大圣大贤,犹不能顾后,况其他乎?即使世世得象贤之嗣〖象贤,能效法先人之贤德〗,而婬杀之业,人所同有,究本寻源,孰阶之厉?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脱,既欲舍此凡躯,并求断此凡种,俯视尘世,瓜瓞(dié)螽(zhōng)斯〖比喻子孙众多〗,嚼蜡无味。譬如有人前世为猫,产一猫子,必欣然爱之。若转世为人后,识得此猫,是吾宿世所生,见其盗鱼捕鼠,必切齿愧恨矣。岂尚愿其猫种不绝,源源产乳哉?
杂问防婬类(十问十答)
问:《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也?
答:色是迷津,佛乃觉路。觉之破迷,犹灯之破暗,此定理也。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其然乎?
问:梦中所见天榜,名次往往奇验,固无所疑。但世间每一国土,有一种字体。则天上必别有天书,凡眼不识。凡眼若识,岂天上反奉人间之字耶?
答:梦中天榜,皆由自心感通。自心但有此方之字,无天书之体,故所见亦唯此方之字耳。譬如梦中闻鬼神语,南方人梦,音同南方,北方人梦,音同北方也。
问:夫妇恩爱者,后世还为夫妇否?
答:譬如水上浮萍,林中宿鸟,缘至则合,缘尽则散。
问:宿世有缘,故为夫妇。既为夫妇,其缘更深。何以后世,反不能相聚?
答:两人后世,能保其皆得人身乎?即皆得矣,能保其年相若,福相等,地相近,一为男,一为女乎?
问:六天福德,愈高愈重。六天欲念,愈高愈轻。理固然矣,但谁人见之?
答: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观寡欲者享厚福,耽色者遭奇祸,其理自晓。若必目击之而后信,则愚孰甚焉。
问:六天欲念,虽渐至轻微,不知还因此堕落否?
答:但有欲念,无不堕落,如《正法念处经》说。经云:“天中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
问:罗汉应化凡间,示有妻子,何以不受业报?
答:孽由心造,罗汉已断凡情,烦恼从何著脚?譬如钗裙,日附女人之体,不作女人之想,钗裙岂有罪孽耶?
问:修仙术者,用采补之法,谓可长生,信然乎?
答:神仙虽在七趣中,未出生死,然非清净解脱,不能陟其阶梯〖陟(zhì),上登〗。岂有纵心婬秽之场,反受长生之报者乎?现在惑世诬民,来生地狱种子,必此人矣。
问:婬秽之事,与长生之术,二者固同冰炭。独讶杨贵妃,几覆唐室,何以死后成仙?
答:谁见其成仙者?纵有宿福,流入仙趣,然福尽必堕恶道。古德云:“饶汝作仙人,恰似守尸鬼。”何足慕哉?
问:七夕长生殿,夜半所私语,固昔人之寓词也。但刘阮遇仙于天台,牛女订期于霄汉,又何称焉?
答:此乃稗史妄传耳〖稗(bài)史,指文人杂记遗闻琐事之书〗。六天欲念,较之世人,真有云泥之隔。若据稗史所传,何异凡夫薄态?后人袭谬仍讹,嘲调神女,唐突天孙,口业无边矣。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问:戒婬已属难事,而受持之法,又如是曲尽周详,得毋强人以太难乎?
答: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儒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释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岂为一人设哉?
问:君子不迩声色。不迩者,不过淡之之词。若比之毒蛇猛虎,不几拟之太甚乎?
答:死于蛇虎者,千中希得一二。死于贪欲者,什有八九。由是观之,盖甚于猛虎毒蛇也。
问:纲常名教之防,莫过于礼。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婬。何必设不净等观,作此污秽之想?
答:男女之道,人之大欲存焉。欲火动时,勃然难遏,纵刀锯在前,鼎镬随后,犹图侥幸于万一。若独藉往圣微词,令彼一片婬心,冰消雪解,此万万不可得之数也。且夫理之可以劝导世人,助扬王化者,莫如因果之说矣。独至婬心乍发,虽目击现在因果,终不能断其爱根。唯有不净二字,可以绝之。所谓禁得十分,不如淡得一分也,论戒婬者,断以不净观为宗矣。
问:不净、九想等观,在俗者固当修习 。若向最上一着,则正智现前,烦恼自破,何必学此小乘法门?
答:至道虽无取无舍,入门必有欣有厌。天台大师云:虽则不净初门,能成大事,如海中尸,依之得度。从此获清净智慧,从此生净妙佛国。常观不净,是名净业。昔世尊悬记七种法灭相,其第四条曰:“末世弟子,不乐修不净观。”(详《摩诃摩耶经》)则知深于佛学,乃能修此法门。《大般若经》中,详言死尸、白骨等观,而结云:“是为菩萨大乘相。”则此观岂小乘法门耶?
问:世间美色,与膨胀死尸,宛然二相,何得彼此同观?
答:相虽暂异,实非二物。人若夏月猝死,经宿便臭,三四日后,虫出于尸。彼柔姿婉媚,不过现前假相耳。
问:肉躯污秽,固不待言。若云周身之内,有八十种虫,吾不信也。
答: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况垢秽之躯乎?若云生人之体,不当有虫,则疮疥、蚤虱,独非虫耶?
问:《受持篇》中,以居官、居家等,分配治国平天下数条。大段则然矣,其如内有不甚切合者何?
答:总科条后,原谓多属某事,未尝曰都属某事也。况古人断章取义,止论其大概。曾子释“诚意”,而曰“心广体胖”,不嫌于混杂身心。释“新民”,而引“日新又新”,不嫌其可移“明德”。必欲铢铢较之,则凿矣。
问:《受持》一篇,功过二字,可以该之。何不分某事为若干功,某事为若干过,使人凛然知戒乎?
答:功过皆由心造。同一善也,发心大则功亦大,发心小则功亦小。同一恶也,爱心重则过亦重,爱心轻则过亦轻。譬之诸天共器,食有精粗。三兽同河,渡分深浅。安能比而同之,悬而断之乎?
问:比丘尼中,鱼龙混杂。间有婬荡之女,伪作尼姑,引诱良家妇者。居家杜邪之科,何独遗此?
答:果其贞节,诱亦不妨。若其可诱,何独尼姑?因千中一见之婬女,遂欲远弃佛法,侮慢出家。是犹为一家失火,禁天下之晨炊矣,智乎不智?
问:妇人到庵院中,烧香听讲,多被轻狂者留盼。禁其出门,方见治家之正。肃闺者,何独遗此?
答:信善之女,安坐家中,尽可奉佛。轻于出外,固非所宜。然亦当视乎其年,视乎其地,视乎其人。若果能倾心归佛,将肃闺一十五条,事事遵守,必然度势揆时,举动以正,安有非礼之事哉?于此概行禁之,同于昆冈烈火,则佛法甘露之门,为妇女者,老死不能沾惠,后世女身之报,恐不免耳。(说本《大方广三戒经》)
胎娠差别类(十二问十二答)
问: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其动静乎?抑偶然遇之,蓦尔入胎乎?
答:业报因缘,不可思议。若业缘当为其子,虽神识在千世界外,此间男女会合,彼处即见光明,一弹指间,乘光入胎。帝释、梵王不能阻,须弥、铁围不能障。
问:世人一壁之阻,不见不闻,数里之远,猝难驰至。千万国土外,何以纤悉无障?
答:人所碍者,乃在于形,不在于神。延陵季子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出《檀弓》)譬如梦中,在千万里外,忽然惊觉,复在床 中,在于间壁,亦复如是,不以远近分迟速也。神识投胎,何以异此?
问:世有夫妇,日在一处,终无子息。为是神识未来乎?抑命数无子乎?
答:神识不来,即是命数无子。命数无子,神识自然不来。如《增一阿含经》说。经云:若男女共集,识未来投;或识既外投,男女不集,则不成胎。若女人无欲,男子欲盛;或男子无欲,女人欲盛,亦不受胎。又男子无病,女人有病;或女人无病,男子有病,亦不受胎。《法苑珠林》云:若父母福重,子福轻,不得入胎。若父母福轻,子福重,不得入胎。必父母子,三福业等,方得入胎。
问:苟合所生男女,千中不留其一,是命不当为其子也。不当为其子,便不应投胎。投胎而仍被杀,何以故?
答:此各偿宿世之债耳。子所偿者躯命,父母所偿者恶名。
问:富贵男与贫贱女合,或富贵女与贫贱男合,三福大不等矣,何以亦有胎?
答:托生之子,宿世修福有亏。或但当得富贵父,或但当得富贵母,或父母当得福贵子,或子当得富贵父母,因缘不同,故亦成胎。如《阿难口解十二因缘经》说。经云:子以三因缘生,一者父母先世负子钱,二者子先世负父母钱,三者怨家来作子。
问:托生者,或投富贵之家,或投贫贱之家,有以异乎?无以异乎?知其富贵贫贱乎?抑不知富贵贫贱乎?
答:异则有异,知实不知。如《瑜伽论》中说。论云:薄福者,当生下贱家,彼于死时,及入胎时,但闻种种纷乱声,或见入于丛林竹苇中。若福厚者,生尊贵家,彼于尔时,但觉寂静美妙,或闻妙音,或见升宫殿。
问:男中陰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陰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瞋。理则然矣,所据何在?
答:据在胎形之向背耳。男胎向母而背父,女胎向父而背母。心既有异,故身亦随之。如《处胎经》说。经云:若是男者,蹲居母腹,右胁而坐,两手掩面,向脊而住。若是女者,蹲居左胁,两手掩面,背脊而住。
问:男女会合,必藉神识来投,然后成胎。而世多有此处分娩,亲见彼人入室,访之彼人,死期亦在此刻。则十月以前,其人尚在陽世,彼父母会合,更有谁人替之耶?若无中陰,则不能成胎。若有中陰,则中陰定是他人。何以又见彼人入室?
答:造宅造狱,何必自己监工?规模制度,悉依当人本分。宅狱成而监工即去,胎相成而本识方来,寿虽未尽,生固定然。自感宿生有负之人,为之代其受胎也。
问:据世俗所传,则入胎在临产之际。而据内典所载,则投胎在十月之前。亦何说之不相符乎?
答:临产入胎,当是千万中之一耳。非其宿有大福,不当受胞胎之苦,即其父母怀胎时,彼人未当寿尽,直至临产,一处命终,一处托生,或亦有之。譬如官爵,从资格渐升者,其常也。不次擢用者,其变也。
问:双生者,在母腹中,必有两中陰。其入胎也,出于同时乎?抑不同时乎?
答:有同时,有不同时。若同时入,则先产者为兄,后产者为弟。若不同时,则先产者为弟,后产者为兄。譬如竹筒纳胡 桃,后入者必先出故。(说本《法苑珠林》)问:同一孕也,而所生子女,有端正者,有缺坏者。其间或黑或白,种种不同,何故?
答:一系此儿宿世之故,一系其母今世之故。此儿宿世,若柔和忍辱,装造佛像,亲近沙门,今世自然相好。若宿世遮佛光明,取三宝物,瞋恚斗诤,代他词讼,或讥毁丑貌之人,今世自然丑恶。(说本《业报差别经》及《三戒经》)
其母今世怀孕之时,若近烟黑之处,胎儿遂黑。居清凉之处,胎儿遂白。习 盐灰等味,毛发稀少。习 婬欲之事,多患疮癣。若或跳掷,或复负重,支节缺坏。(说本《法苑珠林》)
问:人有恒言,皆曰父母遗体。敢问孰者是父遗体?孰者是母遗体?
答: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凡系坚者,皆父遗体也。颊眼舌喉,心肝脾肾,毛发肠血,凡系柔者,皆母遗体也。(说本《修行道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