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法印经--施护

佛说法印经 宋朝奉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尔时佛在舍卫国。与苾刍众俱。是时佛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印。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时诸苾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宣说。我等乐闻。佛言。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复次诸苾刍。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脱门。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故。是故汝等。谛听谛受。记念思惟。如实观察。   复次苾刍。若有修行者。当往林间。或居树下诸寂静处。如实观察。色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诸苾刍。诸蕴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诸蕴无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脱。正解脱已。离诸知见。是名空解脱门。   复次住三摩地。观诸色境。皆悉灭尽。离诸有想。如是声香味触法。亦皆灭尽离诸有想。如是观察名为无想解脱门。入是解脱门已。即得知见清净。由是清净故。即贪嗔痴皆悉灭尽。彼灭尽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离我见及我所见。即了诸见。无所生起。无所依止。   复次离我见已。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何以故。由因缘故。而生诸识。即彼因缘。及所生识。皆悉无常。以无常故。识不可得识蕴既空。无所造作。是名无作解脱门。入是解脱门已。知法究竟。于法无著。证法寂灭。   佛告诸苾刍。如是名为圣法印。即是三解脱门。汝诸苾刍。若修学者。即得知见清净。时诸苾刍。闻是法已。皆大欢喜。顶礼信受。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发牢骚竟然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发牢骚竟然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贤愚因缘经》无恼指鬘缘品第五十一上记载:  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领大军经过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听到一位出家师父诵经的声音特别好听,他就下马来请教佛陀,并且向佛陀顶礼。波斯匿王向佛陀说:‘假如您...

戒因缘经第一卷--竺佛念

戒因缘经第一卷--竺佛念

  第一卷戒因缘经   戒因缘经鼻奈耶序   晋释氏道安作   阿难出经。面承圣旨。五百应真。更互定察。分为十二部。于四十九年之诲无片言遗矣。又抄十二部为四阿含。阿毗昙鼻奈耶。则三藏备也。天竺学...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安慧菩萨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安慧菩萨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安慧菩萨糅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一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   诸会真净究竟理  超圣行海升彼岸   证得一切法自在  善权化导不思议   无量希有胜功德  ...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虽家财万贯,却顽固昧,悭贪成性,不肯布施,难以教化,既不知道德规范,也不解无常之理,每天忙于谋求家计,更热衷于建造舒适的房屋。他的房子一间...

波梨经--未知

波梨经--未知

   波梨经 光亮简述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末罗国末罗族人汇集的阿菟夷土市镇讲经说法。一天早晨,世尊穿好衣服,拿着饭钵准备到阿菟夷土化缘。走到半路上,世尊看看时候还早,便准备到跋伽婆种姓的僧园去探望跋...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