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组坛经第五卷--慧能大师

第五生禅品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净,也不是不动。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以也就无所执着。如果说执着于净的话,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有了无明妄念,所以覆盖了真如本性。只要没有妄想,本性自然清净;如果起心执着于净,就会产生净的虚妄;虚妄没有一定的处所,有了执着,就是虚妄。净原本也没有形相,现在却立出了净的形相,还说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这样错误的见解,就会障蔽自己的真如自性,反而被净相所缠缚。   善知识!所谓修不动心者,如果能在见一切人时,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善知识!愚迷的人,身体虽然不动,但是一开口便说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这就与正道相违背了。如果执着于心或执者于净,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甚么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没有障碍,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在内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善知识!甚么叫作‘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乱叫作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做禅定。《菩萨戒经》说:‘我人的自心本性原本清净。’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净,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卷第十七   临济宗   南岳下十一世   石霜圆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   信州章氏子。依泐潭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峰悦禅师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峰曰。澄...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简介--佚名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简介--佚名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简介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   「說」,是指這部「父母恩難報經」,乃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   佛是佛陀的簡稱,佛陀是梵語,譯成中國語文,乃是大覺的意思。...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成就一位大善人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成就一位大善人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很悭吝,丝毫不肯布施,金银堆积满仓,他还是不满足。每日只望积蓄能一天多过一天。  目犍连尊者知道了这种情形以后,特地跑到弟弟的家里,设法度化他,...

舍利弗问经--失译人名

舍利弗问经--失译人名

舍利弗问经一卷 东晋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罗阅只音乐树下。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名闻十方结尽解脱。八部鬼神等愿闻法要。   舍利弗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佛是法王。随众生欲散说...

龙裤国师的故事

龙裤国师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三藏法师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三藏法师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无数声闻、菩萨摩诃萨俱,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前后围绕。   尔时,世尊告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