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组坛经第五卷--慧能大师

第五生禅品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净,也不是不动。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以也就无所执着。如果说执着于净的话,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有了无明妄念,所以覆盖了真如本性。只要没有妄想,本性自然清净;如果起心执着于净,就会产生净的虚妄;虚妄没有一定的处所,有了执着,就是虚妄。净原本也没有形相,现在却立出了净的形相,还说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这样错误的见解,就会障蔽自己的真如自性,反而被净相所缠缚。   善知识!所谓修不动心者,如果能在见一切人时,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善知识!愚迷的人,身体虽然不动,但是一开口便说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这就与正道相违背了。如果执着于心或执者于净,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甚么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没有障碍,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在内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善知识!甚么叫作‘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乱叫作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做禅定。《菩萨戒经》说:‘我人的自心本性原本清净。’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净,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妙臂菩萨所问经第一卷--法天

妙臂菩萨所问经第一卷--法天

  第一卷妙臂菩萨所问经   得胜师助伴速获悉地分第一   尔时药叉主金刚手菩萨。有大慈悲愍于后世。放千光明端心而住。于是妙臂菩萨。以持诵者于一切真言明。得成就义不成就义。一心敬礼彼药叉主金刚手菩...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十一至二十--施护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十一至二十--施护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十一至二十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一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六之三   复次宣说印智颂曰。  ...

佛性论--真谛

佛性论--真谛

佛性论 天亲菩萨造陈三藏法师真谛译 一缘起分   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三为离虚妄执故。...

王法正理论--弥勒菩萨

王法正理论--弥勒菩萨

王法正理论 弥勒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佛世尊为出爱王所说经言。彼王一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来至我所。以不真实过失现前呵谏于我。我于尔时。其心不生悔恼忧戚。何以故。...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求那跋陀罗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求那跋陀罗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刘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如相续解脱经说。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相。佛告文殊师利。地波罗蜜。善修习乘身转集成。文殊师利。是如来法身相...

佛法概论--印顺法师

佛法概论--印顺法师

佛法概论 印顺法师著 自序 三十三年秋,我在北碚汉藏教理院,讲「阿含讲要」,十三讲而止。讲稿陆续发表于海潮音,由于文字通俗,得到读者不少的同情,但这还是没有完成的残稿。今春讲学厦岛,才将原稿的十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