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生乐母--堪布索达吉

生乐母   ——婚前证果度夫,出家智能第一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的萨迦国王与鹿野苑的梵施国王因一些争执,双方起兵战争,伤亡都十分惨重。   有一天,梵施国王又率领了军队,气势汹汹地在康丹河的附近扎营;萨迦国王也不甘示弱,统率大军前来迎战。由于双方兵力相当,打了很久,仍是难分胜负。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萨迦国王的妃子生了一位秀丽的女孩,而梵施国王处则诞生一位端庄的男孩。两国同时都以歌舞奏乐庆贺各自孩子的降生,彼此的鼓乐声,皆引起对方的好奇,于是便派人探知原因,原来萨迦国王得个女儿,梵施国王得个儿子。这时,梵施国王暗自高兴:「这是很好的机会,双方对阵时,同时各得一个孩子,这意味着和平即将到来,因为可以停战和亲。」   于是,梵施国王派一位使节与萨迦国王和谈:「虽然咱们两国一直兵戎相见,但现在我方愿意停战,希望贵国的小王女能许配给我国的小王子,过去恩怨一笔勾消。」   萨迦国王听了很高兴,心想:「自己兵戎战场多年,操劳国事,也实在够累的了,如果两国能够和好,正合我意。」于是,双方互相道歉,还互赠厚礼。   萨迦国王考虑到:「自从女儿诞生之后,战争就停止了,我的身心才得以安乐。」因此,为女儿取名「生乐母」,并精心呵护喂养她,生乐母就如同海中莲花很快地长大了。生乐母自幼贤淑善良,皈依受戒,欢喜广作布施,经常去尼众经堂听经,对释迦佛生起极大的信心,并证得不还果,具足种种神通及八大解脱等功德。   她回到宫中,对父母示现神变,并告诉他们:「我已经获得不还果,不愿再享受世间的生活。希望父王母后能准许我,在佛陀的僧团中出家。」   父母都说:「你要出家,我们无权干涉你。可是在你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许配给梵施国王的王子,因此你还应当征求他的同意。」   生乐母回答:「好,我会跟王子商量。」   这时,她的父母暗派信使,对梵施国王说:「你们是不是该选个良辰吉时,尽快办理王子的婚事呢?否则,王女要是出了家,我们可就没办法了!」梵施国王听后,马上选定吉日,并通知众人参加王子的婚礼。   婚礼当天,王子穿著上好的珠宝服饰前来迎娶,王女也是穿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这时,王子、王女各自坐在一张凳子上,准备举行结婚仪式,突然间,王女飞到空中示现雷、雨、电、光、雹、火等神变,并对王子说:「我已获得胜法,不愿再享受欲界生活,请您同意我出家。」   王子想了想,觉得王女言之有理,就对她说:「您请先下来,我很好说话的,您愿意怎么做都可以。」   王子同意生乐母出家之后,生乐母高兴地对在座的宾客讲了一些佛法。接着,她也得到父母的恩准,来到给孤独园,在佛陀座下长跪合掌,恭敬顶礼,祈求:「世尊,要是有出家因缘的话,请世尊慈悲摄受,我愿意出家受持净戒。」   佛陀开许了,把她交给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为她落发、授戒、传法,她也勤恳精进修行,很快地便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连天人们都赞叹她的功德。这时,她已是尼众中智能第一的圣者。   而那位王子听说生乐母已证得圣果,故也在释迦佛的教法中出家,他勇猛精进,后来也断尽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于是,比丘们请教世尊:「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生乐母和王子都出生在高贵王家呢?又是什么样的因缘使他们令佛欢喜,出家证果呢?」   世尊说:「这是往昔的愿力所造成的。很久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印度鹿野苑有位财富圆满的施主,与妻子一起过着安乐的生活,并对迦叶佛具有大信心。有一天,夫妻两人商量:『我们膝下无子,再多的财产,也没意义,不如趁有生之年,在迦叶佛前多作些供养功德。』   决定以后,他们用自己的财富修建一座经堂,供养迦叶佛和僧众。后来,他俩都在迦叶佛前出家,一生中都没有得到圣果,但在临终的时候,他们共同发愿:『以今生布施、出家的功德,希望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生在贵族王家,当未来世释迦世尊出世的时候,能令佛欢喜,在佛的教法下一起出家,皆证得阿罗汉果。』   借着他们共同发下的愿力,如今已经成熟,所以今生他们都能生在富贵之家,并能出家,共证圣果。今世的王子、王女就是迦叶佛时的那对夫妇。」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悲华经   第三卷--昙无谶

悲华经 第三卷--昙无谶

  佛复告寂意。善男子。尔时梵志复作是念。若我当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次当教化大梵天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梵天王即知梵志心之所念。到梵志所。作如是言。欲何所敕。梵志问言。汝...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时,看见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戏。他们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仓库,并以土做米,储藏在他们制作的仓库里。  这时候,有一个小孩,遥见佛来,生起布施心,捧着沙土做的米供养给佛陀...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五--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五--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五)   日常法师   所以我们不能上去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说我的业障很重,既然你业障很重,为什么你不求尽障的方便呢?为什么你不积聚资粮呢?这种东西都是最好的积聚资粮,前面说的很...

太子须大拏经--圣坚

太子须大拏经--圣坚

  太子须大拏经   西秦沙门圣坚奉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与无央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在四部弟子中央坐。时佛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难从坐起整衣服。叉手长跪白佛言。我...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参妙峰德云长老 问法得忆念诸佛  智慧光明普见法 证入发心住境界  善财童子自告别了文殊师利菩萨以后,直向南行,到达胜乐国,登上妙峰山。为了寻访这位行踪不定的德云比丘,善财童子经过七昼夜,终于...

大方等无想经第三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三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三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大云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未入如是方等经者。当知是辈犹如盲聋此经中有三十六种不退智宝。无边心行意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