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新来的比丘--堪布索达吉

新来的比丘 ——骗他受害 今遭毒打 一时,佛在舍卫城,每年有两大法会:夏三月安居法会和解制法会⑴。安居(Vassa)时,比丘们有些住山洞,有些住山林,有些住尸陀林,各自精进修持;解制时,僧众中有不懂的可以请示世尊,有些不能说的也可以说等。解制后可以出游,外出化缘。 一次,解制后,一位新来不久的比丘,对舍卫城不太熟悉,头脑又不太灵活,他也手持锡杖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了。时间临近下午,他仍没化到缘,见其他比丘都满钵而归,他有点着急,又不知去哪里化,就到处走。结果碰上了涅嘎沃(汉语:邬难陀(Upananda),是六群恶性比丘⑵(Sad Vargika Bhiksu)之一),新来比丘觉得他肯定会告诉自己该去哪里化缘的。就上前询问:“请问比丘,哪里可以化到缘?因我是新来的,请给我指点。”这个性本不善的邬难陀听了就心生害意:这附近有一个施主,作任何事也不吉祥,对佛法也没信心,人格又不好,趁机来捉弄他一次。于是,邬难陀就指点说:“新来的比丘到某某施主家去能化到缘。”他自己另去别处化满了一钵先溜走了。这新来的比丘就按邬难陀的指点到了施主家门前,正赶上施主有事想出门,一出大门正巧看见有个比丘来化缘,顿时觉得很不吉祥:头光光的穿个黄袍,怎样看都不顺眼,讨厌死了。他越看越上火,忍不住上去一把抓住比丘,不分青红皂白用拳头石头将他暴打一顿,再把他摔在地上,摔得他头破血流,把锡杖折断,钵盂打破,法衣撕烂……这个比丘被打得落花流水,半死不活。比丘悲哀地想:化不到缘倒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尽快逃脱这意想不到的大难。三宝的加持,他遍体鳞伤的逃回了祗陀园。诸比丘见他仅拿个破钵狼狈不堪的样子,就问:“怎么了?是不是遇上强盗了?”他摇头不语。时比丘众马上往佛前禀白事情的原委。佛慈悲地告诸比丘:“以后,凡对客比丘示路,不能如此,一定要好好指点;若客比丘新来此处,不熟悉最好不要让他去化缘,否则,将有诸多过患。”(有关详细的开遮持犯于戒律中广明。)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为何邬难陀今天特意欺骗加害这位新来比丘,使其遭此大违缘?愿为吾等演说其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邬难陀不仅是今生欺骗他,以前也曾欺骗过他。且听他们的因缘:很早以前,一只乌龟在莲花池里安闲自在地游着,一个狡猾的狐狸来池边喝水,正巧看见了它,马上把它含在嘴里,乌龟非常害怕,告诉狐狸:‘朋友,请不要吃我,我身体太小,只够您一口,不够您充腹,您如果不吃我,我告诉你一个比我身体大的动物,让您饱餐一顿。’狐狸听了乌龟的话,觉得有道理,就放下乌龟答应不吃它,但要它告诉大动物在哪里。乌龟骗它说:‘在某某地方的一个山洞里,有雪蛙八母子,您若去吃它们还是可以饱餐的。’实际上,山洞里是一个母狮子和两只乳狮子,母狮子的习性是对乳狮子刚生下的几个月内天天护持,一直不离开的。这个狐狸高兴地前往山洞,途中遇到另一只狐狸,就问它:‘您好,哪里去呀?’它说:‘刚才莲池中有一只乌龟,我想吃它,但它告诉我前面一个山洞里有八母子的雪蛙,故我要前去想饱餐一顿。’另外那个狐狸劝它:‘千万别去山洞里,否则有很大的违缘。’它却自不量力地吹嘘道:‘象我这样的狐狸力大无比,不管怎样,我都会如大象踩泥水一样应付过去的,今天我是一定要吃掉它们,你不要管我。’它兴致勃勃地来到山洞前,两个小狮子见来了个狐狸也很高兴,马上抓住它,一个吃耳朵一个吃尾巴, 慈悲的母狮子说:‘不要吃它,放了它吧。’两个小狮子就把它放了,它成了没耳朵没尾巴的东西,赶忙往回逃。往回走时又碰到了刚才那只狐狸,那只狐狸心里觉得蛮好笑的,就嘲弄它:‘喂,朋友,你真是英雄唉!世上没有象你这样无耳无尾的狐狸,你很象大象踩泥水一样,到山洞里英勇搏斗,很了不起啊!’狐狸自己也是深觉惭愧,对它说:‘确实我很羞愧。很抱歉没听您的劝告。不过,情有可原的是那只乌龟骗我,我轻易相信了,去了山洞里没见到雪蛙却遇上了狮子,结果弄成这付样子。’诸比丘,当时的乌龟就是现在邬难陀,当时, 的狐狸就是现在的这位新来的比丘。所以,当时它也是乱指地方给狐狸,使它受到违缘,今生又是邬难陀给他乱指路,使他受到很大的违缘。这是前世的因缘。” 注:⑴解制法会: 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 ⑵六群恶性比丘:指成群结党之六恶比丘。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勾结朋党,不守律仪独行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失译人名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失译人名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佛在舍卫祗阿难邠坻阿蓝。时阿难持钵行乞食。以随水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持水去。阿难从乞水。女则与之。女便随阿难。至居所处。女归告其母。母名摩登。女于家委卧而啼。...

佛说菩萨本业经--支谦

佛说菩萨本业经--支谦

佛说菩萨本业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道场,初始得佛,光景甚明,自然莲华宝师子座,古昔诸佛所坐皆尔,道德威仪相好如一,身意清净,福行普具,明所彻照人刹法处,去来现在无复挂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一--未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一--未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一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九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常若无常...

顺治皇帝出家缘的前世今生,一部让人潸然泪下的诗篇

顺治皇帝出家缘的前世今生,一部让人潸然泪下的诗篇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闭目打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自己吃。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跟随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支谦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支谦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言。吾自念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夫。初求佛道已来。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喻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计吾故身。不...

修行道地经--竺法护

修行道地经--竺法护

修行道地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修行道地经序   造立修行道地经者。天竺沙门。厥名众护。出于中国圣兴之域。幼学大业洪要之典。通尽法藏十二部经。三达之智。靡不贯博。钩玄致妙。能体深奥。以大慈悲弘益众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