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新来的比丘--堪布索达吉

新来的比丘 ——骗他受害 今遭毒打 一时,佛在舍卫城,每年有两大法会:夏三月安居法会和解制法会⑴。安居(Vassa)时,比丘们有些住山洞,有些住山林,有些住尸陀林,各自精进修持;解制时,僧众中有不懂的可以请示世尊,有些不能说的也可以说等。解制后可以出游,外出化缘。 一次,解制后,一位新来不久的比丘,对舍卫城不太熟悉,头脑又不太灵活,他也手持锡杖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了。时间临近下午,他仍没化到缘,见其他比丘都满钵而归,他有点着急,又不知去哪里化,就到处走。结果碰上了涅嘎沃(汉语:邬难陀(Upananda),是六群恶性比丘⑵(Sad Vargika Bhiksu)之一),新来比丘觉得他肯定会告诉自己该去哪里化缘的。就上前询问:“请问比丘,哪里可以化到缘?因我是新来的,请给我指点。”这个性本不善的邬难陀听了就心生害意:这附近有一个施主,作任何事也不吉祥,对佛法也没信心,人格又不好,趁机来捉弄他一次。于是,邬难陀就指点说:“新来的比丘到某某施主家去能化到缘。”他自己另去别处化满了一钵先溜走了。这新来的比丘就按邬难陀的指点到了施主家门前,正赶上施主有事想出门,一出大门正巧看见有个比丘来化缘,顿时觉得很不吉祥:头光光的穿个黄袍,怎样看都不顺眼,讨厌死了。他越看越上火,忍不住上去一把抓住比丘,不分青红皂白用拳头石头将他暴打一顿,再把他摔在地上,摔得他头破血流,把锡杖折断,钵盂打破,法衣撕烂……这个比丘被打得落花流水,半死不活。比丘悲哀地想:化不到缘倒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尽快逃脱这意想不到的大难。三宝的加持,他遍体鳞伤的逃回了祗陀园。诸比丘见他仅拿个破钵狼狈不堪的样子,就问:“怎么了?是不是遇上强盗了?”他摇头不语。时比丘众马上往佛前禀白事情的原委。佛慈悲地告诸比丘:“以后,凡对客比丘示路,不能如此,一定要好好指点;若客比丘新来此处,不熟悉最好不要让他去化缘,否则,将有诸多过患。”(有关详细的开遮持犯于戒律中广明。)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为何邬难陀今天特意欺骗加害这位新来比丘,使其遭此大违缘?愿为吾等演说其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邬难陀不仅是今生欺骗他,以前也曾欺骗过他。且听他们的因缘:很早以前,一只乌龟在莲花池里安闲自在地游着,一个狡猾的狐狸来池边喝水,正巧看见了它,马上把它含在嘴里,乌龟非常害怕,告诉狐狸:‘朋友,请不要吃我,我身体太小,只够您一口,不够您充腹,您如果不吃我,我告诉你一个比我身体大的动物,让您饱餐一顿。’狐狸听了乌龟的话,觉得有道理,就放下乌龟答应不吃它,但要它告诉大动物在哪里。乌龟骗它说:‘在某某地方的一个山洞里,有雪蛙八母子,您若去吃它们还是可以饱餐的。’实际上,山洞里是一个母狮子和两只乳狮子,母狮子的习性是对乳狮子刚生下的几个月内天天护持,一直不离开的。这个狐狸高兴地前往山洞,途中遇到另一只狐狸,就问它:‘您好,哪里去呀?’它说:‘刚才莲池中有一只乌龟,我想吃它,但它告诉我前面一个山洞里有八母子的雪蛙,故我要前去想饱餐一顿。’另外那个狐狸劝它:‘千万别去山洞里,否则有很大的违缘。’它却自不量力地吹嘘道:‘象我这样的狐狸力大无比,不管怎样,我都会如大象踩泥水一样应付过去的,今天我是一定要吃掉它们,你不要管我。’它兴致勃勃地来到山洞前,两个小狮子见来了个狐狸也很高兴,马上抓住它,一个吃耳朵一个吃尾巴, 慈悲的母狮子说:‘不要吃它,放了它吧。’两个小狮子就把它放了,它成了没耳朵没尾巴的东西,赶忙往回逃。往回走时又碰到了刚才那只狐狸,那只狐狸心里觉得蛮好笑的,就嘲弄它:‘喂,朋友,你真是英雄唉!世上没有象你这样无耳无尾的狐狸,你很象大象踩泥水一样,到山洞里英勇搏斗,很了不起啊!’狐狸自己也是深觉惭愧,对它说:‘确实我很羞愧。很抱歉没听您的劝告。不过,情有可原的是那只乌龟骗我,我轻易相信了,去了山洞里没见到雪蛙却遇上了狮子,结果弄成这付样子。’诸比丘,当时的乌龟就是现在邬难陀,当时, 的狐狸就是现在的这位新来的比丘。所以,当时它也是乱指地方给狐狸,使它受到违缘,今生又是邬难陀给他乱指路,使他受到很大的违缘。这是前世的因缘。” 注:⑴解制法会: 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 ⑵六群恶性比丘:指成群结党之六恶比丘。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勾结朋党,不守律仪独行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第二卷--阇那崛多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第二卷--阇那崛多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第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思惟品第一之二   贤护。我时则亦授彼佛记。是人当来必得成佛。号曰德光明如来应供等正觉乃至佛世尊。贤护。是中三昧谁当证知。今我弟子摩诃迦叶。...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莲池大师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

法苑珠林   卷八十一至一百--未知

法苑珠林 卷八十一至一百--未知

法苑珠林(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 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二 施度量境部篇六   述曰。谓能施之人行有智愚。若智人行施要观前人。有益便施。无益不施。故优婆塞戒经云。若见贫穷者先语言。汝能...

世间三种最胜香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之处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个疑问:“世间上是否有一种香,不论在遇到逆风时、顺风时,或是逆顺之风时,都可以闻得到香气呢?”  为了解...

佛陀讲述大肚弥勒佛成佛的故事

佛陀讲述大肚弥勒佛成佛的故事

  大肚弥勒佛又称大肚弥来佛。中国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将其尊俸在寺庙的前殿。由于大肚弥勒佛像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因此深受信众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