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永修真如寺

  九江永修真如寺
  【简介】
  云居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永修县西南部,105、316国道傍山而过,面积216平方公里,山体主峰海拔969.4米,15公里水泥路通达山顶。云居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云居山气势雄伟,林壑清幽。登上山顶,却又是一番景色,这里群峰耸簇,中间是坦坦荡荡的小平原大坝子,遍布园林湖田,俨然似一大城郭,又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又称此地为莲花城。自古以来,云居山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所称道。古人称其“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冠世绝境,天上云居”。今属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云居山顶的莲花城内,有大片连绵不断的竹林,在竹林的深处,掩映着一座盛名的禅宗胜地真如寺。真如禅寺是国家重点开放寺庙,全国汉传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为佛教曹洞宗发祥地。唐代以来,香火缭绕,高僧辈出。白居易、苏东坡、佛印等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诗作画,目前,仍保留着摩崖石刻、唐代铜佛、康熙千僧锅及200多座中外历代高僧墓塔。五十年代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主席虚云长老主持真如禅寺,现任方丈一诚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每年上山朝圣游览者达数十万人之多。
  登上云居山顶,一泓湖水,长平如镜,拱卫寺门,湖形似月,纹名明月湖。每当红曰初升,金光荡漾,寺殿生辉;入夜皓月当空,满湖明月,映出莲城古寺影像,显得无比恬静!寺僧元凤曾说:“澄湖高涌乱峰头,照澈睛空古镜湖;......天上云居真绝景,一泓收尽万山秋。”
  从明月湖侧转过山口,山坡上有虚云法师舍利塔。虚云(一八六○——一九五九年)近代著高僧,俗姓萧,晚年自号虚云,原籍湖南湘乡。少年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后依妙莲受具足戒并受衣钵,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代法嗣。曾在鼓山隐居岩洞多年,冬夏一衲,常以野菜充饥。二十七岁离开鼓山云游,四处拜师学禅。为报父母养育之恩,用三年时间三步一拜地从普陀山一直拜到五台山。又曾从西藏到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朝礼佛迹。据说一次开水溅出,茶杯坠地,一声破碎,遂悟透禅关。曾在云南鸡足山、广东南华禅寺、云门寺当住持,一九五三年被礼请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主持振兴禅宗,提倡持戒,实行农禅并举,禅净并重。虚云弟子众多,印度、尼泊尔和东南亚及美洲大陆均有其门徒。
  云居山,古称"欧山"。位于永修县西南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因常年云雾笼罩,又名"云居山"简称"云山"。这里,群峰环列如屏,嵯峨峻峋,层峦相望;万木峥嵘叠翠,竹木参天,奇秀天成;山泉流涌成湖,澄彻如玉,不染纤尘;山中坦荡平整,青畴绿亩,景色旖旎。佛教曹洞宗祖师道场真如寺,就座落在这"天上云居,冠世绝境"之中,又因列岫峰围,宛如莲瓣,山中寺宇,好似莲蕊,佛教尊真如寺所在地为"莲花城"。
  曹洞源流
  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镜,四周峦岫环列,屏障护持,宛然为一处远离尘嚣,清静幽雅的桃源胜境,于是率徒诛茅垦山,治基建寺,一时名声大振,从者如风,唐宪宗李纯亲赐寺名"云居禅院"。
  此后,道容与其弟子全庆、全诲在此弘扬佛法,师徒相继约7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应管理江西中部的镇南节度使南平王钟传之请,时称"南宗伟人"的道膺,上山担任主持,遂使真如寺闻名天下。
  道膺(?-902年),俗姓王,蓟门玉田(河北省玉田县)人,生具异秉,领悟能力过人,气韵清朗,神采风度俊逸,自幼立下普济众生的宏志大愿,振锡远游,广参明师,后树为曹洞宗禅学大师良价弟子的领袖。道膺所在的晚唐时期,正是南禅鼎盛时期,他在云山头尾20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大力弘扬"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禅风,授徒千有余人。其中声名卓著者,仅《五灯会元》就载有19人,如云居怀岳、道简、山昌,同安丕,归宗怀恽、澹权,杭州佛日,新罗云佳,南台,扬州丰化等,均成为名倾梵界的一时之望,有力地继承和发展了曹洞宗,使之传遍大江南北。新罗云住得道膺印可,归国后在须弥山建广照寺,创韩国曹洞宗须弥山派。五代十国以后,天下曹洞宗所奉行的实为道膺精神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如寺是曹洞宗的源地。入宋以后,氵伪仰、云门、法眼三宗相继失传,而临济、曹洞二宗保存下来。日僧道元於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来华求法,将曹洞宗引入日本,其所学者,亦为云居道膺之法,直到现在,日本佛教界仍将真如寺尊为曹洞宗祖庭之一。
  如今,曹洞宗在国内外传播很广,法嗣数以千万计,被称为曹洞宗第50世的已故南华寺方丈惟因今果,大力倡导"洞云正宗",立道膺为二祖。千余年后,道膺精神仍在,足以说明道膺和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道膺在云居山传灯阐教,门徒云集极盛时达1500余人。镇南节度使钟传、荆南节度使成汭大力护持,每每施金逾万,殿堂寮舍焕然一新,香火法事十分旺盛,无论从其阐扬教义的深远广大,还是门徒弟子普遍众多,俨然成为天下丛林的楷模,道膺亦为僧俗共仰的高僧大德。唐僖宗赞赏有加,赐额"龙昌禅院"。唐天后二年(902年),道膺在寺中圆寂,唐昭宗赐谥号为"弘觉大师"。北宋大中禅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赵恒亲书飞白体"真如禅院"额匾送寺,一直沿用至今。
  农禅并重
  真如寺自建寺以来,如法修持,农禅并重,成为一贯家风,有禅宗最胜道场之誉,为海内外佛子所倾慕。因其规矩严,农事忙,道风好,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树为全国三大样板寺庙之一。
  真如寺禅修严格,僧众威仪整肃,僧修如法如律,坚持每日早晚功课,用餐过堂;晚饭后坐四支香,每月初一、十五布萨诵戒,以求禅戒并进。一贯坚持利用"三余"(闲者忙之余,雨者晴之余、冬者岁之余)时间安排专修。平日,初发心者必到禅堂听开示,练腿子,参话头。冬天五谷归仓,山上白雪皑皑,这正是用功办道的最好季节,也是真如寺一年之中禅味最浓的时候,僧众向方丈和尚告过"生死假"后,不出坡,不上殿,放下万缘,端心正念,从早上4点到午夜12点,不出禅堂,专心参禅,以七七为期(每一期7天,七七共49天),待到解七时,往往已是年终岁末了。没有打过禅七的人,是很难体味其中的禅意的。
  重禅修,亦重农事。自道膺主持,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农禅家风。凡历50余代主持,个个身体力行,严守这一清规,"在动中做功夫"(虚云语),全寺僧众生活清苦,出坡(生产劳动)辛苦,却总是那么法喜充满,安详自在。
  宋绍兴年间法如禅师执掌法席,在一次上堂说法时,将寺中农禅家风做了形象的描述:"旦道十二时中,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披蓑侧立千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明神宗万历年间,诸缘洪断和尚来山,闭关3载,率众"垦劈荆棘,诛茅缚屋。"3年之内,砌起长达数百丈的"罗汉垣"。
  明崇祯年间,高僧观衡(号颛愚)主持真如寺,清苦如淡,安贫如素,不事外缘,身亲畚插,作七言古风《插田歌》。洋洋数千言,以诗入禅,以农喻禅,系农禅并重的代表作。我们不妨摘录一段:
  诸佛子,同我去,深泥田里好相聚。
  拽耙鞭牛真快活,拖泥带水浑无顾。
  畦畔分明水路通,泥水平如掌面同。
  拈起禾茎次第插,宽狭横竖须合中。
  田角斜,禾路直,横竖成行若丝织。
  畦似如来福田衣,禾象梵王网孔密。
  诸佛子,同我来,及时应节莫挨排。
  插得一茎一佛现,千茎万茎皆如来。
  明清易帜,战火兵燹之祸波及真如寺,戒显禅师(号晦山)继任方丈,集释门之英才,兴残起废,遂使膺祖繁盛道场宛然重现,戒显以儒入释,释儒兼通,才具超人,作七律《云顶田》,畅抒农禅情怀:
  云居高锁乱云巅,云外浮空满绿田。
  谁是五丁从梵坞,坐看百亩涌湖天。
  星河夜接袈裟影,鹳鹤朝冲犁耙烟。
  肯学耦耕霄汉上,僧农一笠夕阳边。
  元鹏禅师(号燕雷)继席,承继前辈之禅风,增置田庄两处共60亩,收录历代文墨,编成《云居山志》20卷,亦作《云顶田》一首:
  天半平畴剥啄稀,孤邨宽衍乱峰围。
  烟蓑雨趁巢鸠唤,箨笠云随水鹭飞。
  翠柏离披禾浪碎,香风浮动稻花肥。
  躬耕自昔家声旧,归路农歌放落晖。
  虚云老和尚中兴云居道场时,已是百二老人,仍"努力刀锄耕耘。"他率领广大寺僧耕云锄雾,打地抛砖,参禅结七,讲经传戒,一派农禅景象,俨然百丈家风。云公曾写诗曰:"毗耶钵献当前供,田侣袈裟满郊墟。"
  如今,真如寺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一诚大师主持下,经过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已有山林3600余亩,其中杉木林780亩,茅毛林610亩,黄山松220亩,折杉林40亩,茶叶100亩。此外,有水田140余亩,旱地近80亩。盛产杉木、黄山松、毛竹、茶叶、栗子、山楂和弥猴桃等。还产人参、黄精等上百种珍贵药材。真如寺广大僧众禅修不忘农事,农事饱含禅意,农禅双举,劳作自给,令中外僧俗为之赞叹。
  虚云中兴
  真如寺自唐代元和年开山,至清代一直长盛不衰,为历代祖师最胜道场。自道容开山,道膺继之,其后齐禅师、融禅师、老夫舜、佛印了元、圆悟克勤、大慧宗杲,皆曾任该寺主持。而过化者,有赵州谂、云门偃、古塔主、洞山聪、圆通秀、真净文;居士中有白居易、皮日休、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吕居仁等,不计其数。然日寇中原时,以云山险峻,易藏游兵,遂将其全部焚毁,唯有毗卢遮那大铜佛,兀坐于荒烟蔓草之中。1953年8月14日,应真如寺性福和尚之请,虚云在果一(后任庐山东林寺方丈)、达成的陪同下,以114岁高龄,从庐山大林寺来到云山,徒步登山礼祖。只见瓦砾满目,荒草遍地,心情格外沉重,遂发愿重兴祖师道场,并赋《登山有感》以明志:
  紫柏会嗟放牧场,四朝更化倍悲凉。
  梵天血溅眉间剑,活国心仪肘后方。
  奏雅曲终秋月白,谈禅直指暮山苍。
  草深三尺金身露,五老峰头挂夕阳。
  虚云(1840年-1959年),名古岩,又名演彻,法号德清,50岁后自号虚云,改字幻游。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驻锡云山6年,结蓬而居,"奠定修造开田之初基",四方纳子闻讯而至,成立"僧伽农场",开出水田180余亩,旱地70余亩,垦山种果种茶,加工竹木制品,基本上做到了自给自养。
  同时全面开展复建,虚云精心规划和指导,悉仿鼓山、南华、云棲诸大名刹。以坐西向东的山门和一字直线竖列的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中轴线。山门外前端有明月湖、赵州关、后端辟一花圃园林。寺中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左右两路排开,左侧为亚部寮、报恩堂、客寮、云厨、斋堂、晒场,后方为延寿堂。右侧为如意寮、西归堂、往生堂、功德堂、上客堂、维那寮、禅堂、监值寮,再后方为方丈寮、关房。雕塑佛像132尊,庄严辉煌。
  此外,新建了海会塔,修复祖塔不计其数。寺庙修葺一新,名胜古迹亦恢复修缮,复浚明月湖,流浚碧溪与改溪。开辟北山登山公路,全长18华里,沿途架设了龙王桥、乘云桥、云荫桥、飞虹桥,加固"佛印桥";置苏东坡"谈心石"胜景,全部复建工程于1959年7月告竣。
  虚云百二高龄,身体日衰,他不顾年迈,仍抱病撰写《重建云居山真如寺事略》、《云居山志重修流通序》,命香港大居士岑学吕重修出版《云居山志》。弥留之际,对寺内各寮职事交待:"今问我最后语,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1959年农历9月13日45分,虚云圆寂于云居茅棚内,一代高僧,溘然撒手西去,世寿120岁,僧腊101夏。
  虚云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历15座道场,中兴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棲寺、鼓山涌泉寺、韶关南华寺、云门大觉寺、云居真如寺六大名刹。重建寺院庵堂80余处,为临济宗第43世、曹洞宗47世、氵伪)仰宗第8世、云门宗第12世。以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弘法演教数十年如一日。剃度、得法、受戒、皈依弟子逾百万人,可谓功追往圣、德迈时贤。真如寺是虚云最后道场,虚云的高风亮节,将永存于真如寺。
  真如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云居山因其山峰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而得名,真如寺座落在云居山之顶,周围群峰环绕,状如莲瓣攒簇,形成了“莲峰簇簇绕华台,一钵中央倚镜开。对寺面看云捧出,当湖直逼海浮来”的意境。
  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当时有位道容禅师与司马头陀同游云居山,登上山顶时,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四周龙珠峰、袈裟峰、钵盂峰、象王峰环列如屏障,就在这里开基建寺——云居禅院。道容建寺后,与弟子全庆、全诲等相继居住约70年之久。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道膺禅师应邀住持,才使此寺闻名天下。
  道膺法师(835—902年),是佛教禅宗五宗之一曹洞宗洞山法系的传人。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创建后,传到六祖慧能时分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其后又分化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个派别。曹洞宗由良价(807—869年)和本寂(840—901年)分别在江西洞山和曹山创立,主要是宣传理事不二、体用无碍的思想,“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而曹山这一法系四传后就断绝了,只靠洞山法系道膺一脉在云居山真如寺弘法,使之得以绵延流传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真如寺是曹洞宗的源地。禅宗五宗中,沩仰、云门、法眼三宗在宋朝以后都失传了,只有临济和曹洞二家保存下来。由此也可看到云居山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道膺到云居山弘法后,僧众云集,达1500多人。僖宗赐寺名为“龙昌禅院”。道膺住持龙昌禅院三十年,圆寂后谥弘觉禅师。在五代至宋这段时间里,先后有道简、道昌、怀岳、怀满、德缘、智深住持,仍提倡曹洞宗。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年),宋真宗敕改名为“真如禅寺”,一直沿习至今。
  宋朝真如寺的历任住持是:清锡、道齐、义能、慧震、契环、佛印、晓舜、自宝、守亿等人,先后倡导法眼宗和云门宗,其后是仗锡、元祐、蓬庵、圆悟、宗振、法如、顽庵、普云、蓬庵、梵琮、如山、一翁、即庵、掩室、呆庵、小隐、慈舟等法师任住持,他们都是临济宗的代表人物。宋朝时,多次对真如寺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当时有僧众500名。
  元朝末年,兴盛了三百多年的真如寺在火灾中化为灰烬。明初,寺院的殿堂房屋、湖田山产逐渐被当地豪右侵吞盘夺。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北京万佛堂住持洪断和尚到云居山重建真如寺。神宗母亲“慈圣皇太后”得知消息后,派使赐予紫衣等法物和一尊千华卢舍那佛铜像,铜像高达丈余,还赐了《大藏经》一部共678函。万历三十年(1602年)殿堂僧舍相次落成,神宗皇帝御书了匾额楹联。禅堂联云:“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匾曰:“寡过未能”。据史书记载,洪断法师把他重兴真如寺的经过,简记刻石,与前代渗金古释迦像、舍利磁瓶、梁公砚、古炉瓶等法宝文物一起,埋藏于大殿佛座下地宫石涵内,作为永久纪念。据说,此物至今尤存。其后的住持有颛愚、戒显、元鹏、明熙和尚等。直到清朝,真如寺一直兴盛不衰,成为我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
  抗日战争期间,真如寺毁于日军的炮火,只有卢舍那佛铜像在残瓦断壁中闪现,“草深三尺金身露,五老峰高挂夕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座千年古刹才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和尚主持了重建工作,虚云老和尚以百岁高龄率僧众开荒垦地,躬耕陇亩,打地抛砖,重建寺庙,再塑佛像。至1959年,殿堂僧舍相继落成,建筑面积约662l平方米,新塑寺内佛像50余尊,有120多名僧人住持。虚云法师圆寂后,性福、海灯法师相继担任真如寺住持。正如传印法师所述,僧人成立了僧伽大队,“耕云锄雾,打地抛砖,坐禅结七,讲经传戒,一派农禅景象,俨然百丈家风。”
  “文化大革命”中真如寺和其他寺庙一样,佛像被毁,殿堂被占,经书被烧,僧众四散。直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贯彻落实,真如寺
  重新交由僧人管理,成为全国重点寺庙和佛教活动的场所。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真如寺1982年就修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斋堂、钟楼、鼓楼、禅堂、虚怀楼、云海楼等建筑,占地面积达4764平方米。1982年9月又新建了“虚云和尚舍得塔”,塔高5.5米,直径3米,庄重朴实。到1986年底,又增建了山门、方丈、影堂和库房等殿舍,重塑佛像二百多尊,修复道容、道膺等历代祖师塔4l座,总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耗资140余万元。1987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典礼,“宝殿嵯峨开净域,法门鼎盛续心宗。”
  为了纪念虚云法师重建真如寺的功德,1990年9月,真如寺又兴建了“虚云纪念堂”。纪念堂座落在虚云生前居室“云居茅蓬”遗址上,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外墙全用花岗石砌成,堂高12米,宽19.5米,深ll米,为木石结构仿宋宫殿式建筑,上覆褚色琉璃瓦,十分古朴庄重。殿中安放着高1米、重500公斤的虚云和尚铜坐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了“虚云纪念堂”五字匠额。殿内还展出虚云和尚生平事迹图片以及著作、遗物等。
  真如寺现有僧人70多名。现任住持一诚法师德高望重,团结僧众,按照国家法律和佛教丛林制度管理寺庙。整个寺庙清静整洁,规章制度完备,农禅并重,修行道风好,为海内外人士所赞扬。
  真如寺最具特色之处是它的农禅并重的寺风。据介绍,早在宋朝时,住持法如禅师就提倡,“披蓑侧立于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可见,宋朝的真如寺就有农禅并重的传统了。明朝时,住持颛愚法师艰苦朴素,与众同劳,深受众僧爱戴。
  目前,真如寺有山林3690余亩,盛产杉木、毛竹、茶叶、黄山松、栗子、山楂、猕猴桃以及人参、黄精等名贵药材,有水田136亩,旱地20亩,蔬菜地6亩,为了保护和经营这些山林和土地,真如寺成立了“僧伽林场”。1983年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后,真如寺也把水田和旱地承包给僧人,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制订了农业生产、茶叶生产、蔬菜生产、耕牛饲养和护林等各项规章制度,调动了僧人的劳动积极性,这一年农林牧业都喜获丰收。产粮6万多斤,茶叶300多斤,采伐木材200多立方米,寺内的粮食和蔬菜自给有余。年底,寺内还评出了12名劳动模范,受到政府的表彰。
  真如寺是1957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第一批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周围有历代僧塔二十余座,寺前还保留着佛印与苏东坡的谈心石以及赵州关、明月湖等字样石刻多处。寺内还保留着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还有唐代的白果树和清康熙年问铸造的千僧大铁锅。
  1993年4月17日上午,久雨放晴的江西云居山阳光普照,春意盎然。真如禅寺天王殿前宽阔的月台上,藏香漫飘,梵乐阵阵。真如禅寺向河北赵州柏林禅寺赠送茶树苗法会在此举行。礼佛、洒净之后,一诚法师高诵法语:“春来杨柳正发芽,明月湖畔赵州茶。天上云居无心杏,戒根定树智慧花。”随之代表真如禅寺常任将茶树苗、银杏等赠给柏林寺住持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当即致词,在简述赵州茶缘与两祖庭问的千年法情之后,对江西省佛协、真如禅寺以及江西茶艺馆领导等深表谢意,并表示一定在赵州祖庭将茶树移栽好,让久有盛名的赵州茶雄姿再现,使两祖庭千年茶缘法情更奏新曲。
  1994年金秋九月,凉风送爽,丹桂飘香。著名禅宗道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为续佛慧命、绍隆佛种,隆重举行了传授三坛大戒法会。这是中国佛教协会正式颁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之后,按照传戒办法举行的首次传戒活动。在中国佛协副会长、真如寺方丈一诚的主持下,真如寺认真贯彻落实六届佛代会精神,在加强自身建设、如法如律传授戒法方面作出了榜样。
  真如寺聘请了戒坛三师、七证、开堂、陪堂、引礼、引赞、衣钵、侍者,他们均是多次参加开期传戒法会的大德法师,对戒坛律仪唱念,都有丰富经验,堪为新戒师承。得戒法师一诚法师、羯磨和尚圣一法师、教授和尚本智法师均为德高望重、戒行清净、通晓教理律仪的大德长老。
  320名新戒(其中台湾二十四名),基本符合传戒办法的规定条件。戒期自始至终按议定的日程如法如律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山镇
  电话:0792--3091333    8414708
 

点我:
标签: 寺院

相关文章

天台山中方广寺

天台山中方广寺

  天台山中方广寺   【简介】   中方广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风景区北部,距天台县25公里,寺居石梁瀑布西侧山坡上。石...

湖南衡山福严寺

湖南衡山福严寺

  湖南衡山福严寺   【简介】   福严寺座落在掷钵锋下,这里松杉茂密,修竹掩映,古藤纵横,幽深秀丽,收览了南岳胜景。19...

大同上华严寺

大同上华严寺

    【简介】   上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关于上华严...

五台山广宗寺

五台山广宗寺

  五台山广宗寺   【简介】   广宗寺在菩萨顶东南方,由于正殿的殿顶全部覆盖着铜瓦,故俗称铜瓦殿。它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

江苏镇江隆昌寺

江苏镇江隆昌寺

  江苏镇江隆昌寺   【简介】   隆昌寺历史悠久,名扬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达官贵人、名流学者慕名前来参访。如相传梁武帝曾登...

西安卧龙寺

西安卧龙寺

  西安卧龙寺   【简介】   卧龙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