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是什么意思?

朝拜,是信徒与教徒们的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朝拜方式以三步一拜最为普遍,但亦不限于三步一拜。中国佛教徒喜欢朝山,朝拜四大菩萨,主要也是嚮往、学习悲智愿行的精神。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唵嘛呢叭咪吽,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石(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为难解的佛教术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


  朝拜是什么?

朝拜,是信徒与教徒们的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朝拜方式以三步一拜最为普遍,但亦不限于三步一拜。

  朝拜的意义

中国佛教徒喜欢朝山,朝拜四大菩萨,主要也是嚮往、学习悲智愿行的精神。

  朝拜的程序

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唵嘛呢叭咪吽,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石(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为难解的佛教术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

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于殿堂之内或外围。教徒们与信徒们身前铺一毡或毯,原地不断磕长头,只是不行步,余者与行进中的磕长头一样,或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因不同心理意愿,而犹入无人之境;教徒们认为在修行中,一个人至少要磕一万次。叩头时赤脚,这样才表示虔诚。

  还有一种是围绕着寺庙,依顺时针方向自寺院正门开始,面向寺庙侧向行进磕头,亦是三步一磕,绕寺而行;或侧向寺庙,向前叩进,亦为三步一磕,仪式中诵唱佛经,以六字真言为多。

磕长头当与藏传佛教有关,更与汉族的磕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繁缛的一种基本礼节。

《周礼春官大祝》中记载了九种拜礼: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说明了远在周代这种礼节已成熟而被广泛推广。神腰及股而势成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

跪从字面上讲是足之势成危状,对于被行礼之人,行礼者处于人身不安全之状,首先以态证明自己对被行礼之人无伤害而无需防范;拜,则从其意而观之,是说明行礼者对被行礼者表示谦恭,口服心服,甘于受制于人,俯者低视,双手下垂及地,臣服于君之状不言而喻。只有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才宣布取消君臣之间膜拜之礼。

唐与吐蕃相通,揭示了两优秀民族之间更大规模的相互学习。磕长头,应当是稽首,服之甚也之沿续,在佛教的威召下,信徒们为表明其信仰之虔诚度,而将跪拜礼更加繁缛化,加上全身俯地,益示之臣服。慢慢地,这种仪式不但在宗教领域被推广,而且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并加以采用。

这种播种虔诚,一生又一生而又劳而无获的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终究将只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已。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一位女科学家的素食理想

一位女科学家的素食理想

科学家研究表明,牛等动物打嗝放屁排放温室气体,助长全球变暖,于是环保人士多了一项新爱好吃素。然而,有心吃素的人往往有很多顾忌:吃素会不会营养不全面,感觉太单调......这里就给大家推荐一位吃素达人...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5」“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还是和大家分享广严城乐音树下佛陀开示说出东方净琉璃世界有一位佛,圣号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佛偈...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

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弟子:巴利语svaka,直译作声闻,意谓通过听闻佛陀音声言教而修行、证果的弟子。如果依胜义谛,只有证悟道果的圣弟子(四双八辈)才能称为声闻;但若依世俗谛,则包括只要受了三皈五戒的...

《佛说布施经》

《佛说布施经》

《佛说布施经》译者:宋西天三藏法师法贤·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三、...

戒邪淫故事:听讲嘱语

戒邪淫故事:听讲嘱语

听讲嘱语不明教而率意修行者,愚也。何以故 无烛夜游,昧其所向故。虽明教而不务修行者,亦愚也。何以故 说食疗饥,终不能饱故。尔今听讲,无忘此言。如谓不然,古训昭昭,姑证一二:佛制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云在青天水在瓶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初嚮藥山惟儼禪師玄化,屢請不赴,乃躬謁師。師執經卷不顧,侍者曰:「太守在此。」李性褊急,乃言曰:「見面不如聞名。」拂袖便出。師曰:「太守何得貴耳賤目?」李回拱謝。李翱問曰:「如何是道?」師以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