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第六识_什么叫第六识_第六识解释

第六识是什么?

第六识是意识。八识之一,依第七识末那为根(意根)生起。意识分为五俱意识和独散意识二种:第六意识若与前五识同时生起作用,称为五俱意识;若第六意识不与前五识相应而独自活动,就称为独头意识。意识是无形的,可以驾驭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对这个世间的分别、了解,要看、要听、要说,都由意识指使。意识除了具有认识的作用,还能支配我们的行为,无论是造善业或恶业,主要也是在它的指使下进行。

心灵世界中,最为活跃、突出的是意识。佛法认为,意识层面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在认识能力上,前五识为现量(直觉),其所缘对象必须是现在而非过去、未来,必须是现前而非别处,同时,不带名言、不能分辨是非差别。一旦和过去、未来的境界发生联系,或对认识对象作出判断、介入语言概念,便进入第六意识的作用范畴了。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茶杯并觉得它是茶杯时,已不单纯是眼识在产生作用,而是进入了意识的范畴;当我们觉得一个茶杯的好或不好时,也是意识在进行判断。我们现在所能够感觉到的一切思维活动,基本都属于意识的作用。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是取决于第六意识的作用。而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现有的许多认识都是不完整的,是依我们有限的经验得来。那么,由此而产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无疑会有许多偏差乃至根本的错误。所以,我们要通过闻思经教,以正确的方法对世界进行观察、认识和分析。在唯识宗的修行里,有四种如实智,只有经过如理的思维之后,我们对世界才能达成真实的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意识的能量极大,人生一切行为皆由其成办,这也是人所以为万物之灵的关键。因为意识具有分别、推理、判断的能力,可以使人通过理性思维来决定善、恶行为。同时,还能使人获得有别于动物的精神生活,乃至成就智慧,证得真理。在心理活动中,意识虽为主体,却未必能保有权威作用。无始以来,我们为无明所惑,使贪嗔烦恼大行其道,占据心灵主导。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就像充当傀儡的君王,对烦恼唯命是从。于是乎,明知所做是错事,仍控制不住去做,甚而再三犯错。何其可怜,何其可悲。唯一的出路,就是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树立正见,夺回失去的主权,使心真正发挥正面作用。如此,才能将人生导向光明。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一品的六种成就,讲...

清授心《净土圣贤录》

清授心《净土圣贤录》

授心,字专西,姓毛,浙东芳城人。生而茹素,不食荤乳。长则厌恶尘劳,立志出家。年十八,投城西小灵山戒庵法师披剃。未受具,庵师疾笃。心思佛教鸿阐,端赖斯人,我生如朝露,命何足惜。是夜檀汤澡浴,于三宝前,...

达真堪布: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达真堪布: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达真堪布: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答:当然可以。佛法里主要讲的就是两种智慧:无我的智慧和空性的智慧。这两种智慧是对治我执和法执的,也是对治烦恼和习气的。 你要运用无我和空...

佛陀的四无量心

佛陀的四无量心

佛陀的四无量心昔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吃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声音,即生慈心,以神通力至其住处,手摸提婆...

祝贺三圣灸与十二大将灸上线四海连通未来商城(万店连锁电子商务)名称为:东方健康源

祝贺三圣灸与十二大将灸上线四海连通未来商城(万店连锁电子商务)名称为:东方健康源

微信扫描关注四海连通未来商城(万店连锁电子商务)搜索东方健康源微信打开请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药师坛城“药师禅文化生活馆”“药师禅健康疗法”新品系列分享(每盒都有东方三圣和十二药叉大将“开光”消灾...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追寻内心之美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追寻内心之美

追寻内心之美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但是太喜欢他人赞美,连美也会变得庸俗。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珍贵。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难以保持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