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5、希望幻灭

25、希望幻灭

人生每个人都有希望,希望的将来是美丽的,可是失望却是最痛苦的。要实现未来的希望,现在必须付出努力的代价。必须要劳心劳力和忍耐,甚至准备尝尝失败的痛苦,最后才有享受成功的快乐。

人类的心里往往都是矛盾的,在安静的环境中,希望到外面去跑一跑。出外活动久了必生厌烦,又希望有安静的生活。所谓静极思动也是动极思静。这样动动静静矛盾中过生活。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动中的人不能够安静,安静的人又不能出外活动,人生苦恼就多了。

从前有一个人,冬天寒冷的时候,在屋内用木柴烧了一盆火。以便晚上暖和暖和室内,也可以好好的睡觉。当在火边烤火的时候,不知不觉睡著了。在梦中梦到自己渐渐的升高,升到云层上面,而太阳晒下很温暖,慢慢冷风吹来而降下,降到云层之下,由空中降到山上很冷!由山上跌到万丈的深谷的时候,忽然一声哀叫!从梦中醒过来了。醒过来时才知身上没有盖棉被,而且火盆的火也熄灭了,全身都冷的要命,才做了这个梦。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当做梦的时候,希望做大官、发大财、赚大钱、扬名四海等等。所以日日才克苦耐劳的工作。不论上山越岭,或受尽风雨寒暑,都希望有一天达成愿望。俗说:有寒有热有艰苦有快乐。风水轮流转。有时克苦耐劳,有时即享受快乐,总是希望将来比现在好,希望将来怎样又怎样如何又如何都是一连环的幻想。

学佛的人,希望将来证得无上的佛果,所以最初发心时,勤勤恳恳的,用功修行。修行如同寒冷的房子,要燃上柴火,使火炎渐渐把室内暖和。把冷气驱走,最后人才能享受温暖的快乐。我们每个人的心内都有贪嗔痴等烦恼,发心用功如同盛了一把火,要不断的加薪添火,才能慢慢把一切烦恼驱走。而圣道的温暖充满了身心。最后烦恼驱尽,福慧圆满道果才能圆成。

可是有人物欲重心,把圣道之火熄灭!或火盆泼了一盆冷水名利使圣道之火发生不了作用。最后圣火熄灭了刻苦修行的心不知跑到那里去了,道果即离人更远去了。

世间每个人都有希望,刚出生的小孩希望吃奶,要人抱。大一点即希望吃糖果、玩玩具。少年人希望骑机车、带手表。青年人希望美丽的小姐。壮年希望做大事业、赚大钱、做大官。老年人希望乖子孝孙,可是世间不如意常八九,苦恼就多了。

希望有正有邪,古人说:人有善愿天必从。正当的希望欲实现,也必须付出相当的代偿劳心劳力。否则成为幻想。世间事事事都是克苦耐劳方有成就,何况出世了生死的大事,若是松松忽忽何月才有成就。俗说:学佛一年二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这是一般学佛的毛病,世间的功名利禄,都须经千锤百炼,学佛怎能经不起磨炼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一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一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一集)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邹律师,法藏文化协会的各位大德,以及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末学承蒙师父上人的慈命,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今天开始为...

挽回女友的正确挽回方法,你知道吗?

挽回女友的正确挽回方法,你知道吗?

很多的分手情侣都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分手的时候,会感觉很难受,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深深爱着对方。那是因为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这种感情,因而会对爱情熟视无睹,一旦失去了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勤奋延长生命的时间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勤奋延长生命的时间

勤奋延长生命的时间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勤奋却能使我们延长生命的时间。勤奋是我们为理想的目标设定下的定律,我们只有坚守这样的定律,才能最终抵达成功的目标。鸟儿的勤奋附着与它会飞的翅膀;黄牛的勤奋附着与无...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轮回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轮回观

第二卷 受持篇 轮回观轮回观(此观修成后,便会了解六道生死轮回的情形,这是用智慧破除迷误的方便法门。)人死之后,神识脱离躯体,形成中阴身。投生时神识进入胞胎,中阴身便自然消失。就如黑暗中点亮灯火,灯...

为了成为甚深法教的法器,必先忏除罪障

 

无论做何修持或善行,都需要有净除罪障的修持。一位印度论师曾说:「三昧耶戒,是想要得到大成就的人的生命。」同样的,密勒日巴也说:「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忏悔无始以来所造作的重罪,也就是自性罪和佛制罪,就没有办法成为堪能容受甚深教法的法器。」

忏罪法门中,最殊胜的是金刚萨埵百字明咒的修持。

过去印度论师也写了许多如何去除根本堕罪的论本,也写了各种还净的方法,如果我们犯了一些小罪业,但放着不处理的话,随着时间过去,罪业会越来越重、越来越难处理。

在密乘中常提到根本堕罪,如果犯了密乘根本堕罪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很容易犯,经典中也提到,如果违犯了,那会堕无间地狱很久很久,久到大乘上根利器的人都可以成佛了,可见真的很久。但如果可以发自内心的、心口如一的念诵「百字明咒」,一切密乘的根本堕罪都可以清净。

虽然罪如江河,修持「金刚萨埵」仍能还净

接着法王引用《了义炬》中关于「金刚萨埵」净罪功德的开示(P131)说:

阿底峡尊者曾说,密乘戒是非常容易违犯的,如果一个宝瓶,你没有净观而把它当俗物(这就违犯了密乘戒),因此就像阿底峡尊者的比喻,曼达盘擦干净了,随便一摆还是很容易沾染上灰尘一样,违犯密乘堕罪就是这样容易。有弟子问说:「不是说密乘可以一生成佛吗?如果这么容易犯堕罪,怎么成佛?」阿底峡尊者说:「别担心,我们金刚乘有金刚萨埵忏罪法门,就像牧羊人用投石带投石,可以一下驱赶成群上百的鸟群,念诵金刚萨埵也可以净除无量的罪障。」

菩萨利他要走更长的路,所以需要忏罪法门

过去一些智者也说,一个行者如果本身具有别解脱戒的律仪戒,接着又受大乘菩萨戒,后来又受密乘戒,那么之前的律仪戒就会自然归属成为后面戒律的一部分。因此,这时如果这位行者违犯了菩萨戒或密乘戒,但能如法忏悔恢复的话,同时已经成为一部分别解脱戒的律仪戒,也自然能够恢复。

虽然每一个戒法,都有各自还净的方法,但是就像这里智者所提到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一方面来说,菩萨戒比律仪戒难持守,密乘戒又比菩萨戒难持守,但也因为如此难以持守,还净的力量也变得殊胜,因此例如菩萨戒、密乘戒等等上部戒还净恢复了,下部戒自然跟着清净、恢复,所以不用因为戒律难以持守而害怕受戒。

经典中也记载,一位具有菩萨戒的行者,如果他犯了别解脱戒的根本堕罪或者波罗夷罪,而他心中的愿菩提心戒还具备,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位行者可以再在所依的三宝前透过忏悔而恢复别解脱戒,但这样的说法是不见于律典当中的。总之,所谓菩萨,因为他要利益无量的众生,他要用无量劫的时间积聚资粮,净除罪障,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能因别解脱戒律仪上的违犯,而让他停滞而裹足不前,妨碍利益众生的长远利益。所以,对于菩萨有如此特别的开许。

这是从个人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整体佛教来说,能依佛制的律典来行持是最好的。总之,这里要强调的是,如同祖师们所说,戒律并不容易持守,但还是有着甚深、不可思议的净罪法门,因此如果能够如法忏悔还净,这样就不会对于受戒、持戒感到害怕。

祈愿法会期间,最好能诵六亿遍「百字明咒」

但还是想跟大家多借五分钟,有些话想说。大司徒仁波切的总经教师曾告诉我,如果在祈愿法会期间,能持诵六亿遍的百字明咒是非常好的,我想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可能很难念到六亿遍,但这次人很多,一起念几百万遍是可能的,所以我们能一起共修金刚萨埵是非常好的。

连阿底峡尊者都说,他违犯的密乘堕罪如雨般降下,那我们更不用说了,我们犯的密乘堕罪简直是如江河一般流个不停。因此,相信在知道过错,带着后悔之心,如法修持金刚萨埵法门、持诵百字明咒净罪法门之下,我们的三昧耶戒得以清净,珍贵的噶举传承也因此而兴盛弘扬。

请大家一定要记得,观修本尊时最重要关键,就是:当你在修持某本尊时,这一个本尊,他并不是独立的本尊,完全不是,你要深刻记得,他的本质就是十方诸佛的本质,本质是相同的。

就好像一个很大的瓶子能够装下很多东西,同样每一个本尊都足以容纳一切本尊,结合一切的功德与加持,因此本尊具有十方诸佛的自性,自然具备十方诸佛一切的功德与加持,不然若起了分别,而产生「皈依此尊而不皈依其他尊」等想法,就违反皈依戒了。因为当我们说「皈依」时,我们是说「皈依佛,两足尊」,而「佛」就是代表「所有具备断证功德者」。同理,当谈到本尊时,重点是他们的功德,而不是在外相上做分别,而有「我修的是那尊白色的本尊,不是这尊黑色的本尊」等等争论,那些都只是外在的形象,所有本尊都是一样的。

把握一座法,就有机会圆满三大劫功德

按照金刚萨埵的修持仪轨,会观想先放光供养诸佛菩萨,再布施一切众生;或者先下施再上供,这样也是可以。总之,此处的重点是,在观想放光时,是圆满了上供下施的部分。

事实上,此处有一个重点,也就是当你如法修持,懂得要点而修的话,其实就可以在这短暂时间、在这一座法中,圆满显乘提到的三大阿僧祇劫所要累积的无量功德。相反地,无始以来就一直在轮回,如果无法抓到要点,再怎么修也不会有太大用处,恐怕还是会继续轮回下去吧。

想要成为法器,必先忏除罪障

为了成为甚深法教的法器,必先忏除罪障 无论做何修持或善行,都需要有净除罪障的修持。一位印度论师曾说:「三昧耶戒,是想要得到大成就的人的生命。」同样的,密勒日巴也说:「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忏悔无...

曹越:大平等性自解脱

曹越:大平等性自解脱

问:何为大平等性自解脱?答:自性与本基的自性无二无别,一体无离合。可以理解为证到了基的一切本来面目,即证悟了本来。大用现前,即道的功德一切圆满,远离阿赖耶的所有垢染,一切蔽障心性光明日轮的云聚均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