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三十三节 斫树取果

第三十三节 斫树取果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常有好果,香而甜美。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与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否?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断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后还欲竖,树已枯死,都无生理。

译文:

砍树取果

从前有一个国王,在他的园中种有一棵好树,非常高大茂盛,而且能结一种很好的果子,这果子香而甜美,为别处所没有。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国的客人,国王领他去看这棵树,并对他说∶这棵树能结一种果子,甜美无比,可说是世上所少有的。那外国的客人接着问道∶既然有这样好果子,能不能给我尝几只呢?国王听了,就叫人来把这树砍倒,希望能得到果子,可是什么也没得到。后来又叫人把栽倒的树再种植起来,然而想尽办法,却终不能把已断了的茎和根接起来。这棵树就从此枯死,当然也不能再结果子了。

这故事比喻∶释迦世尊曾指示我们持戒功德像大树一样,它能生出种种禅定、神通、智慧的殊胜的果实。假使我们要得到这些果实的话,首先就应当持戒,还要修许多的功德善法来灌溉它,方能得到圆满成就。但是有些人不懂这个方法,竟毁犯了戒律,去希求定慧神通,这无异砍树求果实,连根都枯了,那里还有果实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为了后半生的幸福,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

索达吉堪布:为了后半生的幸福,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

索达吉堪布:为了后半生的幸福,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 问:人们为了后半生的幸福,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积累财富,让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很少有人采用佛教中积累善根的方法。到底哪个更有效? 索达吉堪布:一切万法...

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看开

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看开

看开赵伯异 著书籍介绍:看不开,活着会很烦恼很痛苦很疲惫;看开了,生活将多乐事多福气多欢喜!佛说,管事容易管人难;管人容易管心难。有时候,我们责怪别人不肯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今天...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6」“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药师光佛是梵语“鞞杀社窭噜”的意译,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也有译作“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名称的。总之,这尊佛所...

净土法门法语:言语不谨慎的时候得罪人,自己不知道

净土法门法语:言语不谨慎的时候得罪人,自己不知道

1你天天一大堆废话,你的烦恼就多;你废话少了,是非就少了,你心就清净了。2废话里头是非多,恩怨多,所谓是“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往往在言语不谨慎的时候得罪人,自己不知道,叫人怀恨在心,所以不要讲...

省庵大师:不净观颂

省庵大师: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返思量?(死想。先作此想,为下九...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三大误区,对照一下,您落入几个?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三大误区,对照一下,您落入几个?

被民间称为“中元节” 的农历七月十五又到了!前天,我回老家,刚走到村口,就遇上了邻居唐姑。她热情拉我去她家喝茶,真是盛情难却。我们才刚刚落座,唐姑就从茶桌下面拿出冥纸钱,娴熟地折成“金元宝”。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