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感应录:日诵佛经勤修持 得度亡魂屡谢恩(三则)

【地藏论坛】yuanfen 2006-2-13 电子邮箱:miaoguang1230@126.com

一则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有一位近邻名叫“榜柱”,论辈分我叫他叔叔。榜柱身强体壮,1997年冬天外出时却不幸遭遇车祸,当场死亡,留下老母、妻子和两个女儿。

我当时在外地工作,回到故乡听说此事时,正值他去世“五七”。因为每日必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心想晚上诵经一定要回向给他。晚上还没拿出经本,就看到榜柱的鬼魂站在院子里,脸色乌青,神色黯然无助。我怕他会影响屋里的其他人,就用心告诉他(我知道鬼有他心通):“不要进屋,在外面听就好了。”他静静地站在外面听。我诵《地藏经》一部后,他就不见了。后来我就把此事忘了。

一日在拜佛后,忽见眼前一片光明,榜柱出现在光明里,神色容光焕发,身形伟岸庄严,和上一次见到他大相径庭,他面带笑容地看着我,似是向我表达谢意,转身离去时又回头对我会心一笑,笑意里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无限喜悦。

事后听榜柱的妈妈说,榜柱死去的时候脸色正是我第一次见到的乌青色。想起这件事真不可思议,只给他回向了一部《地藏经》,他便从鬼道中解脱出来,可见《地藏经》的威力之大!

二则

因为专修《地藏经》,经常有人找我以诵经的功德力帮助回向。

一天,一位同修求我为他患癌症的姐姐诵经,我便答应诵3部《地藏经》为其回向。我一口气诵完3部,已经是下午6点多,因为天气有些闷热,回向之后,我就开着门站在门口透气。

这时,我看见过来了一位瘦弱的妇女(不是肉身)和我擦肩而过,按人的比重算,体重约35公斤,身高约1.57米左右,深紫色的上衣,黑色裤子,短短的发稍带着烫过的弯,眼睛不大,脸型瘦而小。

她径直走到佛堂前,顶礼三拜,然后消失了。我当时很纳闷——她是谁?我猛然想,这是不是我刚才回向的人?于是去问求我诵经的同修,果不其然,见到的那位妇女正是他的姐姐,其长相、发型、身材、衣着无不对应。她的姐姐当时已经病重卧床,几天后就去世了。

佛法玄妙!直到现在也不明白,一个没有去世的人神识为什么会到我的佛堂?其中有什么意义?不过诵《地藏经》定有效果,不然怎么能感应她来礼拜呢?

三则

2005年,我在北京工作,往往每天都筋疲力尽地回到宿舍,日持一部《地藏经》的习惯不得已暂停。正巧夏天公司的一个办事处要我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晚上就让我一个人住在那里,我心中大乐,这下子我可有条件诵经了。

搬过去的当晚,忙过之后,躺在床上想稍做休息再起来诵经。不想我躺下就睡着了,这时从门外进来两个人,一位是上了年纪的妇人,另一位是一老者,两人的神情很和善,一进来就向躺在床上的我鞠躬,然后妇人说:“我们两个人曾经吃过你施舍的饭,现在我们知道你要读诵《地藏经》,求你一定为我们超度,我们会感谢你的。”说完又向我拜了拜,出去了。

我虽然在恍惚中,思维却清清楚楚,知道那两位是鬼道众生,随后,我突然一下子清醒过来,睁开眼睛看,除了两位来者不见了以外,周围和梦中的一切一模一样。看来,刚才确有两位鬼道众生求我超度,再想想他们说曾经吃过我施舍的饭,是呀!2003年的冬天,我是每天都按师父教的施食法给鬼众、魔部众施食的。

当时已是深夜12点多,我仍给另一位同修打电话,请他也立即诵一部《地藏经》为他们回向,使他们能更快些得生善处。打完电话,我不敢怠慢,立即洗手点香,开始诵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母亲,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大山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母亲,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大山

母亲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是孟郊的诗句,表达了儿女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颂了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4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4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4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之第四讲 今天是第四讲,我们从另一部经谈起。这部经很重要,但是恐怕很多人都不熟悉,这部经的经题就是:《大方等如来藏经》。这部经最...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泡沫的雪山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泡沫的雪山

泡沫的雪山海边有片广大的树林,里头住了五百只猕猴。有一次,海上聚起数十丈高的泡沫,皓皓如雪山,随潮浪而来,停顿在岸边。猴子们见了,互相讨论说:「哇!好大的雪山,我们到那雪山去玩玩,一定很快乐。」说完...

心念耳闻得三昧

心念耳闻得三昧

按照《楞严经》中所说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耳门最易成就,即反闻闻自性;而末法时期,念佛法门最保险、最稳妥。耳门是观世音菩萨修的,念佛是大势至菩萨修的,这两大菩萨又恰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大菩萨。...

善意存于心 众生是菩萨

善意存于心 众生是菩萨

善意存于心 众生是菩萨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佛家以慈悲为本,所谓慈即爱护众生,有给众生以安乐的心;而怜悯众生,有拔除众生痛苦之心,则为悲。观世音菩萨既有博大的爱护心,又有非...

达真堪布:我是一个缺乏智慧的人,我现在开始学佛晚不晚呢?

达真堪布:我是一个缺乏智慧的人,我现在开始学佛晚不晚呢?

达真堪布:我是一个缺乏智慧的人,我现在开始学佛晚不晚呢? 问:我是一个缺乏智慧的人,我现在开始学佛晚不晚呢? 上师:自己只要精进学修,什么时候学佛都是不晚的;若是不精进,什么时候学佛都是晚的。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