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感应录:恶邻阻扰棘手事 神力加持得化解

【上海】孙妙音2007-12-7

我想通过做房屋买卖,赚点差价,增加些收入,于是买了一套房子。

这套房子不错,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都理想,能卖个好价钱,虽然来看房子的人对房子都很满意,然而就是不肯买,原因何在?这得说到隔壁居住的三兄弟。

买房子时,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邻居,三兄弟想让我将房子廉价出租给他们,我没有同意,从此他们就开始不断给我制造麻烦。有人来看房时,他们要么出来大吵大闹,要么在一旁捣乱,极尽无赖之能事,就算来人想买房子,见有这样的邻居也避之惟恐不及。

我的哥哥和弟弟都出面来帮我,请他们喝酒吃饭,甚至还给了他们两三千元钱,请他们不再为难我,就此了结。可自此后他们的劣行非但没有收敛,而且变本加厉,气焰更嚣张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房子也没能卖出去,后来房屋买卖的行情越来越差,房价越来越低,就算能卖出去,我也是亏损的。

学佛也有几年了,对这棘手的难题,也明白是我的业果——他们是我的冤亲债主,一定是我过去生中对他们耍过无赖,他们此生来报复。和他们讲理讲不通,惟有求菩萨了。房子能卖出去哪怕亏损我也愿意。我平时是持名念佛,很少有事求佛菩萨,我认为平常的事情自己想办法解决就好,不要什么事都去麻烦菩萨,而这个房子的事,我真要求求菩萨了。

那天我就跪在佛堂,求地藏菩萨帮我,打算诵49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给兄弟三人,求菩萨加持我把房子卖出去,就算是赚不到钱我也无所谓了。

地藏菩萨太慈悲了!很快就成就了我的心愿,就在诵了一部《地藏经》的第二天,就有一对老夫妻愿意买我的房子,而且马上交了定金,双方白纸黑字签了协议。

和弟弟说起此事,大家都很高兴,我却难受极了,因为这对老夫妻看房时,适巧那家邻居没在家。老夫妻俩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我这是把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别人,越想越感到内疚,不禁哭了起来。弟弟劝我说,你们字也签了,而且你现在也不好开口说了,顺其自然吧。我不知如何是好,心很乱,就什么也不想,只管念佛号。

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很快又陆续有人找我要买房子,而且价钱都较高,可以减轻我的损失。开始老夫妇不愿意,后来听说了三兄弟的情况,也头痛了,最后同意不买房子。

按理说,有这样的人做邻居,谁买了房子都会后悔,都会让我感到内疚的,然而奇就奇在最后的买主,让我免去这一层顾虑。

买主是一位住在附近的老太太,也是烧香拜佛的,而且,令我宽心的是,她对三兄弟家中情况了如指掌,可谓知根知底,而且有办法和他们和平相处。我知道,这样凑巧的事是地藏菩萨安排的。

房子最终卖出去了,我心中的石头也搬走了。感恩地藏王菩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法莲华经》卷六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妙法莲华经》卷六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译述著作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译述著作

译述著作1、律海十门2、律海心要3、事师五十颂4、事师五十颂广解5、比丘日诵6、辩识阿含集颂7、根本阿含集颂8、正宗阿含集颂9、菩提宗道菩萨戒集颂10、沙弥戒集颂11、定道资粮12、止观略法13、三...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晋朝时候,扬州江边的亭湖神庙,有个神怪,凶猛可怕。印度比丘法藏师徒二人长于持咒。徒弟特意去亭湖神庙住宿,结果死去。师父接着去,又死了。和他们同寺院的一位僧人,...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1. 不强求。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为了膨胀自我,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2. 肯奉献。

《金刚经》中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就是奉献。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3. 能放下。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

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一点事实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一点事实

事实确凿。一生中就这么一点事实。写几眼文字,也算是对妻子横眉竖目的默默回答。那是一个黑得深沉的夜晚,我饮了几盅水酒,正醉眼挑灯看,楚楚动人的妻,眼帘里藏着的一丝忧郁,却逃不过因西施错爱而醉老了的心。...

佛陀的四无量心

佛陀的四无量心

佛陀的四无量心昔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吃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声音,即生慈心,以神通力至其住处,手摸提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