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怀悯众生,大勇太子舍身饲虎

舍身饲虎的故事,在多部佛教经典中都有记载,说的是久远劫前佛陀行菩萨道时,因不忍众生的魔难,以无限悲悯的伟大献身精神,救拔魔难众生的慈悲豪举,故事令人激动落泪,十分震撼。以下就是经典原文节录和完整白话故事。

经典原文(节录):

是时王子兴大英勇,以悲愿力增益其心。虑彼二兄共为留难,请先还宫,我当后至。尔时王子摩诃萨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脱去衣服,置竹枝上,于彼虎前,委身而卧。

菩萨慈忍,虎无能为。即上高山,投身于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颈出血。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侯障。天雨众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墬,遍满林中。

虚空诸天,咸共称赞。是时饿虎即舐颈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矜持。投身骨上,久乃得苏。号泣懊恼,渐舍而去。(《金光明经》第4卷《舍身品》。)

白话故事:

大勇太子舍身饲虎本生

佛对阿难说:在很古远的时刻,有一个大国名叫大车国。国王有三个太子,第一太子叫大生,第二太子叫大天,第三太子叫大勇。

一次,国王到城外山林里观景游猎,三个太子也随同前往。进入深山后,国王在竹林中歇息,三个太子持续向前游行。他们向前行了一段,在路边发清楚明了一只母虎生下七只小虎。小虎生下好几天,因为母虎找不到食物,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

大太子说:七只小虎围绕在母虎身边,母虎无法出去寻找食物,饥饿所迫,说不定会吃掉她亲生的小虎。

二太子说:太可怜了,这只母虎和她的小虎不久就会死去,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济救它们的生命呢?

三太子听后,心里想道:我从有生命以来,在切切次死活轮回中,生命白白地抛弃腐坏,不曾获得任何益处。今天为什么不舍身布施给这些老虎呢?

三位太子一边群情,一边观察迟疑,在母虎和小虎身边徘徊了良久,都无济救的办法,就舍弃众虎向前去了。

三太子一边向前行,一边自思:假如我舍弃生命,成此善业,就会成为死活大海中一只普济群生的航船。假如布施此身,就会抛弃无数种痈疽恶疾,千百种恐怖畏难;假如不施舍,就是此生命存在,将来也会腥臭不净,筋骨分割,令人厌恶。是以,我应当将此生命布舍众生,用来求得无上完美的涅盘之乐,永离忧闷悲痛,无常忧?,百福全身。若能获得一切佛道聪明,再布施于一切众生,使他们也获得长生的快乐。

三太子想到此处,高兴激动,产生了巨大的勇气。慈悲的誓愿充满了心间,决心以身饲虎。但他又害怕二位兄长看到后会阻拦他舍身施虎的善行,为了支开二位兄长,就对二位兄长说:请二位哥哥先回宫,我随后就到。

二位兄长向前去后,三太子又顺着原路很快地跑到山林中,来到饿虎爬卧的地方,脱去身上的衣服,挂在竹枝上。然后来到饿虎身边,俯身投地,躺在饿虎嘴下。三太子舍身饲虎,可饿虎已觉自己力所不及,不敢吞食太子。

太子看到饿虎不敢吃他,就爬上高山,从山崖上跳下,投身到饿虎嘴下,可饿虎照样不吃。太子发觉饿虎已经饥饿过度,连吃肉的力气也没有了。又找来一根干竹刺,用竹刺刺破咽喉,使鲜血流出来,让饿虎吸吮。

此时,大地剧烈震动六次,如像暴风掀起的海浪,澎湃激荡。太阳落空了光线,如像阿修罗①遮天蔽日一样。不久天上纷纷飘下鲜花香粉,缤纷乱坠,落满竹林之中。天界的各天王天神,一齐称赞歌赞。

饿虎闻见血腥气味,开始舐吸太子脖颈上的鲜血。饿虎吸食太子的鲜血后,有了力气,就把太子的血肉全部吃尽,只剩下了骨骸。

两位兄长久等,不见弟弟回来,心中着急不宁神,就返回原路去找三太子。当他们找到老虎爬卧的地方,只见弟弟已被饿虎吞食,只剩一堆残骸。二人见此残景,痛不欲生,举身扑在骨骸上,悲痛嚎哭,晕厥了以前。过了良久,才慢慢苏醒过来,号泣痛恨,慢慢地舍离弟弟的尸骨,打马回宫报信。

当太子舍身饲虎时,王后在深宫高楼上午睡,梦中梦见各类不吉祥的事:乳房被人割掉;牙齿全部脱落;获得了三只小鸽子,一只又被老鹰叼去了。

王后从梦中溘然惊醒,只觉两面乳房的奶汁直往外流。

此时,有一个宫女听到外面的人说:小王子不见了,哪儿都找不到。

宫女立时入宫把此事告知了王后。王后听后,忧闷悲痛,泪盈满目,急速去找国王,对国王说:大王,我们最心爱的小王子不见了!

国王听后,悲愁哽噎地说:真苦啊,我心爱的小儿子,你怎么能不见呢?请夫人先回宫,不要过分忧闷悲痛。我急速命令召集各位大臣和全国国民,立时全部出城,分散寻找。

过了没有少焉时间,一位大臣前来向国王申报:听臣民说,只见到了两位大王子,小王子至今没有找到。

紧接着第二大臣和两位太子悲痛哭泣着来到国王面前,把小王子舍身饲虎的事向国王诉说了一遍。

国王和王后据说后,悲痛苦楚,不能自胜。国王和王后急速乘车一同来到太子舍身饲虎的地方,只见太子遗骨狼藉不堪。国王和王后当即晕厥倒地,什么也不知道了。

随从使者急忙用凉水泼洒国王和王后的身体,国王和王后才慢慢苏醒过来。此时,王后头发蓬乱,遍地爬滚,如像活鱼落地,又像乳牛落空牛犊一样,同二位大太子一路悲哀嚎哭。

随后,国王和王后敕令青鸟使整理了太子残骸,焚烧火化,建筑了一座嵬峨的舍利塔。从此今后,国王、王后,国内臣民经常礼拜赡养。

佛对阿难说:以前之世的大勇太子,难道是别人吗?就是今天说法会场中的我。以前之世中的国王,就是现今我父王净饭王。王后就是现今我母摩耶夫人。大太子就是弥勒菩萨。二太子就是文殊菩萨。那时的饿虎就是现今姨母波阇波提。七只小老虎,就是现今的学生目连、舍利弗和娇陈如等五比丘。[注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要去深山老林,要坐船航海的朋友,请念这个佛号!

要去深山老林,要坐船航海的朋友,请念这个佛号!

ljk整理于2010年要去深山老林,要坐船航海的朋友,请念这个佛号!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第六个大愿是:“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于险难处,为诸恶兽熊罴、师子、虎、豹、豺狼、蚖蛇、蝮蝎之所侵恼,欲...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宝贝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宝贝

宝贝龙吟溪住著很多的居民,其中有一个家族,成员六、七位,每一个都长得非常的漂亮可爱,它们有著短跑速将的雅号,有著平易的风范,简直令人喜爱。这一家族,彼此不但相亲相爱,而且口德也很好,从不互相伤害,又...

断联10天后 男人到底是什么心里反应

断联10天后 男人到底是什么心里反应

女生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技巧和方法,作为自己检测和男友爱情的方法的,虽然常常有些不着调,但还真是有效果。比如断联,其实不是一种绝对靠谱的方法,但是通过暂时的、主动地和对方切断联系,你就可以从中判断出...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首先,让不安定的心安定;
 
   中间,让安定的心稳固;
 
   最后,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样的口诀,是最要紧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听闻的智慧,要能认识烦恼;
 
   思维的智慧,要能降服烦恼;
 
   禅修的智慧,要能根除烦恼。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弟子的镜子是上师,弟子自心所有的,也会显现为上师身上所有的。

 
   总之,如果不想着上师的功德,只想着上师的过错而不尊敬,这样就没有出离轮回的方法。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就算有口诀还不够,修持才是最重要的。

 
   总归而言,当临终时睡在自己的卧铺,吞下最后一口饭,亲友们围绕身旁,呼吸或长或短的喘着气时,要能作到由光明走向光明,从喜乐走向喜乐,让本尊空行前来迎接。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有怎么样的弟子,就会有怎么样的上师阿闍黎,无边十方国土哪里有各种具缘的弟子,上师就会生往那里,

 
   由于获得生死自在的上师阿闍黎,对于各种弟子来说,是不可能没有意义的,所以,直至未来的边际,上师会不断地为弟子而来,

 
   因为上师的心,即是金刚总持的心。
 
          
---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

 

    见地,就是显相与空性无二无别;
 
   修持,就是无漏的法身;
 
   行持,就是无碍的本智;
 
   三昧耶,就是清净无垢;
 
   果位,就是“自心即佛”。
 
           
--- 第四世噶-玛-巴若佩多杰

 
   不要看别的地方,就看着自己的心,当你看着自心的时候,看不到任何能见的相;

 
   所谓的见地呢,就是了解真的没有“能修”和“所修”。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仅只是一个法脉不能调伏所有的众生,佛陀依着众生各自的意愿给予眷顾,自身对于自己的法脉若能如法而行,这就可以了。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痛苦时想起佛法,不算真实;
 
   幸福时想起佛法,那才是真实的。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如果一个弟子,对他所皈依的具德上师生起了想解脱轮回的真实信心,那么,即使有人毁谤这位上师,他是不会生起贪着或瞋恨的,如果有这样之心生起,表示他并没有真实的信心。

 
   因此,一旦生起“依靠法与上师,就能得到解脱”的信心,即使遇到让自己和他人生起烦恼的因缘,自他烦恼只会完全平息,除此之外,再不会有其他情况。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能直接利益到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间接的利益众生,不伤害众生,而尽力去说法、思法、修法、集众、立寺、建塔、塑像等,如此造福积德的一切思想与行动,将成为大菩提的因。

 
   若是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或者就算有,但行为上却做出会伤害众生的闻思修与积聚福德的一切相似法,不会成为成佛的因,因此,需要善巧的放下。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虔诚地顶礼一位菩萨,即是顶礼一切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诸佛菩萨为了随类调伏众生,而不定地示现带有各乘法教的化身,但事实上,法门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个,果只有一个。因此,你听闻菩萨名号的信心而生的善果,与见到佛色身的福德而生的善果是相同的。
 
                

 ---第十世噶-玛-巴确映多杰

 
   在执着万事万物是恒常的无明轮回中,我们一直陷于“我的”、“你的”的纷争里,到了判定善恶的牢狱时,自作的一切,肯定成熟到自己头上。

 
   因此,一切如母有情啊!因果的分别,不要颠倒。
 
                 
--- 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多杰

 
   一个人对阿底峡尊者大喊说:“请传我口诀!”
 
   阿底峡微笑的点点头说:“我的耳朵很好、很好。”
 
   并大声地喊回去说:“口诀在信心!信心!”
 
                
--- 噶当派教言

 

    所谓佛法,没有别的,无非尽力让自心生起慈悲,

 
   尽力趋入离戏论的真实本性,尽力利益众生——就是这样的智慧罢了。
 
                
--- 帕莫竹巴

 
   瞋心大小,在被身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欺侮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我慢大小,在自己学问有些增长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嫉妒大小,在别人抢到好位子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贪欲大小,在春风得意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吝啬大小,在布施自己的财物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 藏巴加惹大师

 
   不贪着此生,就是最好的供养。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有情众生,就是最好的利生。
 
   满足于任何事物,就是最富有。
 
   到哪个地方都行,就是最好的故乡。
 
   睡在哪里都舒服,就是最好的豪宅。
 
   有助益的觉受生起,就是最好的朋友。
 
   彻底完成着手开始的事,就是最好的好汉。
 
   自己能做得了主,就是最有权威的话语。
 
   心不被贪嗔所驱使,就是最好的悲悯。
 
   没有不如法的心意,就是最好的戒律。
 
   心意具有觉证,就是最好的空行聚集。

---藏巴加惹大师

 
   一般人只喜欢高深的法,不能满足于初基的法,只喜欢那些说空空的、无无的、高高的法,只是人们的证解范围里,却没包含法的力量,

 
   光是大圆满法没有用,还要有大圆满人才行。
 
          

 ---央滚巴大师

 
   听到一个法、两个法就要去修;知道一点、两点也要结合在心上。若不将法灌注在心上,就像面粉与水,若不混合一起,却让法和人之间,有着能容纳下一个人的空间,法就起不了作用了。
 
           
--- 央滚巴大师

证悟者的心要口诀!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nbs...

放生问答:家里养的宠物能放生吗?

放生问答:家里养的宠物能放生吗?

家里如果养了宠物,你要去拿去放生,去哪里放?这是个要考虑的问题,你放了之后它能不能生?它在家里已经习惯了这种优越的生活,失去了自己生存的能力,你现在把它扔到野外去,可能它也不行。所以,如果有这种动物...

佛教故事:机缘成熟,不得不念佛

佛教故事:机缘成熟,不得不念佛

機緣成熟,不得不念佛我是一个偶然的因缘,陪别人听经而进入佛门的。那时,最难理解的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我看过一些书,也问过很多人,但都不能使我满意,使我信服。不过我相信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