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故道白云:48.以禾盖土

48.以禾盖土

目犍连尊者提议召开一次大会,齐集祗园精舍的大弟子和挢赏弥事件中的当事人。集会的目的,是要从这次的经验学习,以避免这类事件再次发生。摩诃迦叶将作大会的主席。

会议开始,摩诃迦叶首先请阿耨楼陀覆述佛陀在东竹林对他解说的六条和共处的原则。听过阿耨楼陀的阐释后,目犍连尊者建议有修道中心的比丘和比丘尼,都把这些条文背诵。

经过四天的讨论,会中的比丘订下了七项僧团内调停纠纷的和议程。他们称这七项程序为七灭诤:

第一项程序是现前毗尼,又作面前止诤律,即面对面坐谈。这项程序,是要让双方同时在场时,把整个纠纷在大会中陈述。这是为了避免私人谈话影响各人对任何一方的偏袒,因而导致更多的不和。

第二项程序是忆念累尼,即忆止诤律。在大会上,双方都要尽量从事故的开始,记述所有导致冲突发生的细节,然后清楚陈说。如有证人证物,便需一并提供。大会将会耐心细听双方陈词,以能获得足够资料作出审有查。

第三项程序是不痴毗尼,又作不痴止诤律。当事僧尼是应该志在和解。双方都要被大会看到是有诚意这样做的。倔强彼视为消极和有破坏性。假使一方声称他的破戒是由于无知或心神不定,实乃无意,大会也应列入考虑因素之一,以期找到双方都合意的解决办法。

第四项程序是自言毗尼,又作自发露止诤律,即自行认错。任何一方都会被勉励自行承认过失,而不要待大会或对方提出。大会将会给予充份的时间,以使他承认任何的过错。承认自己的过失,是和解的开始,也能鼓励对方作出同样的表示。这有可能导致全面性的和解。

第五项程序是觅罪相毗尼,又作本言治毗尼、居止诤律,即接受裁决。达到裁决的时候,便会将它三次宣读。如果没人反对,便作判决成立。双方都不能反对裁决。他们是要信赖大会的评审,和作出大会判决的要求。

第六项程序是多人觅罪相毗尼,又作多觅毗尼、展转止诤很,即一致同意的决定。经过详细审核双方陈词,和肯定双方和解的诚意,大会作出的裁决是需要是致通过的。

第七项程序是如草覆地毗尼,又作草伏地、如弃粪扫止诤律。在大会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僧,会被委任代表每一方。他们都会是在僧团中深受尊敬的高僧。他们虽然不需多说,但他们所说的,都会特别有份量。他们的说话将会是安慰和疗伤的性质,以使大家能尽快和解。这就像以禾盖土,使行过的人都不会染污衣服。很多时候,就因为这些高僧才使双方再不计较小节,而导致和好与谅解。

佛陀的大弟子把这七项调解程序呈给佛陀批阅。他赞赏他们的功劳,并同意将这些条文列入正式的戒律中。

佛陀在祗园精舍多逗留六个月,才动身回去王舍城。途中,他往视菩提树,并到优楼频螺探险访缚悉底一家人。缚悉底那时已二十一岁,佛陀回来履行他的诺言,迎接缚悉底加入僧团。缚悉底被授戒后,很快便与罗睺罗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愿更多人学佛修行、同沾法喜!

愿更多人学佛修行、同沾法喜!

婚姻不幸、事业不顺、孤独飘荡的我,终于变了我是一个生活坎坷的女人,婚姻不幸,事业不顺,家庭负担很重,总觉得老天对我不公。长期一个人孤独飘荡,从没有家的感觉,造成了我只相信自己,其他什么都不信的性格。...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拉珍昨天在新浪网上看到一句话,让我哑然失笑,同时想到很多。这是一个匿名网友的回应,是回应一篇质疑某知名藏密高僧是否是凡夫的文章,当中有这么一...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起死回生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美国一名男子已经死亡,但经过印度神医与阎罗王交涉,竟然能够还阳。最近美国报章有一段特写,谈论起死回生,言之凿凿。美国加州山达安纳有一对夫妇,和路达高云和他的太太艾尔丝。和路达近年身体多病,屡...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奉派去息诤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奉派去息诤

奉派去息诤在僧团里,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但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都是常常犯戒的,他们的恶行、恶名声,常常让佛陀烦心,佛陀总是劝大家以优波离持...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41-145)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41-145)

141、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了这一独特的管理制度,即让职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人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

观世音菩萨感应事迹

观世音菩萨感应事迹

观世音菩萨是广为人知一位菩萨,为什么我们都能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呢?就是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跟观世音菩萨的缘分最深。为什么要取名叫观世音呢?如果有无量众生遭受困苦厄难,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