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说十号经

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阿难白言。

云何如来。佛告苾刍。我昔因地为菩萨时历修众行。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今得菩提涅槃一切真实。以八圣道正见所证。名为如来。如过去正等正觉。调伏息心得至涅槃故。名如来。

云何应供。佛言。昔在因位所行善法威仪戒品。十善根力修令增长。如是修习圆满至究竟位。证涅槃时断尽一切烦恼。令身口意清净无染。永害烦恼。如断多罗树头永不生芽。复次贪嗔痴等烦恼尽故。一切诸趣永不结生。超过四难生老病死苦果之法。惑苦二种而永不生。立应供号。

复次令彼世间所有衣服卧具饮食汤药幢幡宝盖香花灯果。及天上人间最上之物。供养于佛。获得最上富贵吉祥之福。是名应供之号。

云何正等觉。佛言。如来具一切智。于一切处无不了知。以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二缘生。四谛法等如是之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令起智断惑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具三明六通。复于大乘作意思求历修诸地。断尽结习成无上觉。此名正等正觉。

云何明行足。佛言。明谓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行足者。为如来身口意业。善修满足正真清净。如有大衣钵等自在观照而无爱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修令满足。号明行足。

云何善逝。佛言。即妙往之义。如贪嗔痴等引诸有情往彼恶趣。非名善逝。如来正智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往佛果。故名善逝。

云何世间解无上士。佛言。世间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地狱饿鬼傍生等类。各具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及彼六识所缘境等一切诸法。名曰世间。正觉正知名世间解。又彼世间所有二足四足多足无足。欲色诸天。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若凡若圣。一切有情之中。唯佛第一最上无等。名无上士。

云何调御丈夫。佛言。佛是大丈夫。而能调御善恶二类。恶者起不善三业。而作诸恶堕地狱饿鬼傍生而得恶报。善者于身口意而修众善。得人天福果。此之善恶皆由心作。佛以第一义善涅槃之法。显示调御令离垢染获得最上寂灭涅槃。是故得名调御丈夫。

云何天人师。佛言。非与阿难一苾刍为师。所有苾刍苾刍尼。乌波塞乌波夷。及天上人间。沙门婆罗门。魔王外道。释梵龙天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佛子。故名天人师。

云何名佛。智慧具足三觉圆明。是故名佛。

佛告阿难。我昔经行之次。有婆罗门而来问我。何故汝之父母为汝立名呼为佛邪。佛即答言。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尘离垢。今得无上菩提。故立佛号。

云何世尊。佛言。我于因地自审观察所有善法。戒法心法智慧法。复观贪等不善之法。能招诸有生灭等苦。以无漏智破彼烦恼得无上觉。是故天人凡圣。世出世间咸皆尊重。故曰世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猫头鹰换眼球

猫头鹰换眼球

猫头鹰是森林之夜的守护神,它那双圆睁着的眼睛,闪烁着逼人的绿光,恐怖极了,令野外夜间活动的小动物胆战心惊。地鼠之类只要敢于出洞,哪怕再蹑手蹑脚,也难逃它的火眼金睛,顷刻之间就有可能成为它的爪中之物,...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二十八则·释迦族头痛宿疾之远因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二十八则·释迦族头痛宿疾之远因

第二十八则释迦族头痛宿疾之远因很久以前,毗范择迦王在讨伐释迦家族的时候,有一个释迦族的后代被追逐,逃亡到蓝勃范山之中。这个释迦族的少年漫无目的地长途跋涉,也不知走了多少路。一天,他实在走不动了,只得...

观世音圣号的由来以及正确的念诵圣号的方式

观世音圣号的由来以及正确的念诵圣号的方式

观世音菩萨是传统佛教文化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任务,是四大菩萨之一,以慈悲救世、悲悯世人所受之苦难为自己的所愿。无论是我们小时候听说的各种各样的神话还是我们所观看的一些电影电视剧情之中,对于观世音菩...

越南的佛教圣地,牌匾用中文书写,当地人需要中国人翻译才明白

越南的佛教圣地,牌匾用中文书写,当地人需要中国人翻译才明白

达真堪布:对这些事我们有忏愧心吗 “于下等恶劣事,极生忧愁厌烦心”什么是有惭愧心?心里对这些恶劣的事情感到忧愁、烦恼,非常讨厌,非常厌烦。 从出世间的角度,站在佛法的角度讲,“下等恶劣事”就是杀盗...

达真堪布:如何让年纪大的母亲学佛

达真堪布:如何让年纪大的母亲学佛

达真堪布:如何让年纪大的母亲学佛问:我的老母亲年纪很大了,让她学佛还是有点难度,我应该怎么做呢?达真堪布答:那就看她自己的因缘和福德了,能直接让她念佛修行是最好的。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应该以佛法去帮...

海涛法师:我是佛教徒,我的儿子是基督教徒,我要如何跟他相处?

海涛法师:我是佛教徒,我的儿子是基督教徒,我要如何跟他相处?

海涛法师:我是佛教徒,我的儿子是基督教徒,我要如何跟他相处? 问:我是佛教徒,我的儿子是基督教徒,我要如何跟他相处? 答:「这没有问题,佛教是空性的,佛教徒爱基督教徒,爱天主教徒,佛教徒爱猫、爱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