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阻止国王杀生

佛阻止国王杀生

人在世间,莫不希望求得功名地位、富贵长寿,却又不知正确的方法,所以往往竭尽心力后,还是毫无所得,甚至在过程中造作恶业而不自知。

佛陀时代,有位国王名叫和默处,由于他的国家地处偏僻边境,所以从来都没有见过佛陀、也没有听闻过佛法。这位国王一直信奉邪师外道,连其他百姓也是如此,他们以杀生的方式来祭拜天神,早已习以為常。有一次,国王的母后生了重病,儘管看了许多医生,服用各种汤药偏方,身体还是不见好转。于是国王派了女巫医為母后祈福,几年下来,病情还是毫无起色。

后来,国王準备了丰盛美味的饮食,召请国内二百位婆罗门,到宫里接受供养。国王问他们:「我的母后长期受到病苦的折磨,不知是什麼原因?各位都是智能之士,通晓天地日月星宿、占卜命相之理,请告诉我真相。」婆罗门听了,一致认為是天上的星宿运行错乱颠倒,阴阳不调所引起的。国王又问:「那要如何做,才能治癒我的母后呢?」婆罗门回答:「国王,你要到城外平坦洁净的郊野祭拜山神与日月星宿,并且还要準备一百只不同种类的畜生及一个小孩作為祭品。到时,国王再亲自带著皇太后到祭坛向上天请命,皇太后的病就可痊癒。」国王听了之后,马上派人準备婆罗门所交代的祭品。上百头的象、马、牛、羊从东门出发,前往祭祀的地点,一路上发出悲哀、恐惧的鸣叫,声音震动了天地。

世尊得知这位国王竟然為了要救一人的性命,而杀害这麼多无辜的眾生,為其愚痴顽固深感悲悯。于是世尊带领弟子来到这个国家,在东城门外的路上遇见了国王与婆罗门,以及那些被驱赶而恐惧哀鸣的牲畜。

国王远远地就看到了佛陀。佛陀全身散发出光芒,如同旭日般明亮,又似满月清净柔和。所有百姓看了莫不心生爱敬,而那些即将要被当作祭品的小孩及动物,无不希望藉此获得救脱。

国王下车后,向佛长跪行礼。佛陀问国王要前往何处?国王恭敬地回答:「因為母后长年卧病,看遍了全国最好的医生,最后连祈求神灵都没有效果,所以今日特别準备要杀生祭拜天地、山神及日月星宿,為母后祈福,希望她能早日脱离病痛之苦。」

佛陀告诉国王:「人们想要得到谷物,就应先耕田播种;想要得到富贵,就应力行布施;想要长寿,就应心存慈悲;想得智慧,就应努力学习,这四件事都是种其因,得其果。再者,富贵之人绝不会想要去吃贫贱人家的食物,更何况诸大天王以七宝為宫殿,衣食自然具足,又怎麼会舍弃天上的美味甘露,来吃你準备的这些粗秽的牲畜血肉?你以邪法為正,乱行祭拜,想要通过杀生获得长生,根本就违背了生存之道,更何况是杀害这麼多眾生的生命,而妄想救一人的性命?」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寿百岁 勤事天下神 象马用祭祀 不如行一慈」

佛说此偈语时,放大光明,闪耀的光芒照亮了天地,所有苦难眾生莫不心生欢喜,各得所求。国王听闻了无上妙法,又看见佛陀放大光明,生大欢喜心,即得道证果。生重病的母后听闻了妙法,也心开意解,病痛消除。两百位婆罗门看到佛陀光明妙相,又听闻佛所说的真理,不禁心生惭愧,懺悔过错,发愿要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国王和大臣们殷诚恳切地请求佛陀留在国中,接受供养,佛陀慈悲应允,在这个国家待了一个月后才离去。从此,和默处国王以佛法治国,国家日渐强盛兴隆。

爱人者人恒爱之,害人者终为人害,一切善恶业果终将回归自身,丝毫不差。想要以杀害众生的性命,来换得自己生命的长寿,这种想法乃是与因果法则背道而驰,只会苦上加苦。我们要深信因果,以佛法的大智慧来处世,如此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自然就能福报具足,所求如意。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似简单的因果道理,却正是世间运行的法则。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56、索无物喻

《百喻经卷下》:56、索无物喻

《百喻经卷下》56、索无物喻译文:早年有两小我同业,见有人拉著一车胡麻在高坡中上不去。这时拉车者对那两人说:「帮我推推车,走出这个高坡。」这两人说道:「给我们什么物呢?」拉车者道:「无物给你们。」这...

八字看命中姻缘 遇到这种命格简直就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八字看命中姻缘 遇到这种命格简直就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无论是现实生活里,还是小说、影视剧里,对于婚姻的描述都有这么一句话:婚姻大事,岂可儿戏?自古以来,男女在婚前都进行合婚,看看双方是否适合结婚,在婚配中,我们也常听提起三合婚配,六合婚配,那么八字看命...

法云法师文集:从新开始

法云法师文集:从新开始

从新开始法云法师台湾有位富商,在一夕之间被人骗了一笔巨款,濒临破产,他恼怒非常,几乎想动武报复,在亲友劝慰下总算勉强忍耐,可是忧怨难平,他食不知味,夜不安寝,暴燥的情绪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夫妻感情也岌...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宋沙门释慧简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僧伽罗摩长者子。乃至六出家为道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僧伽罗摩长者子白世尊言。愿世尊听出家学道。时僧伽罗摩得出...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一起……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一起……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以为很了解别人,自以为是地随便谴责批判别人,以为全世界就自己是对的。其实,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更无法对别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或者批判别人。...

放生文库:放生便是放生自我

放生文库:放生便是放生自我

我们为什么要放生?放生,就是令众生得到自由,不在笼子里圈着。我们要让慈悲心长大起来,所以我们要把众生放开,让他们得到自由。不杀生,这是修慈悲心;放生,这也是修慈悲心。这就是要慈悲心一天比一天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