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因缘。

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终日游乐嬉戏、衣食无虞;人道众生饱受生老病死苦,地位较贫贱者还要受人诃斥,即便病苦逼迫,仍须四处为人做工,以求得温饱;饿鬼道众生则多是住于粪厕、林边,咽喉细如针孔,饥渴难忍却无法进食;畜生道的飞禽走兽,蒙昧愚痴,常遭受追捕宰杀,终日惶恐不安;而地狱道的众生更是长久处于大火烧煮、骨肉焦烂等极苦中,无法出离。

佛陀如此一一从天道一直观看到最悲惨的地狱道,见到有的众生从地狱受苦完后升到天上或人间享乐,有的从畜生道脱离后又沦为饿鬼众生,或是从人间往生,转投到天上享天福等,无始劫来上上下下在六道当中轮转不已,却始终无法脱离轮回之苦。

于是佛陀入于甚深禅定中,再度观察众生不断生死轮回受苦的原因。发现这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心念无常,有时起布施助人、恭敬师长的善心;有时又耽溺享乐、瞋暴不仁。贪瞋痴三毒炽燃,善恶业夹杂,因此在天道享完一期福报后,恶业成熟现前,便堕到三涂恶道受苦;或恶报受尽、善业成熟后,便升天享天福,不断因业力的系缚受生,而得种种苦乐境界。

洞悉了轮回实相的佛陀随即说道:众生造业,在五浊恶世中常受苦果,若能了解到一切的执着都是苦的根源,愿意舍弃一切,出家修无欲梵行,观察事物生、住、异、灭的无常真相,便能舍离执着、降伏烦恼魔军,得离六道轮回之苦!

于是在大梵天王的劝请下,佛陀开始说法度众,所说的真理如同不断前行的车轮,承载着众生由苦难的六道轮回中,到达清净解脱的彼岸。四十九年行化期间,以无上佛智,开演种种微妙法理,为众生揭示了一条光明大道,使无量无边的众生皆能永脱长夜黑暗、离苦得乐。

省思 :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道苦乐参半最适合修行。修行人应把握得遇佛法的因缘,生起珍重之心,精进受持佛陀的教法,发愿自利利他,不但使自己解脱安乐,更使得正法得以久住在世,利润群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学哲理 尽量给出走的人留一盏温热的茶

佛学哲理 尽量给出走的人留一盏温热的茶

佛教禅宗思想秉持的是大道不可言传而只能意会,所以大部分的佛学哲理都是靠一些行为进行点化的。发展到现在,对于佛学哲理除了行为点化之外,其实还发展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那就是行为点化。今天想要与大家进行分...

四比丘论苦因

四比丘论苦因

四比丘论苦因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瞋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

索达吉堪布:让自己的心能够安住,才算得上一个修行人,是吗?

索达吉堪布:让自己的心能够安住,才算得上一个修行人,是吗?

索达吉堪布:让自己的心能够安住,才算得上一个修行人,是吗? 问:让自己的心能够安住,才算得上一个修行人,是吗?答:我们从无始以来曾经多次获得过心稳固安住的境界,虽然四禅、四无色定得过许多次,可是仍旧...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顿悟后就能成佛?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顿悟后就能成佛?

有一个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问老禅师:一个禅者顿悟之后,是不是就成菩萨、成佛了?老禅师说:顿悟只是通过修禅发现并找回了自性,成菩萨、成佛还需努力的修行才行。小沙弥还是非常困惑,他说:释迦牟尼佛祖不是顿...

佛教故事: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

佛教故事: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

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对弟子说:你们现在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不淋一人呢?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

珍惜天龙女士的爱心和苦心——素食明星黄俊鹏

珍惜天龙女士的爱心和苦心——素食明星黄俊鹏

作为一个演员,成为素食者是近四年的事。其实我吃素的原因不是为了健康,因为我年轻,身体没问题,又是吃牛羊肉长大的,跟许多西北人一样,以自己是个肉食动物而自豪,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是大老爷们儿,不管人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