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经故事:猕猴的正义

从前,在一座茂密的深山中,有一只叫拘耆的老乌鸦,生了几只可爱的小乌鸦在一棵大树上,他非常喜爱他的小乌鸦。

乌鸦拘耆常在深山丛林中玩乐,日子久了,竟和一只猕猴做起朋友来,他们的友情非常亲厚。

游居在附近树林间的毒蛇,看着老乌鸦生的那几只可爱的小乌鸦,常向那棵大树上凝想着,因为老乌鸦和猕猴常看守着,没有机会吞食它的小乌鸦们。

有一天,老乌鸦出去寻觅食物,猕猴也上山采摘果实。毒蛇察觉良好的机会到来,立刻爬进乌鸦的窝里,把几只小乌鸦吞食而去。

老乌鸦辛苦地找到食物回来了,然而一进巢,只见几根小羽毛和一些血迹。于是,老乌鸦意识到他的小乌鸦是给毒蛇吃掉了,心痛异常,悲鸣不已。想要为儿报仇,自己又不是蛇的对手,因此,更加悲痛。

这时候,猕猴采果回来了,见状大惊,问它何故这样伤心?老乌鸦遂告以小乌鸦被毒蛇吞食的话。

猕猴听了非常气愤,怒骂道:

恶狠的毒蛇,丧尽天良,专门以杀生为业,游闲懒惰,不务正业,看到比它弱的,它就要张牙舞爪的吞食弱者,可悲的弱肉强食呀!

猕猴同情安慰了老乌鸦以后,又毅然地对老乌鸦说道:

毒蛇太可恶了,我当为你报仇。

说罢,跳跃而去。

猕猴走不多远,便在树上看见毒蛇在地上游闲地蠕动着。它心中想道:

可恶的毒蛇,你竟残忍地吞食了我友的小儿,我今天非和你拼个你死我活,决不罢休!

于是,它跳到毒蛇的面前,扰乱它的前进,毒蛇见状大怒,即奋身来缠缚猕猴,敏捷的猕猴,一个箭步,跳跃过去,并再一跃上前,用力把蛇头捉住,拖到一块粗质的石头上奋力磨擦,毒蛇终于头破血流,一命呜呼!

猕猴把死蛇掷到山坑中,然后欣然归去,老乌鸦见大仇已报,心中大感安慰。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说道:

正义的猕猴,是菩萨的化身,为去除毒蛇,不让它残害其他的弱小生命,而牺牲自己,宁可造杀业堕落,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

小乘戒律是绝对不杀,但大乘精神,不是执法不化,宁可自己堕地狱,但愿众生得离苦,多么伟大的菩萨精神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人间万事都会过去

星云法师:人间万事都会过去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不只是时间会过去,世间任何东西都会“过去”,“现在”不过是暂时的停留,“未来”的还是未知数。 有人说“过去比现实美丽”,有人说“现在比过去进步”,所谓“白头宫女话...

净土圣贤─周廷璋

净土圣贤─周廷璋

周廷璋字楚峰,云南人。生於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年间。个性老诚朴实,喜好念佛,治理家业,不太计较钱财的多寡,钱财多余时,就布施救济贫穷困苦的人。别人跟他措辞,他只是笑容以对,有人讽刺辱弄他,或恶骂羞...

陈兵:诸乘修证次第

陈兵:诸乘修证次第

陈兵:诸乘修证次第 修证次第也叫道次第,它在藏传佛教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汉传佛教比起藏传佛教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一般说来没有道次第。实际上是有的,大概只有净土宗的道次第讲得不是很明确。天台宗...

念佛速证菩提心要(七)

念佛速证菩提心要(七)

念佛闻中入 舍识且用根 妄心若除了 净念以相继本科乃行门也。念佛闻中入,夫闻字者,盖有两义也。约以念佛言之,持名念佛是也。约以六根根性言之,耳根闻性是也。今初、持名念佛。次、六根根性。三、耳根闻性。...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五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五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五阿弥陀经讲记(五)第三怖魔,怖:恐怖,魔见到比丘都要恐怖。发心受具足戒白四羯磨成了比丘,魔就吓到了,你不听他的话,受了比丘戒不得听魔的话,不当魔的眷属。他说我的权威倒了。所...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众生相信轮回?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众生相信轮回?

索达吉堪布:如何让众生相信轮回? 问:如何让众生相信轮回? 索达吉堪布答:是否相信轮回,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因缘。现在有不少关于前后世的书籍,如果多看这类书籍,也会逐渐接受轮回的理念。 有些人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