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与斋饭

内地城市,这些年素食渐成一种时尚,甚至还有所谓素食主义者。可见素食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减肥或以瘦为美等主张,成为了一种生活意义上的哲学或者主义。

素食有在家素食者,也有在外餐馆里素食者。前者大概是真素食,后者多少就有些跟潮流时尚的味道。就拿我自己来说,并非是一个在家的素食者,肉照吃,且不忌口。不过也还是曾陪着家人,在外面素食馆里吃过几次素食。究其原因,也不过出于好奇或者尝尝新鲜的目的。

说到在外面餐馆里吃素食,似乎倒有几句话要说。记得有一次是在一家装修颇为讲究的素食馆里。服务员拿来菜谱,一看,直觉得发怵。因为所有的菜名,几乎都看不出食材,甚至连猜都没法猜。后来在服务员的帮助之下点了几道菜,等到端上来,发现做工确实精致,吃起来口感味道也甚为不错,不过都是“模仿”荤菜,所以是素在口里、荤在眼前。有一次看电视,看到一家专门经营素食的餐馆,在装修上更是花了心思,整个餐馆走的是古代文人雅士淡雅素食的审美风格。而且餐馆里供应的素食,不像上面提到的那一家餐馆还有一个“荤菜”名,并且按照荤菜的做法来仿效,而是处处突出表现素食。不过,这里一份素食套餐标价近二百元,前后近十二样。这样的素食,素是素的,但花样繁多,也就偏离了素食大多也就简的原则。

简言之,上面两种素食,大抵代表了当下商业化素食的两种风格,一是虽为素,却模仿荤菜的做工及口感味道,其骨子里,还是摆脱不了食荤中心主义,素也就成了这样一种主义的点缀或者噱头;二虽为素食,并能突出素食的中心地位,但却又花样繁多,忽略了真正的素食,不仅是素,而且在“简”,素而近自然。这两种风格,说好听点是顾客需要之上,其实还是在拿素食,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手段而已。

由此联想到斋饭。寺庙里的斋堂里,供应的自然是斋饭。有过吃斋经验的,大概对此不陌生。一般而言,吃斋也就是素食。有这种坚持的人,大多是一心向佛的信念的。不过斋饭也有大斋小斋之分,大斋大戒,小斋小戒。如今就是在寺庙里,有的也向游客提供一种“素食”,走的路子,也是上面提到过的第一种:用素食做出荤菜的造型、口感与味道。说到底,还是迁就食客们的荤食偏好,而不能坚持斋堂里应有的追求。

不过也不是所有寺庙斋堂里都如此。记得前不久去过的一间寺庙,因为重新翻修,也建了一座不小的斋堂,是对外供应香客或一般游客的。按例,这种斋堂是要与寺庙里师傅们吃斋念佛的斋堂分开的。那天我和家人去的时候,时近晌午。整个殿堂进香结束,也就快下午一点了。饥肠辘辘之中,转到刚整修一新的斋堂,还好,尚有十余位香客在用斋。在斋堂门口买了斋饭饭票,一人五元,在这个以旅游为特色的江南都市,这样的价格实在说不上贵。刚进斋堂,见堂壁上有提示:节约粮食,以食饱为原则。饭菜不够可以再添加,不另行收费。走到窗口,一人一碗饭,一盘菜。饭是米饭,旁边也有面条、稀饭、紫菜汤,另有玉米、红薯等杂粮供自取,不收费。一盘菜,有三样,一为江南特有的腌白菜,一为蛾眉豆,一为缸豆。我因为曾有在寺庙斋堂用饭的经验,知道斋堂里的饭菜,少油荤,初吃之人,是不大习惯的,尤其是会觉得屡食不饱。没想到的是,家人竟然说斋菜很好吃,并因此在吃了半碗米饭、一碗稀饭之后,还另食了一个小红薯,并一碗紫菜汤。用完斋饭之后,还说没想到自己胃口能这么好。其实主要原因不过是缺少油水而已。

但这一次斋饭确实给我们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也联想到母亲多年来吃大斋。母亲吃斋已经十多年了,近些年更是吃起了大斋:连鸡蛋之类的东西也忌了口。有时候也会想,母亲怎么就能发这么大的心愿,多年来一路坚持至今。有了上次寺庙斋堂里的经验,母亲的心愿,似乎也稍微好理解一些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九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九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我看到今天有新来的同修不少,欢迎你们。 我们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的第四品,「法藏因...

陕西最受欢迎的一座寺庙,有千年历史,是樊川八大寺之一

陕西最受欢迎的一座寺庙,有千年历史,是樊川八大寺之一

陕西最受欢迎的一座寺庙,有千年历史,是樊川八大寺之一如今在对陕西地区所拥有的寺庙中说,它的寺庙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人所重视的,而且在古代的发展中,陕西也是古代文化很集中地区,历朝历代在这里也是留下了...

净土法门法语:它能帮你成佛,也能帮你下地狱

净土法门法语:它能帮你成佛,也能帮你下地狱

1 佛教导我们用真心念佛,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不能用妄心,妄心是生灭心,妄心是轮回心,用妄心决定不能超越轮回。2 念佛要用真心念,要用至诚心念,那个感应比什么都快,《弥陀经》里面讲它的成就,若一日到...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十九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差别品第二之十一 辩因缘已。等无间缘。何法为性。非后已生心心所法。谓除阿罗汉最后心心所。诸余已生心心所法。一...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二章 培育孩子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二章 培育孩子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一、如何教养孩子成为社会栋梁要怎么维持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繁荣进步,在于父母能拥有多少能力、智慧和道德,去培育孩子成为国家社会的好公民。要把孩子培育成才,就必须双管齐下,身为...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4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4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1)

第 十 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条件越好,关注越多,责任和压力就越大,物质上优待对玄奘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没有压力才是最大的压力,高度的自律性和强烈的求知欲让玄奘没有在那烂陀寺浪费半点光阴;事在人为,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