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三节 阿那律尊者

第三节 阿那律尊者

(一)五王子出家

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少兔楼陀。汉译无贫、如意。以过去世,曾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是摩诃男的亲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六年后,回到他的故乡迦毗罗维城说法教化。看到亲弟弟难陀沉溺于孙陀罗的姿色之中,如果由他继承王位,国一定很快就要灭亡。儿子罗侯罗又是一个孩子,也不能担负起治国的重任。唯有度他二人出家,将王位继承权让给有作为的人,国家才能得救。于是就度难陀和罗侯罗出家。他二人出家后,阿难、提婆达多、婆娑、跋提、阿那律五位王子也跟佛陀出家。

(二)倔强的性格

佛陀对释种出家的人,要求特别严格。一次佛说法,阿那律打起瞌睡,佛陀批评他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那律听到佛的批评,跪下来求忏悔说:从今后,尽形寿,不再睡眠。没有多久,阿那律因不睡眠,患了眼病。佛知道后,关心地劝慰他说:修行不食固然不行,太过了也是不行。一切众生都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眼以睡眠为食。修道也是这样,涅槃以不放逸为食,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你应睡眠,保护眼睛。并请名医耆婆为他医疗。阿那律倔强地回答说:我发了誓,尽形寿,不再睡眠,依然不肯睡眠,不久,他的眼睛终于瞎了。在僧团内规定:比丘乞食回来,要将一份留给病比丘食用,衣服破了、脏了同住的比丘要予以补洗。后来阿那律的三衣破得实在不能再穿了,要求阿难为他缝制一套新的三衣。佛陀知道此事,亲自为阿那律制衣,而且剪裁和缝制的水平很高,深为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等人所敬佩。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佛在僧团中,从不高人一等,与弟子的关系是慈爱和平等相处。

(三)天眼第一

佛为阿那律缝衣以后,对他双目失明,十分怜愍,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获证天眼通。不论远近内外,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证天眼通的阿那律,一目了然。佛说弥陀净土,有的人不相信,请阿那律以天眼通观察一下,果然不虚,使那些怀疑的人生起虔诚的信心。

一次阿那律十分得意对舍利弗说:我的清净天眼,可以看见三千大千世界,我身体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我的不动正念,离染去执。舍利弗批评说:你说你的天眼可以看见三千大千世界,这是我慢心;你的身体可以在天空中飞翔,这是掉举心;你的心离染去执,这是狂妄心,有这三心的人,不能离烦恼得解脱。对舍利弗的批评,阿那律是虚心接受,从此再也不在别人面前说自己证得的境界。

(四)修学八大人觉

阿那律问佛如何修菩萨行,佛为说八大人觉法,令其修学。一、以无常观、苦空观、无我观、不净观来观察宇宙和人生一切事物。二、贪欲是众苦的根源,要断除贪欲才能解脱自在。三、断除无厌足心,安贫乐道,追求智慧。四、不间断地修福学慧,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魔障,坚持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五、学习一切知识,破除愚昧,并以自己学的知识贡献社会。六、对贫穷和愚昧的人,要给予物质上帮助,精神上安慰,不要嫌弃他们。七、不染世乐,过著清净安乐生活,不做五欲的俘虏。八、发愿普度一切众生,不做自了汉,将自己的一切悲愿救度众生。阿那律听了八大人觉法后,经常在定中思维,体证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找到了觉悟(成佛)的途径。

佛陀逝世的前夕,问诸弟子:我说的四谛、十二因缘,是我证悟的真理。它是世间的明灯,苦海的慈航,入道的法门,证果的要道。谁对此有什么疑问,赶快提出,当为解说。阿那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我们都坚信四谛、十二因缘法是宇宙人生真理。在世界上日可令冷,月可令热,雪山可以变成大海,大地可以变成废墟。佛说四谛、十二因缘法,不可令异。阿那律的话安慰了佛一生说法的苦心,微笑地人灭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如果一位上师不是得地菩萨,其灌顶和讲经能不能给予弟子加持?

索达吉堪布:如果一位上师不是得地菩萨,其灌顶和讲经能不能给予弟子加持?

索达吉堪布:如果一位上师不是得地菩萨,其灌顶和讲经能不能给予弟子加持? 问:如果一位上师不是得地菩萨,其灌顶和讲经能不能给予弟子加持?索达吉堪布答:乔美仁波切曾引用噶玛巴的教证说:“即使是凡夫上师,...

大安法师: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大安法师: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居士: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我如何才能确定感应上阿弥陀佛的慈悲光寿?感应有什么感受?或者有其他什么异样的情形吗?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法师: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

升空的气球

升空的气球

升空的气球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改变他一生的一件事: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丁窝蜂地跑了上去,6人买了一个气球...

放生: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

放生: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

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放生本是中国大乘佛教传承和提倡的优良传统,但是近年来,随着放生人数的增多,放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放生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诸如将本来生活在南方湿热环境的动物放生在干寒的北方...

英国出售新奇水果 形似白草莓味像菠萝

英国出售新奇水果 形似白草莓味像菠萝

外形像白色草莓,味道尝起来却和菠萝相似的新品种水果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一种外形像白色草莓,味道尝起来却和菠萝相似的新品种水果将开始在英国销售。据报道,这种新奇的水果被称为“菠萝莓”(pineb...

想使心安住在禅定状态,就念这个佛号!

想使心安住在禅定状态,就念这个佛号!

“复次,舍利子,于此东方复有佛土,名自在力。彼土有佛,名善逝定迹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今现在彼,哀愍世间为诸大众说微妙法,开示初善、中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