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第三十一节 净饭大王的逝世

第三十一节 净饭大王的逝世

佛陀在祖国逗留约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他就带领弟子回祇园精舍说法,经过数年,又再回到王舍城灵鹫山的竹林精舍去安居。

在北方有舍卫城的祇园精舍,在南方又有王舍城灵鹫山的竹林精舍,这都是佛陀经常说法的地方。大圣佛陀的经典中,如《胜鬘夫人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都是在舍卫城祇园精舍说的;《般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都是在王舍城灵鹫山说的。

佛陀作有系统的说法,大都在夏安居的时候,因为在夏天约九十日时间的雨季,不便到外面去乞化度生,所以就集合各方弟子于一处,讲述修行的法门,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

佛陀离开祖国以后,到处宣扬得救的圣音,时光迅速,数年以后,当佛陀在灵鹫山度过一个安居期。有一天,佛陀安住在寂静的涅槃境界中,忽然心中稀奇的发生一件很悲哀的思想,佛陀就预料到净饭大王的患病。这是事实,佛陀是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大觉完人。不久,净饭大王派遣使者来求见佛陀,报告他的病体非常沉重,希望能最后再见一面佛陀。佛陀得悉父王的病讯,没有耽搁,简单的吩咐诸弟子之后,马上就带领难陀、阿难、罗侯罗等诸弟子赶奔迦毘罗卫国而来。

佛陀进入宫殿,净饭大王的病虽然危险,但他的意识尚清,他见到佛陀回来,悲哀的微笑着,慢慢的伸出手掌,佛陀默默的上前握着,佛陀的眼眶中,好象也浮着一滴晶莹的泪珠。

难陀啜泣着,阿难和罗侯罗等都流着眼泪,宫女则都一个个的放声大哭。

已经九十三岁的净饭大王轻微的说道:

『你们不要这么悲哀,佛陀说过诸行无常是本然的状态,现在我已经感到真正的幸福,我的太子成就天上人间最尊贵的佛陀,他遂了历劫的本愿,我不但引为荣耀,我也因他而获得很大的安乐。这是我活在世上最后的时刻,我能再见到佛陀一眼,我好象见到死后的光明!』

净饭大王合着掌,含着笑,就这么逝世了。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和耶输陀罗妃哭得非常厉害,难陀和罗侯罗等都悲伤得放声大哭。

佛陀沉默的,严肃的见着父王逝世,众生虽然各各都受着自业的支配,但以佛陀的威德,净饭大王也能少分的进入到涅槃的境界。

净饭大王的遗体,用香油沐浴,用高贵的布帛缠着身体。收殓后,棺上装饰着宝石,安置在宫殿的正中,四周围着珍珠的帐幕,帐幕旁散着各色的鲜花,佛陀和难陀在棺前守护,阿难和罗侯罗在棺后守护。

在守通夜的时候,难陀对佛陀要求道:

『佛陀!明天出殡的时候,请你允许我为父王担棺!』

阿难、罗侯罗听后也同样的向佛陀要求。佛陀回答道:

『很好!我也要担一分!』

净饭大王的葬式,非常的庄严,那是不用再说。并且还又布施甚多的财宝,救济贫穷的人。

全国的人民得悉国王净饭大王的逝世,都非常的震悼。当净饭大王出殡的这一天,大家见到成就正觉的佛陀也为父王担负棺木,往火葬场走去,他们都感动得流下眼泪,跪在路旁不停息的礼拜。

净饭大王在世的时候,迦毘罗卫国的四邻就已处处覆下隐忧,憍萨弥罗国的兴起,实在是迦毘罗卫国的一个最大的威胁。佛陀因为恐怕有权继位的难陀,沉迷女色,意志薄弱,以及年幼的罗侯罗,不堪担负起兴国的大任,所以佛陀都接引他们出家。现在净饭大王逝世,全国无主,人心惶惶,大家都希望早一点能有一位英勇贤明的人能够来继承王位。

释迦族中,有一位英武的王子大将,名叫摩诃那摩,是阿那律的哥哥,大家都同意他来摄政,佛陀非常欢喜,匆匆的领着亲随的弟子告别迦毘罗城,暂住在城外的尼拘陀林。

摩诃那摩承担迦毘罗卫国的摄政,所以一时还能维持小康的局面,至于迦毘罗卫国未来的悲运,仍然是无法避免,这在大觉佛陀的心中,早就知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冤冤相报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冤冤相报

冤冤相报海涛法师编著有一对老年得子的老夫妇,从小便对独生女十分疼爱,这小女孩也长的伶俐乖巧,一家人也生活的幸福安宁。在女儿十七岁那年,有一回不小心受了点风寒,因为他们的女儿从小若是伤风感冒从来都是不...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5角和100元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5角和100元

有一个男人,乘坐上公交车后,发现只有一张百元钞票,于是歉意地把钱递给售票员。售票员找不出零钱,只能无奈地示意他坐下,却又因此事犯起嘀咕:有种人特爱占小便宜,拿一张大额钞坐公交车,人家找不开零钱,就能...

星云大师:新年祈愿文

星云大师:新年祈愿文

(新年初始 读一遍必心想事成)作者:星云大师慈悲伟大的佛陀!今天是岁残年尽,我们的人生又过去了一年。这一年来,在我的生活里,尝到许多的酸甜苦辣;在我的遭遇里,看到许多的人情冷暖。慈悲伟大的佛陀!所幸...

净土大德故事: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净土大德故事: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一说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

信相宗显禅师悟道因缘

信相宗显禅师悟道因缘

信相宗显禅师悟道因缘成都府信相宗显正觉禅师,昭觉纯白禅师之法嗣,俗姓王,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即中进士,有声名。有一天,宗显禅师在溪边掬水为戏,到了晚上,他突然想起此事,便发现满室是水,清净泠...

四未曾有法经

四未曾有法经

四未曾有法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转轮圣王有此四未曾有法。云何为四。于是转轮圣王。为人民类皆悉爱念。未曾伤害。譬如父子。转轮圣王亦复如是。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