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养生——以心为本

养生一词,原出于《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儒家养生思想包括养形与养神,积极的、进取的、求实的人生观,历来被儒家所推奉,也贯穿在儒家养生思想之中。

中国养生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健康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研究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

儒家在论及养生时,多取“修身”之说,儒家“以心为本”。儒家养生是通过锻炼、活动筋骨、培养道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孔子提出了“知者乐,仁者寿”的养生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仁”字。孔子将仁学说成是一种善行、善举,并以此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提出“知者乐,仁者寿”,意为只有成为一个仁者,才能长寿,《黄帝内经》接受了孔孟的上述养生观点,认为那些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长寿者,多为“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即所谓“德全而不危”。其后中国的养生家基本上依循这一思路,强调养生必须与道德修养相协调。孔子认为:养生要从养德开始,要修身发扬人的善性,以清除心理上的障碍,取得心理的平衡,即“有大德者必得其寿” 。孔子并指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贪求无厌)。”这种“三戒”的养生之道,儒家承认性生活在人类生活中的合理性,并认为要恰到好处,不要纵欲过头,从而伐性伤生;孔子还认为,一个人的心情要“申申如也”,对任何事物都抱乐观的态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做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做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达真堪布:这种境界是不会退失的,永远不会退失,任何情况都不会

达真堪布:这种境界是不会退失的,永远不会退失,任何情况都不会

达真堪布:这种境界是不会退失的,永远不会退失,任何情况都不会 莲师法会第一天问答整理 1、法会期间念的莲师心咒数量能不能加在三年发愿的数量里?请上师慈悲开示。 可以,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加...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幸福是透明的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幸福是透明的

幸福是透明的我开了一家西餐厅,名字叫作颜色。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颜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然而我惟独不知道爱情是什么颜色的,它似乎在我的生命里变得越来越苍白,完全地失去了光彩。对着镜子我看到自己,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九)守培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九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二示色界天。五。初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五结名色界。初四。初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法海搜珍·序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法海搜珍·序

法海搜珍序陈旡我居士选材/陆渊雷居士译释序一切宗教哲学思想议论,以及实行方法,最圆莹最究竟最真实者,莫如佛法;然而佛法的流行与被信仰,非但不及其他宗教,而且不及普通哲学。这为什么缘故呢?一则大多数人...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教授:朱熹与佛学朱熹与佛学 高振农朱熹是我国孔子以后封建社会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他吸取和利用了前人的思想成果特别是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资料;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自称得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