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安闲

人之所以不得安闲,多半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愿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苦或是有欠缺的时刻,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不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生不得安闲的原因。

当佛陀在舍卫国时,地方上有一位长者,这位长者有个独生子。长者给儿子异常充裕的生活,然则这孩子却异常贡高傲慢、欲望很大,对父母不孝顺,对亲戚长辈没有恭敬心,对同伙没有一点仁义,对家奴异常的刻薄。

年迈的长者把家业吩咐给儿子,他却变本加厉,对父母加倍不孝,目无父老。事实上,他的心坎也很不快乐,他贪得无餍地想: 我今天有这么多家当是与生俱来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会赐给我更多的家当。所以他时常对婆罗门梵志布施结缘,但这是为了求取福报,以获得更多的钱财。

婆罗门梵志对他说,一个月要祭奠若干次,他老是言听计从,几乎天天摆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礼无数,并供出许多至宝。如斯经由了五年,他的家财却慢慢消费掉,他的青春消逝,身体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从没有实现过。

真正的富有不放弃的他,仍持续求财,如斯又过了三年,他已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这时贰心中很困惑: 为什么我一向求福,却从未得福?后来他听人说,释迦牟尼佛能开解众生的迷惑。于是他到精舍向佛陀请示,请求佛能赐他致富之道。

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况及心态后,就告诉他,贫富之道有四种,所得也有四种: 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释说:什么样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日常平凡不知付出爱心,只是一心求福。这种人日常平凡不知敬佩父老,不曾孝顺父母,连做人的基本观念都没有,却想要求福,这样的人尽管花了很多钱祭奠,照样无所得啊!第二种施少得多,是当众生需要你时,能及时付出而不求回报;无求的心就是无量的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别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钱出力,心无所求却能获得丰足的回报。第四种是施少得少,这种人甚是悭贪,布施一点点,却认为已布施很多,并计算着自己有若干功德,这种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仅没有获得功效,相反的还会造业啊!

听佛陀的开示,就知道日常平凡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敬佩父老、亲爱周围的人,甚至要福利人群,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为了求福而布施,甚至伤害生灵祭天,则没有福可得啊!总之,最要紧的是:不要有得失之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五章 方便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五章 方便品

第五章 方便品一、方便本义方便,就是权宜。圣人为教化故“以沤和之智,通权达变”,妙适时宜,随方曲济,利益众生。如疏赞云:“利乐仪轨曰方,应时而济曰便。”有三层意思:一、方是方法,便是便用,有权实二智...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佛说:“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护法,应当爱惜”。智者大师也说:“身安而后道隆”。所以学佛的同志们,要注意健康。慎起居,节饮食,这是物质的卫生法。可是多嗔多忧的人,...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只支付公道的价钱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只支付公道的价钱

尼希文请朋友到自己家吃晚饭,打算为他们做一个酱汁肉。突然,他意识到家里没有盐了。所以,尼希文把儿子叫过来。你去村子里买点盐,但是,你要付一个公道的价钱: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他儿子感到很惊奇。我可...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男,自述从小聪明,读书不用费劲,和同学相处愉快,担任班上重要干部,在家乡很让父亲长脸,父亲一直认为这是自己教导有方的结果,但他自己心中认为父亲对自己没有什么教导,是自己...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天堂、地狱一念间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天堂、地狱一念间

天堂、地狱一念间据说,人死后都去了两个地方,一个叫天堂,另一个叫地狱。人人都向往美好的天堂,那地方没有苦难,没有辛劳,按需分配,要啥有啥,想啥来啥;居有屋,食有饴,男人有美女相伴;女人有帅哥相牵。厌...

开火入宅择吉日 2月份入宅好日子都在这 搬新家过新年

开火入宅择吉日 2月份入宅好日子都在这 搬新家过新年

入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当我们把房子装修好,把家具都买好之后就可以搬入新家了。不过在搬入新家之前,是要进行开火入宅择吉日的,选择一个合适、吉利的日子来办的,可以寓意一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