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看经本第十四页第二行,是在第四品。我们先把经文念一段:

【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者。】

先看到这里。上次我们讲到,世饶王听佛说法,发心出家修道,取的法号叫法藏比丘。这位比丘非常的难得,他在世间自在王如来会下修学,非常的精进,这就是以后成为了阿弥陀佛。所以这一段经文是介绍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状况。从法藏比丘这样的示现里面,我们要学习他的修行,首先是修菩萨道。前面我们讲了,世饶王没有出家之前,他已经发起无上菩提心,也就是他已经成菩萨了。发了心之后出家,那就要真修行,修什么?修菩萨道。宇宙当中,我们大分可以分为十法界,十大类,六道加上四圣法界。六道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这都是凡夫。出离了六道以后就成为圣人,有四个法界,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佛。菩萨是十法界当中的一道,是觉悟了的众生,他的觉悟程度很高,不仅远远超过六道众生,而且远远超过了阿罗汉。阿罗汉是声闻,阿罗汉上面是缘觉,也叫辟支佛,再往上才是菩萨。他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所以菩萨翻译成中文的意思,也叫觉有情,他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他还有情感,他还是有烦恼没有断尽,但是他觉悟了,他发心作佛。所以他的目标就是再往上提升,成佛道。

我们自己反省一下,我们现在学佛了,有没有发心作佛?发心很重要,如果不发心,你决定不能成佛。世间人讲立志,如果志不立,你这个功夫就没有着力处。佛法讲发心、发愿都是立志的意思。学佛的人要发心作佛,然后要修菩萨道。如果我们不修菩萨道,说老实话,要往生极乐世界都不可能,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是纯一菩萨的法界,不仅是菩萨,而且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普贤菩萨那是菩萨里最高的、最殊胜的菩萨。所以我们要去极乐世界,首先你得要像一个极乐世界的人,你也得像法藏比丘那样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菩萨道就是觉悟之道。菩萨的位次多种,在《华严经》上讲的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上面还有等觉,五十一个位次,统统都是觉悟了的人,只是觉悟的程度有不一样。

如何觉悟?不同的法门修学的方式不一样,教下它用学习经教,禅宗参禅,净土宗是用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修清净心,心清净了自然你就觉悟。佛法修行的纲领,可以用三皈依来概括,皈依佛就是觉,皈依法就是正,皈依僧就是净。觉正净代表着三个不同的法门,像禅宗是从觉门入,当下要觉,立地成佛。教下从正门入,你要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从哪里来?从经典中来。密宗和净土宗都是从净门入,修清净心,密宗的清净心标准要求很高,在染污的环境下你都能保持清净心,这是密宗的标准,那不是凡人可以修得来的。净土宗就比较容易,净土宗是远离污染来修清净心,这个凡夫容易做到。所以我们用念阿弥陀佛来修,当我们内心里有任何烦恼,有妄念,立刻提起阿弥陀佛的佛号,把心就净下来,这叫真修行。所以我们自己问一问,到底有没有真修?不少同修听经念佛也有点年头了,《无量寿经》可能也念了不少遍,念得很熟,甚至能背,每天也念佛也拜佛,可是问一问这心是不是清净的?是不是一天比一天烦恼少了、智慧增长了?如果确确实实这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不要说一天比一天,一个月比一个月,甚至一年比一年清净,这就已经不简单。如果没有,过去有这么多烦恼,现在还是这么多烦恼,那就证明没有进步,没有进步说明没真修。所以念佛、拜佛、念经那都是个形式,那是一个修行的样子,如果没真修,那就成了装模作样,那就不是真的。所以功夫就从看看能不能够把烦恼伏住。你的烦恼伏住了,自然就觉悟,自然就有智慧,遇到这些问题,你自然就知道怎么解决,这就是所谓修菩萨道。

要知道修菩萨道,不是说让我们离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藏比丘是示现出家修菩萨道,但是菩萨不一定要出家才能修。你看看本经一开头,参与法会的大众,列举了出家的菩萨才五位,在家的菩萨十六位。修净宗法门,在家的人比出家的人要多,尤其是末法时代,不信你看看咱们这个礼堂里面,你就晓得了。如果你说一定要出家,那没人修。所以就在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可以修菩萨道。怎么个修?只要你能够没烦恼,在你的工作上你能保持清净心,保持觉悟,这就是修菩萨道。

你看《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的善知识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真正出家的只有五位,其它的都是在家,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他们都是在自己的行业当中示现觉悟之行,他们都是菩萨,不管做什么事业,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所以我们学佛千万不要挑剔,说我现在做家庭主妇,天天都忙很多活,家里活都干不完,哪有时间修菩萨道?这就把菩萨道跟生活对立起来。要知道,你在家把你的家务做好,把你的本分尽到,让家里人都生欢喜心,你就是在修菩萨的布施;天天耐烦做事,你就是修菩萨的忍辱;你做事都有条不紊、中规中矩,这就是修菩萨的持戒;心地很清净,有主宰,不会胡思乱想,你就是禅定。你看,菩萨六度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就能落实。所以各行各业都有菩萨,关键是你有没有觉悟。你当学生的,学生里有菩萨;当老师的,老师里有菩萨;做工人,工人有菩萨;做农民,农民有菩萨;做企业家,企业家的菩萨,都有,只要你能觉悟。所以佛法运用到我们生活当中是活活泼泼。

当然法藏比丘在这里示现的是出家的菩萨,出家也是做他的事业,做什么事业?弘法利生的事业,这是出家人的本分,所谓以弘法为家务,以度生为事业。当然首先自己得觉悟,你自己觉悟了,你才能够度众生;自己要是没觉悟,不仅不能度众生,可能会误导众生。

我们看到法藏比丘在这里发了无上菩提心之后,所谓无上菩提心,就是念念度众生的心,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他真干。经文里面说,『高才勇哲,与世超异』,高才勇哲是讲他的天赋非常好,他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久修善根,所以这一生遇到佛法,一遇到佛法他就真干真修,进步很快,天资又聪明,高才勇哲。这个一般人学不来,为什么?前世没有他修得那么好,当然跟他来比就有差距。不过佛法它是平等法,不管是你天资高还是天资低,只要你认真修学,都能够有成就。

《阿弥陀经》里面讲的十六位尊者,其中有一位叫周利盘陀伽,他就是天资很差很差,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比他好。他怎么差法?他是基本没有记忆力。他出家,出家得念咒子、念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念不会,教他一句经文,念了上句就忘了下句,念了下句忘了上句。最后大家都没辙了,就去报告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不能再让他出家了,他根本什么都不懂,笨得要命。释迦牟尼佛很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既然来了,那就是跟佛有缘,就能得度。所以就传给他两个字「笤帚」,就是扫地的那个笤帚、扫把,就让他念两个字,再多的不会,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念起来也费劲,人家教,教了笤忘了帚,教了帚忘了笤,这没办法了。教了老半天终于把他教会了,笤帚能念成串了,然后就让他天天扫地,念着笤帚笤帚。结果念着念着,他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结果后来就大悟,证果了,证了阿罗汉,这一下子智慧就现前,就通了。这个是什么?天资极差的,那是我们说的业障深重,这是因为过去生中吝法这么一个因缘。所以我们佛法可不能吝法,遇到有缘人应该多向他介绍,绝不能够留一手。本来可以多介绍点的,偏偏就留一点,这个就吝法,吝法将来就跟周利盘陀伽一个下场。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天资无论高低,只要你肯真干,都能够成就。

法藏比丘在这里他是「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世间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这是因为他过去生中修得好。我们讲三种布施具足,财布施他能得财的福报,无畏布施他能得健康长寿,法布施他能得聪明智慧。法藏比丘三种具足,财富,他是身为国王,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财富当然是应有尽有。而且他叫世饶王,那个国度是非常丰饶,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这么一个国家。身体也健康,那时候的人在世寿命四十二劫,可能还不止,这么长的寿命。一劫可不是年,一劫等于十二点七亿年,四十二劫这么个寿命,咱们地球人找不到,健康长寿。还有聪明智慧,高才勇哲,三种布施具足。

我们讲这三种果报,世间人都希求,那你要懂得修布施。你想希求财富,譬如说做企业的、经商的,没有一个不想要财富,财富怎么得来的?从布施中得来。你多布施,愈布施愈多,可千万不要害怕,我把这些都舍掉了,我就没钱了。不会,愈舍愈得。中国的文字讲舍得、舍得,你愈舍愈得,得了怎么办?得了你先别停在那,你还得舍,把你所得的还得舍。舍得两层意思,一个是讲舍了就能得,第二个你得了还得舍,舍你的所得,不断的得,还不断的舍,无有穷尽。

你想聪明智慧,法布施。流通佛法,弘扬佛法,佛法就是教人觉悟的,包括儒释道传统文化这都是智慧的教育,你要能讲,你就发心出来讲。你要不能讲,你印光盘、印书那都是一样法布施。现在还能够做网络,网站弘法那更方便了。

无畏布施就是你真正帮助病苦,帮助那些烦恼的人得以解脱。病苦,有的是身病,有的是心病,现代人得心病比身病更严重,现在的自杀率年年都在增长。人精神空虚,物质生活丰富,可是精神生活愈来愈痛苦,你要去帮助他解脱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你给他开导,这也是无畏布施。

果然你肯修三种布施,你这三种福报一定会很圆满,你看我们师父上人这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他在年轻的时候,既没有财,人家给他算命,说他四十五岁就得走,也没有地位。大概前生有点法布施,所以聪明还是有的,但是财和无畏布施比较少。结果学了佛之后,老师就教他努力修,修财布施怎么修?没有钱,先从一块钱、一毛钱开始布施,慢慢的愈布施愈多。布施到现在,他跟我们讲,每年经他手布施出去的,一千万美金。他也不知道钱怎么来的,你看多殊胜!健康长寿就更不用说,大家有目共睹,八十四岁高龄,精神体力赛过年轻人,天天讲经两个小时没问题。法布施那就更是不得了!天天讲经说法就是法布施,智慧高广。所以我看到了师父上人这个果报,我也很羡慕,我把大学的工作都辞掉了,教授不当了,来这里学着修三种布施。

我们发心弘扬佛法,护持佛法,这三种布施都具足。像我,我现在虽然没有财,工作舍掉了,没工资,但是我们在这努力学习佛法,弘扬佛法,这是内财布施,用身体,用体力,内财布施。内财布施,师父讲的,比外财布施更殊胜,你有钱你能拿钱出来,你未必能够干那个事,你要干那个事,你体力加上去,那你的布施就更圆满。所以我对自己的前途非常有信心,为什么?这是佛讲的,你肯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讲佛法让人解脱烦恼,这就是无畏布施。我将来也肯定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一点怀疑都没有。现在有那么一点感觉,我原来工作舍掉了,澳洲,我是在昆士兰大学做教授,有房子、有车、有高薪、有名位,现在舍掉了。把房子舍掉了,我到哪都有房子住。把汽车舍掉了,我到哪都有车坐,还不用自己开车。不用自己开车、不住自己的房子好,不操心,是自己的东西操心。现在没有钱,钱都舍掉了,我现在发现用不上钱。所以别人送我的红包,要供养我,我就转手把它放在功德箱里,拿去印光盘,我用不上,像古人讲的「置金银于无用之地」,这多潇洒自在!所以你真肯修,你就能得,这叫自在,看破放下就得自在。我这是小自在,师父那是大自在,我们先从小的做起,慢慢就能得大自在。

底下的经文,『信解明记,悉皆第一』。信在佛法里非常重要,《华严经》讲的「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想在佛法里成就,最关键的你要有信心,没有信心,佛法是修不成,它跟世间法不同。世间法做学问先怀疑,先提出一个英文叫hypothesis,一个假设前提,然后你去论证,看看这个前提成不成立,这假设是不是可以经过验证的,然后你才相信。佛法刚好不同,相反,你得先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修学不一样,信了之后,你才有解,才有行,才有证。信这里头学问很深,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里头我们看到他讲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六信。我们先讲两条,信自、信他,首先第一个信就是信自己。佛法这个信跟世间宗教的信不一样,宗教首先让你信神,信上帝,这是他们的前提条件。佛法讲的信,先是信自己,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本来是佛,《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信这个,这个是最重要的信,所以我们得直下承当。你要自己不信自己是佛,那你绝对不能成佛,你没有自信心。你得能够敢承当,你有可能成佛。包括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你首先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现在念佛求生净土,一定成佛,这是信自。

第二个才讲到信他,信他是指信释迦牟尼佛,这是他佛。我们净土宗还要信阿弥陀佛,佛佛道同,他们讲的这些道都是一样。这本经《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这里头也转述了阿弥陀佛的很多教诲,像这四十八大愿,这只《无量寿经》里有,其它的经典没有看到,这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佛绝不打妄语,都是讲真实语,所以我们要相信佛讲的确实是真的,决定无虚。然后你就老实听话真干,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佛是我们的老师,他是过来人,他已经成佛了,然后他把自己走过来的这条路这个经验教导给你。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里写得很清楚,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没有细细去读《阿弥陀经》,你都忽略了,没看到。释迦牟尼佛他自己说,「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行什么难事?就是行念佛成佛的难事,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本经里面,就是《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一样的,一部经,在《阿弥陀经》里讲说「行此难事」,那没有别的事,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然后再为诸众生说此难信之法,那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说得很明白,他也是行这个念佛成佛之事,然后把这个事也劝导众生,我们得信他。不仅释迦牟尼佛,我们看到十方诸佛都是劝导一切众生求生净土。《阿弥陀经》里讲的六方佛赞,本经《无量寿经》讲十方佛赞,十方所有的佛都劝导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得相信。老师是过来人,我们不相信他,相信谁?往往我们凡夫对于老师总是有怀疑,用自己的心量,自己的境界,来量度老师的境界,总以为老师跟我们差不多。我们自己很多烦恼,我们说话不诚信,我们以为老师也是跟我差不多,教导我们只是说得好听而已。这是什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不仅得不到利益,反而有罪过,怎么能这样看低老师?用这种心态学习,真的佛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

反过来你要真信,你的老师真的就是佛。像我,我相信师父上人就是佛。别人说你怎么能这么说?他不是佛。你不相信是你的事,你不相信,那他对你就是凡夫;我相信,他对我就是佛,一切法由心想生,我死心塌地相信他。这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的,为人弟子怎么样?「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做学生的把老师看作佛,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我真信,他对我就是佛,我心想生。所以你是不是真得利益,真的就看你的诚敬心。等你相信这一切众生都是佛的时候,你就成佛,十信心满,你就成佛。成了佛的人都讲一切众生是佛,《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佛一成佛就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心目中所有众生就是佛,他信,他是证得了,当然他是真信。我们没证得,还不能叫真信,但是我们有个正信,起码能说服自己,我肯这么信,那利益也不小。

所以能信了之后,你才能解,这个解不是研究。用研究,那世间做学问是用研究。我以前就是搞学问的,在大学里当教授,每天要想着怎么教课,怎么写文章发表论文,干这个离不开研究,得用心意识。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真智慧,为什么?它落在你的心意识里头。学佛法完全用不同的套路,不能研究。不能研究我怎么学?就是让你直下去承当。譬如说我们读经,这部《无量寿经》读,要不要说先把它研究明白才读?不需要,你拿起来就读,从「如是我闻」一直读到最后「信受奉行」,一遍读完再一遍。读了不明白怎么办?没要紧,不明白你也照读。一遍不明白读十遍,十遍不明白读一百遍,一百遍不明白读一千遍,也能就明白了。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思自然就涌出来。那个意思是不是你想出来的?不是,它自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那个叫悟出来的,不是想出来,是你的心清净了以后,智慧自然就现起来。那不是靠你的推理研究搞出来的,搞出来的那个不是真智慧。所以这部经你现在开始读,一直读,随着你的境界不断的往上提升,那个意思愈来愈深刻。

这经我已经读了十多年,我现在还是天天读,读之不厌,真的我这一生从来没看过一本书有读《无量寿经》读得这么多遍,读了几千遍还在读。我想读到什么时候为止?真的得读到成佛为止。随着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意思愈来愈深,愈来愈广,说明这经里面有没有意思?经里面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它是死的,定在那,你只能有一个意思,那你最多读一遍,了解意思就完了。像现在人看报纸,看完新闻,这意思明白了,你也不会再看第二遍。有没有人说拿着报纸一天成天在那读,读那条新闻读上一百遍、一千遍的,有没有?没有,它就那个意思,一遍也就够了。《无量寿经》佛经可不同,佛经是佛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智慧,清净心里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心就不清净,就染污了。佛是清净心流露出来的智慧,你也得用清净心去接受,你也不能想他是什么意思,你想出来的意思肯定不是佛的意思。所以读经是什么?修我们的清净心,有了清净心,别人一问,你就懂得讲,那是什么?根据他的情况,你对症下药,对机说法。

讲《无量寿经》,你看我们师父讲了二十多年,从一九八几年开始讲,讲到现在二十多年,讲了头尾三十多遍,包括「大意」,包括「菁华」等等,大大小小讲了三十多遍。现在我就看他这些不同的版本里面讲得都不太一样,在台北华藏讲的,跟在美国达拉斯讲的就不一样,在香港讲的也不一样,这经文怎么可以讲出不同的意思来?明白了,因为对象不同。你要对谁讲,那就讲不同的意思,为了让他能得到利益,也证明经本身没有意思,所以你能讲出无量义。师父自己也是清净心,佛这个经也是清净心流露的,所以一对众生的机,他就能讲出不同的意思。所以我一看,这么多的这些意思不同,每一个意思都很好,真有必要把它会集在一起。像《无量寿经》我们现在读的这个版本是会集本,那是什么?佛也讲过多次《无量寿经》,总共史上翻译了十二次,留下五个原译本,七种已经失散,五种版本,夏莲居老居士把这个意思会集在一起。我想师父老人家他讲经这个讲记也得要会集,要不然你这个意思漏,这里讲到的,那里没讲到,你就得把它会集起来,让大家去自己体会经文的意思。

所以这个「信解」,解绝对不能用研究,要修清净心。所以读经的时候,就是你专心读,不要打妄念,不要想经里是什么意思,就是这样读,不要读错,不要读漏就行。一遍一遍的读,就有开悟的可能,信解。「明记」,明就是明了,这是讲智能,记是记忆,不会忘记。法藏比丘记忆力很强,跟周利盘陀伽正好相反,佛讲过一遍,他全都能记住,一生不忘。「悉皆第一」,信、解、明、记这四样都是第一,在世间自在王如来会下所有的学生当中,他是最优秀,真正是佛的传人。不仅是佛的传人,真的我们以后看到,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世间自在王如来。所以阿弥陀佛成佛了,诸佛赞叹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我们再看底下经文,『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前面讲的信解明记,这是讲他天资好,品学兼优,超过其它同学,这都是讲一般的状况。可是这一句经文,「又有殊胜行愿」,这就比其它学生更特殊,殊胜的行愿,就是后面我们看到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这其它学生没有。他要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力推动他,所以他的修学特别精进。及念慧力,念和慧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五根五力中间的两条。三十七道品我过去讲过一遍,讲了三十六个小时,比较详细的介绍七科,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加起来正好三十七科,三十七道品。这里讲的念和慧,是五根、五力里面的条目,五根五力它的条目是一样的,都是信、进、念、定、慧。信是讲我们的信心;进是精进;念这是我们的正念;还有定慧,定是定力,慧是慧力,慧根、慧力。根是基础,就像树有了根,它能够禁得起风雨的吹打,就有力能够抗衡风雨。

要知道,五根、五力前面有三科,这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整个佛法修学的总纲领,一切的法门、一切宗派都不能离开三十七道品,净土宗也不例外。你问,有些不认识字的老太太,她们念阿弥陀佛,念到最后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她也没学过什么三十七道品,她怎么能成就?其实她虽然没学过三十七道品的这些文字,可是你仔细观察一下她的行持,她老实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她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她三十七道品圆满了。所以我们要修真的,重视实质,不是搞佛学研究。对于知识分子,确确实实需要讲点佛学常识,这也是摄受,摄受他们来学。知道佛法里面有非常完整系统的教理,知识分子学起来来劲,这是什么?度化这种、接引这种根机的人。像我这种人(知识分子),就得学。因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像那老太太那样老实,教你念佛你就一直念到底不打闲岔,也不去问,不问个所以然,就这么一直念到底,她成功了。我们这个都是属于劣根性,比不上别人,只好学,学通了,学懂了,明白了,你就开始真干。

五根、五力,刚才讲的前面有三科,前面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展开来讲,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请一个「三十七道品」的光盘,细细去听。这个四念处就是讲智慧,教我们看破,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行无常、观法无我,这四念处,这都是什么?看破,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四念处。看破了之后,你才能够放下。四正勤是断恶修善,很精勤的断恶修善,所谓「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已经犯了恶的就断掉,没有生的恶不能再让它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要保持。这就是四正勤,就是断恶修善,这是放下恶业。

四如意足?这是你放下烦恼,所谓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也叫念如意足)、还有思惟如意足(就是慧如意足)。这个就不展开了,这就是讲放下。所以四念处是看破,四正勤是精进的断恶修善,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你才能如意,如意是自在。真正做到这一点,你这五根五力就有基础,那才能够扎实。

所以法藏比丘在这里是「及念慧力」,他已经做到五根五力。这个念慧力,这是五力,五根都做圆满了。我们问,到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够说需要把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也做到?那是,你要到极乐世界之前,你得先做到。到了极乐世界,直接就是修五根五力。你看《阿弥陀经》上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心、八圣道分」那是后面四科。前面三科?前面三科在极乐世界之前你就得修圆满,否则你就去不了极乐世界,所以前面是扎根,我们师父讲的断恶修善就是扎根。然后你还得看破放下,四正勤就是断恶修善,加上四念处、四如意足是看破放下。你想想,你不断恶修善,你怎么可能去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不善,你不能跟他们在一起。你不能看破放下,你舍不得这个世界,你对这个世界很贪恋,很计较,放不下,那你也不能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到了极乐世界,前面三科都圆满了,从五根、五力开始修,要懂得这个道理。

法藏比丘在这里也就是真的跟极乐世界的菩萨都是一样的,这前面三科圆满了,后面直接就是五根五力,他的道心坚固。后面讲的,他用「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让他的菩提心不断增上,他不会懈怠。而且「坚固不动」,修行他只进不退,他不退转。我们想想为什么修行会退转?道心不够坚固,古德讲的「露水道心」,像露水一样,一会儿就干了,没了。

我们以前也这么过来的,也有不少同修跟我一样,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很勇猛。那时候我记得一九九七年,我还在达拉斯,我还在美国读博士,见到了师父上人,师父老人家送我一套《华严经》,鼓励我去读《华严》,他说你这一辈子能从头到尾读一遍,也很殊胜。我当时就发了愿,我要跟师父学《华严经》,回去就要读《华严》,送我精装本五册,这么高这么一大沓。回到学校宿舍关起门来读,师父讲一天读八小时,大概读两个礼拜能读完,好,那就读。结果读第一天下来,有点累了;第二天下来不行了,困了,读着读着怎么眼皮就往下耷拉;第三天再读不下去,就中断了。这是什么?露水道心,不能够像法藏比丘那样坚固不动。如果真是每个人都能坚固不动,那早成就了。

我们这个世界这么多众生都在学佛,为什么成就的人少?当然一个是退缘很多,外面诱惑,引诱的特别多。境界一变动,我们的心就跟着动摇,不能安住在道上。内心的烦恼又多,外面境界又诱惑,这一对上,那就完了,退转。所以在娑婆世界修行难,十进九退,进一步,得退九步。以前有一个什么扭秧歌的舞蹈,是进一步退两步的,我们修行是进一步退九步。所以成就的难,堕落容易,为什么要求生净土?就是因为这样,在这个世界要成就太难太难了!一定要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就永不退转,个个都是「以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那是什么?一个,极乐世界没有退缘,全是帮助你增上的,再加上阿弥陀佛加持,还有很多的这些上善之人跟你做同修道友,所以你只进不退。

再看经文,『修行精进,无能踰者』,这是赞叹法藏比丘,他出家之后那是认真修行,精进不退,他的精进程度超过了所有的同学。无能踰者,这个踰就是超越,没有人能超越他。所以怪不得他成佛了之后,没有一尊佛能超过他,就是因为他在因地上修行也是无能踰者,有这个因,自然有这个果,所以这是我们应当效法、学习。他这样的修行精进,不是为自己,都是为众生。自己早一天成就,众生就早一天离苦得乐,这是大慈悲心、殊胜行愿在推动他。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

先看到这。这里是讲他具体的成就,经过精进的修行之后,他发起大愿,所以『往诣佛所』,这是到老师那里,他的老师是世间自在王佛。向佛先行礼,『顶礼长跪,向佛合掌』,这是最敬礼,表示对老师的恭敬。学生能不能够成就,关键在他有没有尊师重道,对老师是不是有十足的恭敬心。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法藏比丘在这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为什么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他对老师恭敬,见到老师,行这么大礼。这种礼是恭敬心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的傲慢。见到老师不能行礼,这是内心有傲慢。肯定是诚于中而形于外,你心中有什么样的念头,你外面表现就有什么样的礼节。

老师选学生也是从这上面看,看这学生对老师恭敬程度如何。不是老师希望学生恭敬自己,如果是希望学生恭敬自己,这个老师就不是什么很好的老师,他还有名利心。他看这学生有恭敬心,知道这学生将来也能成就。老师自己不需要人家恭敬,但是他要选学生,他得栽培那个真正能成就的学生,就是看尊师重道。尊师的人才重道,不尊师的人肯定不重道,不重道他怎么能成道?要知道,师道建立在孝道基础上。所以老师选学生,从什么人当中选?从孝子那里选。所谓做老师的传人,他能得老师的道,必定本身他是个大孝子,因为师道建立在孝道基础上。他对父母能够恭敬、孝敬,他对老师自然他那个恭敬心是真的,不是假的。对父母不恭敬,傲慢无礼,对老师显出那个恭敬的样子,那假的,不是真的,那可能是这老师很有名望,所以他特别恭敬,可是他不会真正的学。

这里长跪、合掌,这是古印度最敬礼,长跪又叫胡跪,就是右膝着地,单膝着地。不是我们中国人那种双膝跪地,他一个膝盖着地,为什么要这么跪?这都是表法的意思,表示随时可以站起来服务于老师,老师一有需要,你可以非常敏捷迅速的去站起来做,所以单膝跪,站起来方便。「向佛合掌」,合掌,十指并拢合掌,代表什么?一心。手指张开这样合掌就是你的心是散乱的,十指连心。你这心一心一意就是肯定手指都合在一起,表示什么?一心一意接受老师的教诲。

底下『即以伽陀赞佛』,「伽陀」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是孤起颂,这个颂是赞颂,类似中国的诗歌,它一首一首的。中国的诗歌比较讲求押韵,讲求平仄,但是印度梵文他们的偈颂比较的活泼,不太讲求平仄对仗,所以叫偈颂。这个偈颂往往在经文里看到很多,你看本经就有三处有偈颂。有一种颂叫重颂,有一种叫孤起颂。什么叫重颂?就是佛在前面经文里面,就叫长行文,长行文里面已经讲过的意思,后面再用偈颂的形式再复述一遍,为什么?因为偈颂它是诗歌的体裁,而且言简意赅,读起来比较容易记忆,这是方便我们学习,让我们记得住。还有一种情况是佛在讲经的时候,上课,讲经也是像学校上课一样,但是它跟学校上课不一样,在于学校的上课它是有固定的学生,一起上课一起下课,可是佛讲经他不能固定,这些听众想什么时候来,随时都欢迎,肯定有个先来的有后到的。后来的那些人,前面的就没听到,佛很慈悲,为了让这些后来的也能听到,所以在讲完长行的经文之后,后面还要用偈颂的形式把这前面的意思大意再讲一遍,让后面的人也听到完整的意思,这是佛的慈悲。所以有重颂,重复的意思。

这里的这个偈颂不是重颂,是叫孤起颂,就是前面没有讲过这个意思,这个就是新讲的意思,叫孤起颂。这个是七言颂,每一句有七个字。每一首是四句,总共有十首,我们可以分成三个段落。前面两首偈子是赞佛的,赞法藏比丘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赞佛的意思是学生对老师感恩戴德的意思。后面第三首到第九首,是法藏比丘的发愿,表达自己修学的愿望。最后一首偈子是求佛给他做证明,自己发的愿是真的,绝没有妄语,请佛来证明。我们来看这个孤起颂的经文:

【颂曰。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这是第一首,是赞佛光明相好。相好,用我们现在话来讲是他的仪表、仪容。『如来微妙色端严』,色就是他的色相,端是端正,严是庄严。佛的相貌非常的美好庄严,我们现在话来讲,他是美男子。美貌是福德,相貌美自然别人看了就喜欢,就愿意亲近。佛他是福德智慧二足尊,都圆满了,所以他的相好是一切世间众生都比不上的。这也是他接引众生的一个手段,众生看到佛的样子这么样的庄严,他也就来跟着佛学习。《楞严经》里面阿难尊者怎么出家的?经里面记载,是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好庄严,他就感觉到这个相绝对不是父母天生的,肯定是后天修成的,所以阿难尊者也要跟佛出家,要修佛的相好。你看佛摄受众生。

我们师父他相貌也很庄严。在几年前我们在澳洲的时候,有一次当地有一个护法要请师父吃饭,说要亲近一下师父,她有个酒店,请师父到她酒店去应供,请悟行法师来安排。悟行法师,「好吧,妳想亲近师父,正好有这个因缘可以让妳亲近亲近师父。」结果她跟师父吃饭的时候,她一直就盯着师父的脸,这是一位女众,年纪也是有六十多岁,一直看着师父的脸。结果大家说「妳要吃饭吃饭」,她说「师父怎么天生丽质?」大家说,「不能用天生丽质这个词,怎么能说师父天生丽质?应该说相好庄严」。因为她看到师父的脸白里透红,又没有用什么任何的化妆品,结果有这么好的一个皮肤,她看到都呆了,她自己的皮肤都比不上,所以对师父特别佩服。所以对师父佩服什么样的人都有,反正自己的相好本身也是接引众生的一个手段。师父所到之处,问他最多的一个问题,大家都问的,就是什么?「师父你身体这么好,怎么保养的」?大家都羡慕师父的健康,那个体质。所以这是修学的一个成果,你还没有开始讲经说法之前,你得把成果先亮给别人看,让大家佩服。

底下讲到『一切世间无有等』,佛的相好庄严,一切世间都不能跟他相比,这是佛智慧福报圆满。这个世间的人他喜欢什么样的相貌,佛就示现他最喜欢的相貌,他认为这样的相貌最有福,他就现这个相貌给你。所以在这个世间,他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世间人觉得这个相真的是最福的相,看到佛真的都圆满。在不同的地区,佛就现不同的相,譬如说在西藏那个地区现的相,佛菩萨的像,跟在汉族地区佛像就不一样。你看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相那都是非常美丽的,让人觉得和蔼可亲。你要去西藏密藏里面的观世音菩萨,那个相貌脸是青的,有红的,看起来都挺恐怖的。还有一些其它的护法菩萨,张牙舞爪,青面獠牙,看起来很恐怖,为什么?因为每个民族他所崇尚的相的标准不一样。西藏的人他们游牧民族,好斗,他要是看到中国汉族这里头的那些这么温柔这么善良的相,他反而看不起。他喜欢什么?那种很狠的那种相。所以佛菩萨在他那里示现,你狠,我比你更狠,让你佩服。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所现的相都是你心目中最崇拜的相,这样你才能跟他学。所以一切世间没有能比得上佛的相貌。

底下说,『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这是赞叹佛的智慧光明,佛有光明,佛放光。佛的光有两种,一种是身光,他平时不放光他也有光;另外一种是他放光,这些都属于形相上的光。还有一种,这个光明也代表智慧,佛的智慧也是无量,广大无边。所以这里说「光明无量照十方」,这个两种意思都有,既是指他的光明,也指他的智慧。「日月火珠皆匿曜」,日月就是指太阳、月亮。这些火珠,星星、所有的发光体,包括我们世间一切的宝物可以放光的,跟佛光比起来都远远不如。佛的光明就好像太阳光,这些日月火珠的光明,就好像在太阳光底下点一个蜡烛,那个光显不出来。皆匿曜,就是被佛的光给覆盖住了。佛的光明跟日月的光明不一样,太阳光它光是很亮,但是很刺眼,夏天的这种太阳光很烤人。可是佛光虽然很亮,但是绝对不刺眼,非常柔和,让我们在这佛光当中心就清净,生起善念,没有恶念。这个光是性德之光,自性里面透出来的光明。佛已经圆满的证得自性,所以性德光明一点都没有障碍。其实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是这样,性德中的光明都是这样,可以无量照十方,可是现在不显了,为什么不显?因为我们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些烦恼把这个自性光明给埋藏住,自性光明反而匿曜。所以这些光明德能,全是我们自性中本有,不是佛独有。我们再看底下一首: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这前面一首偈子是赞叹佛的色相光明,这里这一首是赞叹佛的德能慈悲。『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这是讲他讲经说法。佛的慈悲表现在他讲经说法度化众生,因为众生之所以有苦,正是因为迷惑颠倒,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迷惑就造业,造业就要受报,受报就有苦。所以佛度化众生,就是让我们觉悟,让我们从迷惑颠倒中回头。所以佛来到世间,肯定都是从事讲经说法的行业。

这里佛的能力不可思议,世尊就是佛,能演一音声,这是经中所说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讲经特别的有意思,他讲的话,一讲出来,底下听众,不管是这些众生从哪来的,有人道的,有鬼神,有天人,还有其它法界的,他们都能够听得明白。他们自己都讲不同的语言,可是佛讲这一个语言他都能听懂,不用翻译。现在我们讲《无量寿经》,礼拜一、三、五得讲国语,礼拜二、四、六得讲粤语,为什么?我讲国语的时候,香港人讲粤语的,就听不懂。我讲粤语,讲国语的人又听不懂,所以就得分两次讲。我就不能够做到能以一音声,众生随类各得解,佛就有这个能耐。现在科技也发达,确确实实有翻译机,像联合国开会,他们也会用翻译机。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区,讲不同的语言,他们都戴着耳机,然后翻译机给他翻译,他就听到自己的语言,但是这样的翻译总是比不上别人亲口说得好。佛不需要借用任何的科学仪器,就是一音说法,所有的众生听到都是自己本国的语言,而且还自己的地道的土音,他听得非常亲切。「有情各各随类解」,这有情众生,不管是哪一道来的,这不仅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还有不同道的,有饿鬼道的,有畜生道的,天龙就是畜生道,还有天道的,还有他方世界来的,他们听到都能理解,都能够在佛教诲下开悟。这就是真的不可思议,佛的妙音,这都是性德起用,自性本来具足万德万能。

后面这一句,『又能现一妙色身』,这是讲佛应化身不可思议。现一妙色身,妙色身是讲他的报身,也是讲法身,法身、报身都是妙。『普使众生随类见』,这是讲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法、报、化。法身、报身,众生一般看不到,能看得到的是应化身。佛应化在世间,让众生看到的这个应化身,就是随着众生的心,现出他们所喜欢的相。佛自己没有一定的身相,所以能现无量相。所以中国人看的佛像就像中国人,外国人看的佛像也像个外国人。所以佛教传入中国来之后,中国人打造的佛像,都是跟中国人一样,脸是很圆满。你要去泰国看那个佛像,下巴尖尖的,跟他们泰国人很相像。韩国人造的佛像跟韩国人很像,日本人造的像跟日本人很像。对不对?对,确实是这样的。佛教传到哪,都本土化、现代化,随着众生心,现所知量。现在佛教传到美国去,就得要造出他们美国人的那个样子,这才能够度美国人。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用的建筑都是用中国宫廷式的建筑,佛教的寺院都是琉璃飞瓦,都是宫廷一样的建筑,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对皇帝最尊敬,皇帝迎请来的国师,住的宫殿也要跟皇帝的一样,寺庙都采用宫殿式的建筑。这个跟泰国的,跟缅甸、跟那些小乘国家的寺院就不一样。

我们师父在美国住了十五年,在那里把净宗带到美国去,可以说是美国净宗初祖。别人问师父,我们要建道场建什么样子?师父说,一定要建得像白宫那个样子,不能建得中国宫殿式的,为什么?美国人觉得你这是中国古代的东西,拿到我们这儿现代的美国怎么可能适用?他不能够生信心和尊敬心。他尊敬什么?白宫,那是总统府。所以就真的,洛杉矶净宗学会,它那个道场就真的像个小白宫,这是本土化、现代化。这个是赞佛,赞佛完了,法藏比丘就向他的老师报告自己修学的愿望。底下是从第三首到第九首,是表达他的心愿,我们一首一首来看: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这是第一首,这是法藏比丘报告他的修学心得。他在前面我们看到,他是「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修行精进,无能踰者」。他修行有什么心得?他在这里跟他的老师,也是跟大众汇报。这里讲到说『愿我得佛清净声』,他发愿立志成佛。学佛的人立志很重要,你要立志做什么?我们步入佛门,别人问你,你来这里干什么的?你能不能说「我来这儿是学成佛的」?如果你真有这样的大愿,你的成就就很高。法藏比丘在这里开始表达自己的愿望,就说自己想成佛,愿我得佛清净声,愿自己像佛一样,得佛清净的音声。为什么要得清净音声?为了度化众生,音声是教学的手段。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楞严经》里面文殊菩萨拣选圆通,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应该听,听就能够听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他用什么?用音声做佛事。他没有著书立说,他没有写东西,他是什么?每天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天天不间断。在他会下成就的人很多很多。他为什么不写书,他要讲?

这就是因为我们众生耳根利,听能听明白,要你看你未必能看明白。所以大家来听经,听经是一个很好的修学方法,你就能明白。教你回去读经未必能看明白,听就明白了,耳根最利。

法藏比丘在这里发愿成佛,成佛就是为了用法音,清净法音来弘扬佛法。而且所度的对象,这里讲的,普及无边界。法藏比丘心量特别大,他不是只要度一个世界的众生,或者几个世界,他是无量无边的世界,无边界,整个宇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法藏比丘要去度的对象,这是他心量之广大。

底下讲『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他所宣扬的内容是什么?这讲佛法。讲佛法,佛佛道同,所有的佛讲的都是一个道理。所以佛法概括起来讲什么?就是戒定慧三学。这里说「宣扬戒定精进门」,三学里面戒定慧他讲了前面两条,当然也就涵盖了慧。这个精进门,实际上也是讲六度,菩萨六度,精进是其中一条。当然戒和定也是六度当中有的,持戒、禅定,所以这是讲什么?三学六度,这是佛法。三学里面持戒、得定、开智能,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所以法藏比丘在这里特别强调戒定,因为慧是自然而然,你有了戒定自然就开慧。智慧不用学,你得了定,得定的清净心起作用,这就是智慧。所以我们功夫用在戒和定,戒就是守规矩。学佛的人要知道,戒是最重要的基础,戒为无上菩提本。如果没有戒律,佛法也就不存在,虽然有经典在,那也是有跟没有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佛法住世,最重要的自己持戒修行,世上还有人持戒,佛法就没有灭。戒一般来讲有三种,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一般来讲,律仪戒,佛制定的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这都是明文规定,这一定要持守。

最根本的五戒,这叫根本戒。如果一个学佛弟子不守五戒,那他学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五戒是什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每一个学佛弟子,必须严格遵守。前面四条杀盗淫妄,这四条叫性罪,性戒,为什么?就是你即使没有受过五戒,你犯了这四条也是犯罪,还是一样有果报,不管受不受戒都要有。当然受了戒还犯,那是罪上加罪,明知还故犯,罪加一等。第五条是酒戒,那是属于遮戒,就是防范。我们喝了酒容易乱性,没有智慧就容易犯杀盗淫妄,所以佛不让我们喝酒,就是怕我们犯杀盗淫妄。懂得这个道理,最重要的前面四条,根本重罪,一定要防范。譬如说杀生,杀生戒,不仅不能够杀害一切生命,人不能杀,动物也不能杀,昆虫蚂蚁都不能杀。那你问堕胎是不是杀生?当然堕胎是杀生,胎儿也是生命,不仅是杀生,是杀人,不仅是杀人,杀自己的亲生骨肉,那个罪是特别的重,杀业、杀生当中最重的一个罪业。杀,包括的范围太广了。

所以戒,现在讲经的人比较多,讲戒的人很少,希望我们将来真的要多讲讲戒,为什么?戒要是持不好,学佛是假的,佛法也不能兴旺。我们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五戒没做到,也是枉然。这个要细细的讲,譬如说杀生,包括范围太广,你譬如说吃肉算不算?那不是我杀的,别人杀好给我吃的。他为你杀的,你当然也就有罪。你说他不是为我杀的,我是到市场买那些三净肉,那算不算是杀生?当然那肉是杀生得来的,所以跟你也有连带关系。你不吃,他也就不宰了。你要吃,牠就得找你讨债。所以只是杀业的轻重有所不同,杀都有连带的关系。吃肉本身也跟杀业有关,世上为什么有刀兵劫,有这么多灾难?就是因为有杀业。你能吃素,你就跟这个世上的杀业绝缘了,将来世界有灾难,你可以不用受。当然再进一步讲,杀生是伤害一切众生,不一定说伤害他的身命才叫杀生,伤害他的心情,让他生烦恼,你恼害他,那也是杀生。你让人生气生一场,那等于让他等于是寿命短了好几年,这你不等于让他慢性自杀?这都是杀生有关。所以彻底要把杀心放下,清除干净,就是内心里面没有丝毫恼害众生的念头,你这条戒才能说持得清净,你就想想。

偷盗、邪淫、妄语都是这样的。如果我内心里面还有想占人便宜的念头,这个工作不错,我可以多占点便宜,让别人吃亏,这就是偷盗。邪淫,不一定说真正做出这样的行为,念头有一念不正,心上已经犯了,这个业果也是注定。妄语也是,妄语是不诚实,可能未必说出妄语来,但是心已经有欺心,要欺骗众生的这个念头,这都是属于妄语。最明显的,咱们修行人天天在佛菩萨面前祷告,发愿自己断恶修善,结果刚发完愿之后,看到人家做的事不让自己满意,就生气,就骂人,你这不是欺骗佛菩萨吗?你这不是天天在佛菩萨面前打妄语吗?欺骗人都有罪,那欺骗佛菩萨罪加一等,你就想想这些戒律。这四条根本戒,你要真持得好,你真的就是世上的圣人,所以一定要努力去持。这是属于律仪戒。

当然还有善法戒,还有饶益有情戒,饶益有情就是对众生有利益的,摄善法戒就是凡是善事我们都应该做,不做是不应该的,不做就是犯戒。律仪戒是止持,这些坏事我们不能做,这是止持。但是遇到好事你要是不做,你也是犯戒,所以戒是很广泛的。饶益有情戒,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都得做。你看师父上人到现在这么高龄,他还要在全世界四处奔走,去倡导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推动团结宗教的工作,倡导世界和平,这就是饶益有情戒。这个事情如果你见到了你不去做,对大乘菩萨来讲这也是犯戒。菩萨戒它包括止持和作持,该做的没做,那也是犯戒,应该利益众生的事情你没有去尽心尽力做到,那就菩萨戒上就说犯了戒。所以戒定精进门,包括范围很广。你真正持戒持好了,你定就修得好,持戒有功,得定就是德。得定了,你自自然然就开慧。

底下说的精进门也是很重要的,六度里面这里单举出精进这一条,意思很深。学佛要成就,精进最重要,菩萨善根里面唯一就是精进。世间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没有三毒烦恼就是三善根。出世间菩萨善根就是唯一精进。我们学佛,有的人成就快,有的人成就慢,为什么?就是在精进的问题上他没做到。我们师父反复强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要想成就,掌握几个原则,第一个,跟一个老师学,这叫师承,遵守老师的教诫。持戒广义的,特别包括遵守师诫,老师教诫,遵守多少年?五年,古代规定五年学戒。我们现在时间要拉长,因为什么?根性比较差。像我们师父他跟老师学十年,我自己就跟着一个老师,如果从头算起,我十九岁开始听师父经教,到现在十八年,没换过老师,真的从头到尾就听一个老师学。像我这种根性恐怕又得double,得二十年,遵守老师教诫。

还需要什么?一门深入,学一部经。前面说有戒定的基础,就是你把根扎好。师父让我们三年扎根,扎四个根,我现在已经扎了四年,现在师父才让我一门深入《无量寿经》,这是一门。学多少年?我现在打算至少学十年,十年用在一部经上,这是精进,这才有可能开悟,你才是「通达甚深微妙法」,这就是开悟。如果不从精进上下功夫,你学得很杂,什么都学,什么经都看,什么的老师都听,那不叫精进,叫杂进,叫乱进,这个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通达甚深微妙法,从精进中来。这个甚深微妙法是什么?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个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三藏十二部,莲池大师说,都让给他人悟,他到晚年就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什么?他得到了甚深微妙法,一切经论指归都是指归净土。所以我们很幸运,得到这一部甚深微妙法《无量寿经》,只要老实真干,一门深入,你这一生也决定成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法师、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生病时能吃几天肉做补充吗

生病时能吃几天肉做补充吗

生病时能吃几天肉做补充吗问:我看到有一些人持素很长。但是,当生病时,认为身体很虚弱,就吃几天肉做为补充。有必要吗。答:当生病时,身体的吸收能力很差不是说吃点肉作为药物就能吸收。因为,你已习惯持素。身...

从乞丐老妈和难陀女佛前供灯风吹不灭得到的自省

从乞丐老妈和难陀女佛前供灯风吹不灭得到的自省

供灯是我经常做的一件事。今天我看到两则佛前供灯的故事,仔细反省自己的心行,顿觉惭愧无比。1古印度时有位国王,迎请佛陀来应供。为了显示他的国力强盛和虔诚,他在皇宫前的一座山上点满了灯。这时,一位乞丐老...

漫步大理古城:素食 素心 素生活 | 舒心慢活

漫步大理古城:素食 素心 素生活 | 舒心慢活

还没有来大理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过,大理——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云南梦,或早或晚,我们都将登陆那块土地。背上行囊,去昆明感受迎面扑来的清风;去西双版纳品尝新鲜的水果;去丽江享...

坏人可不可以度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傅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

净土法门法语:修念佛法门真的能带业往生吗?

净土法门法语:修念佛法门真的能带业往生吗?

1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修念佛法门,不必破无明烦恼(妄想),不必断见思烦恼(执着),这一句佛号能降伏烦恼,能把烦恼压住,就能带业往生。2 带业往生是佛说的,但是佛在经上讲,“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新...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五章:大乘佛法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五章:大乘佛法

第五章:大乘佛法话说在鸠摩罗什未成名之前,以萨多为首的五位论师是剡宝国国王的座上宾。国内每遇盛典,都由他们主持,因之,他们除了有优厚的报酬,还享有盛誉。当有天鸠摩罗什的种种传闻在剡宝国盛传之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