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支道林 (都城名士 山林玄僧)

支道林 (都城名士 山林玄僧)

名士王濛卧病在床,吩咐仆人:无论亲疏远近,都不许通报。一日,仆人小心翼翼跑进来道:

有一异人在门口,不敢不来禀报。

哈哈!这一定是林公,快请!

这异人便是东晋时候往还于都市与山林、交游于名士与僧众间的高僧支道林。

支道林本姓关,河南人,幼年随南渡的家人离开祸乱横生的北方来到江南。因家中世代信佛,他又聪明灵透,所以很早就悟到非常之理。他曾隐居在余杭山中,钻研经书,数年之后,便卓然独拨,见解出众。二十五岁时,他剃发出家。

初入京城,刚一打进以谈玄说道为务的名士圈,他便很受王濛看重,评论道:参悟玄理的功力,比王弼毫不逊色。殷融常叹息,卫玠死后,论精神气韵,后世尚无人能比。一见支道林便叹道:真如重见卫氏。一时名士谢安、王洽、刘恢、殷浩、许恂、郗超、孙绰等都纷纷与他结交。在京多年,留下许多风流韵事。

支道林为人大方,升座讲经,只标举大义,辞章文句就不免有所遗落,拘守经文者便讥讽他鄙陋无知,谢安却极力称赞:林公说法,正如九方皋相马一样,只看其骏逸与否,而忽略其毛色是黑是黄。支道林与诸人谈学问,妙语如珠。褚季野说:北方人的学问,深厚广博。孙安国接着道:南方人的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说:圣贤就不用说了。自中等人以下,北方人读书,如站在显豁处观月,南方人的学问,如隔着窗子看太阳。谢玄守父丧,支道林前去找他,直到傍晚才回来,有人在路上碰见问他,他说:今天与谢公算是畅谈了一次。 谈玄的兴趣已将守丧的礼法挤到角落里了。众人谈得最多的,还是《庄子》。支道林、许恂、谢安集会王濛家,谢安对众人说:今天可谓雅会,时光难,这种集会本来不易,你我应当畅谈一番,以表心意。许问主人:有《庄子》吗?王濛捧出,随手翻出《渔父》一篇。谢看后,便让众人阐发。支道林先来,说了七百余言,叙述精丽,才藻出众,众人无不称善。诸人说完,谢问:诸位还有可说的么?众人答道:今天的谈论,不会不把话说完。谢安于是稍驳众人所说,便自述己见,洋洋万言,文才高超,意气洒脱自如。支听完笑着说:君所说畅达无滞,所以才如此佳妙!此情此景,令后人追怀感慨不尽。

支道林虽是僧人,对《庄子》却精熟无比,《庄子逍遥游》一向被认为难解,名士们钻研体味,总不能超出向秀、郭象的水平。这两人以为,万物各任其性,各当其分,无论是芸芸俗物还是圣贤,是有待于外物还是相反,都是逍遥。支道林以佛理来解释,便卓然独立。他的解释基于英其《即色论》,认为外物没有自性,虽然存在仍然是空,只是人生执着,外物才有。那么,只有对外物不起执着之心,顺应外物而又超然物外,物物而不物于物,悠然无待,畅游于无穷放浪之境,才能求得至上的满足,才能叫做逍遥。此说标新立异,被称为支理。一次,支道林与刘系之谈起来,刘以向、郭所注为本,说:万物各适其性,便是逍遥。支遁说:不对。夏桀、盗跖都以残害生命为本性,照你的说法,他们也算是逍遥了。名学宿儒,无不叹服。

然而在以言立身的圈子里,也少不了勾心斗角与争名夺誉。他曾委婉地劝许询不要为难对手: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但他自己也难免于此。他与王坦之不睦,王说他与人论辩,虚诈不实,他反唇相讥:戴着肮脏的破帽,穿着粗布单衣,挟着《左传》,跟在郑玄屁股后跑,什么机关报尘垢皮囊!王又作《沙门不得为高士论》,讽刺他不够高士资格:高士必能心意畅适,沙门虽说处于俗世之外,却更被教规所缚,性情根本不能自由自在。如此之类,不一而足。

也许因为厌弃了这种虽然风流倜傥但也让人焦虑的生活,他离开建康,想回到剡县(今浙江嵊县)。谢安正做吴兴太守,写信邀他,言辞极漂亮:思君日积,计辰倾迟(等待),知欲还剡自治,甚以怅然。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如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怅,唯迟(等)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但他还是要到剡县去。途经会稽,正好王羲之在。孙绰对王说:支道林独出新意,见解高超,你想见一见吗?王颇表轻视:一往之气,去而不返,何足挂齿!后来孙与支乘车去访王,王不与他交谈,支只得告退。支又一次去,正赶上王出门,车已备好,支拉住他:君不要走,贫道与你说几句话。便讲《逍遥游》,洋洋洒洒,情采新奇,王顿时流连赏玩,赞叹不已。

很快他便投身剡山,他相中沃洲小岭,便派人去向竺法深买,竺法深也是名僧,答道:想来就给,哪听说过巢父、许由买山而隐的呢?十分慷慨。于是在那里立寺传道,聚集了百余名僧众又作了《座右铭》,勉励懈怠者:茫茫三界,无边无尽地束缚世人,烦劳自外袭来,愚心在内萌动,理应殉身赴法如饥似渴,心怀遥远而忘掉疲劳。人生一世,细如朝露,应心平气和,立志无为。数年后,支道林又到石城山,建栖光寺。他打坐山门,游心禅苑,吃野果,饮溪水,放浪心志于无生无灭的境界。又注《安般》、《四禅》等经。

后来,支道林曾来到山阴,讲解《维摩诘经》。许恂为都讲,负责提问,支进行解释。支每讲解一义,众人心满意足,以为许无可再问,等许一发问,众人又鼓掌欢呼,以为支无法讲通。如些往复,最后众人无不嗟叹二人言辞之美,但却对其佛理不大了然,大家都以为心领神会,结果自己一说,反复三两次便乱了。

晋哀帝(362366)即位后,两次派使者请他到京,他便走出山林,重入繁华的都市,在纷乱的红尘中迎来送往。他住进东安寺,讲解《道行波若》,朝野士庶无不叹服,以为法师在山中修炼多年,果然面目一新。王濛构思好精微妙理,并准备出漂亮的辞藻,前来与支道林谈论,支却不大对答,王便一气说完,自以为析名辨理,当世奇论。支道林默默听完,缓缓说道:贫僧与君分别多年,君语了不长进。一句话说得王濛大惭而退,不由对人说:他实在是僧人中的王弼、何晏!自然支道林对王濛也颇多称赏,他曾对王羲之说:王濛作数百语,无非善言。关于论辩,郗超曾问过谢安:林公比嵇康怎么样?谢答:嵇只有努力才能平安离座而去。又问:比殷浩怎么样?答:若说滔滔不绝地论辩,恐怕殷胜过支,但论语意超拔,殷实在有所不及。有记载说,两人曾在丞相司马昱处论辩,司马昱说:你二人可试着谈一谈玄理。但才性之学是殷的崤、函要塞,林公要当心!支开始还能变换路数回避,但几个回合便入了殷的圈套。承相拍肩大笑:这本是其不败之地,怎能与之争锋?由此看,谢的评价是不错的。

一转眼三年过去,支道林又怀恋起清净的山溪与幽密的树林,他上书请回东山。皇帝许可。诸名士纷纷前来相送,征虏亭内,顿时热闹起来。蔡子叔先到,坐的离支较近,谢万石后来,只能坐在远处。他看蔡起身外出,便占了他的位置。蔡回来见状,连人带坐裖将谢抛到地上,从容坐下。谢的帽子歪斜,衣冠不整,他慢慢起来,神态安祥,不怒不恼。他悄悄对蔡说:你真是怪人,差一点坏了我的面子。蔡说:本来我也没考虑你的情面。两人毫不介意,他们的心意皆在支道林身上。

回到剡山,支道林便栖身林泽,在远离尘嚣前自然之中体悟、玩味生命。有人送他数匹马,他养下来,但好事者说:出家人养马,不成体统。他答:贫道重其神骏。他又好养,有人送来两只鹤,不久翅膀长了,想飞,他究竟舍不得,便剪掉其羽毛,鹤拍拍翅膀,飞不起来,便回头看着缺损的翅羽,仿佛很是恼丧。林说:你们冲天之物,怎能做愉悦耳目的玩物呢?等羽毛长成,便将其放掉了。他便这样悠闲度日。

然而他没能再一次返回尘世。他有同学法虔,精于妙理,出神入化,忽然死了。他听到消息,在林中低头徘徊多日,叹道:钟子期死后,伯牙便将琴摔掉,茫茫人海,知音难觅,推己求人,确实不假。法虔一去,我说话再无人欣赏。哎,心中之情,郁结不散,我也要去了。不久便病倒。他开始作《切悟章》,临死才成,一放下笔便咽了气。这一天是太和元年 ( 公元366)四月四。

许多年以后,高士戴逵经过他的坟墓时,不由感叹道:善言尚未传远,坟间树木已合抱粗。但愿林公绵绵神理,不与寿数同时消尽!他抬头,见树间一只鸟飞向林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念佛三昧~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念佛三昧~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念佛三昧 ~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阿弥陀佛今天要介绍的念佛三昧是节录自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大集经有许多不同译本,都收录在大集部中,其中内容很多都和念佛三昧有关例如,大集经贤护分或般舟三昧经,期望更明白念...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人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临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他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人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临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他

1 念佛人真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他在临终时,阿弥陀佛一定现身来接引他。佛为什么来接引他?这是佛的本愿,他所发的四十八愿里头有这一愿,十方世界有真信发愿求生净土的人,临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他。2 我们知...

佛教的超度亡灵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超度亡灵是什么意思?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

逃出囚笼

逃出囚笼

逃出囚笼一只鸽王率领着部下五百只鸽子,到御花园去找食物,不巧被国王看见了。国王贪图鲜美的鸽肉,便命人张网捕捉,才一会儿工夫,这群鸽子全部落入国王手中。他把鸽子关在笼子里,每天用好米、好肉喂养,等着喂...

佛教名词:金刚结

佛教名词:金刚结

金刚结金刚结是一种护身符在有一些恶的非人意图伤害我们时,金刚结会起到保护我们的作用,使他们远离我们制作金刚结的每位仁波切,他们自己修持哪种本尊,就会以相应的本尊修持制作金刚结,并非是由某一特定的修法...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1、杀子求子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1、杀子求子

21、杀子求子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子孙多即宗祠广阔,而且绵长,这是做父母的人最大心愿。而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不盼望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呢?可是每一个愿望都须先付出代价辛辛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