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无忏 (东土传法 有去无回)

昙无忏 (东土传法 有去无回)

冷月斜照。中天竺都城外的刑场上,阴风不断地翻动着一具男尸的长发衣衫:这是为国王调理大象的人,平日很受优宠,不想无意间将国王最喜爱的白耳大象弄死了,国王大怒,治他死罪,并下令:有敢来收尸者,灭门三族。于是尸体便暴露于荒郊野外。

但第二天尸体却被一侠僧人痛哭着掩埋了。

国王大怒,也要治他死罪,亲自审问:

你是什么人,胆大妄为?

贫僧昙无忏。僧人声音中无一丝颤动。

难到不知朕的法令吗?自来找死?

陛下,调象师是贫僧从弟,他犯罪当死,陛下根据法令杀他,我以亲戚关系掩埋他,于大义并无违背,陛下又何必发怒呢?

旁边的人都为他感到心寒,他却神情自若。

嗯,说的不错。国王暗暗点头。最后,他不但没杀昙无忏,反而将他留在宫中请教,一时朝野传闻。

这昙无忏六岁丧父,随母亲以织毯为生,后来母亲见到僧人达摩耶舍,看他得的供养物品很多,便让儿子做了他的弟子。十岁时,昙无忏便显出超凡的聪敏,每天读经一万余言。他最初学小乘,后来遇到白头禅师,两人辩论三个月,终于被禅师的大乘哲理折服。禅师送他树皮本《涅槃经》,他一读便悟,惭愧自己迷失于大道的时间太久了。二十岁时,昙无忏已诵经二百余万言。他舍身葬亲,勇气震惊了国王,就由阶下囚戏剧性地成了座上客。

但昙无忏在王宫中与其说是作为法师,不如说是巫师更恰当,他本精通密咒,所说都有灵验,被西域人称为大咒师,国王也非常欣赏他。一次随国王进山,国王口渴,四处找不到水,他便念诵密咒,清水从石缝中涌出,他连忙赞叹:只是受大主恩泽的感召,枯石中才生出清泉。国王闻听自然是心满意足。消息传扬出去,连邻国人都赞叹国王的大德,带厚礼前来结交。此时的中天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不过,日子一长,国王也就厌倦起来:他的各种欲望太容易满足,以至都要失掉去满足的兴趣了,没有阴影与暴力的世界让他难以忍受,他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昙无忏。昙无忏此时也感到住的太久让人厌烦,见此情形,便辞别故国,带着《大涅槃前分》十卷与《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往罽宾去。罽宾人多皈依小乘,不信《涅槃经》,便又东行到了龟兹,不久又去姑臧。

刚到姑臧,昙无忏住在旅店里。他担心经典被窃,睡觉时将其枕在头下,结果一连三夜他都被拉到床下,以为是盗贼,醒来却空无一人,正疑惑不解,忽然听见空中说:这都是如来佛祖解脱苦难的经典,怎么能枕在头下呢?他当下明白,惭愧无比,赶忙放在高处。小偷终于来了,但几次提经都提不起来。天亮后偷儿见他轻轻松松地提着走出旅店,以为遇见了圣人,不由得上前谢罪。

河西王沮渠蒙逊占据凉州一带,自立为王,史称北凉。听到昙无忏的名声,便召他相见,想请他翻译经典。昙无忏想了想,自己不通汉语,又无翻译者相助,这样搞出来舛误必多。于是没有答应,他学习三年汉语,才译出《初分》十卷。当时,河西一带有两个僧人慧嵩、道明很受推崇,见到他的译本,极为敬佩,前来拜望。自此以后他的翻译便由慧嵩笔录。他先后译出《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共有六十余万言。他的译风富于文采,辞藻体制华丽绵密。他后来想到《涅槃经》品数未足,便到国外搜寻,遇上母亲去世,便耽搁了一年多。他四处游访,得到经的《中分》,带回翻译,其后又派人寻来《后分》,于是接续译成三十三卷。自玄始三年(公元414)至十年十月二十三日才完成。昙无忏仍对众人说:这部经的梵文本有三万五千偈,这里减掉百万言,只有一万余偈。

张掖(在甘肃)人道进想从他受菩萨戒,他只说一句:先忏悔过错。道进便退而竭诚忏悔七天七夜,第八天又去,昙无忏一见大怒。道进便进一步思惟:这是我业障未消啊。于是刻苦用功三年,边修禅定边行忏悔。一天,他在禅定中,忽见释迦文佛与诸位大士给自己传授戒法。当晚在一起的十来个人也梦见这一情形。道进想去告诉昙无忏,离他还有几十步远,他便惊起唱道:妙啊,妙啊!已经感受戒法了!我当进一步为你作证。便在各佛像面前为他解说戒法相状的差别。此后,享誉关西的道朗等一千余人都从道进受戒。有的书上说《菩萨地持经》应为伊波勒菩萨传到东土,而传者正是昙无忏,于是有人怀疑他并非凡人。

译经传法之外,昙无忏也常小试道术。一天他对蒙逊说:有疫鬼聚在这里成了群,灾疫难免。蒙逊不信,一定要亲见为证,昙无忏便对他施法术。蒙逊见到群鬼,惊骇不已,昙无忏说:应诚心静斋,用神咒驱赶。一连三天念诵密咒,蒙逊惶恐地等待。三天已过,昙无忏才说:鬼已赶走。在边境上,目能见鬼的人说:有数百疫鬼成群结队狂奔而去。境内由此获得安宁。承玄二年(公元429年),蒙逊过黄河;到抱罕去攻打乞伏与暮末,让世子兴国做前驱,结果失败,兴国被暮末擒获,其后乞伏被赫连定定攻破,兴国与暮末均被擒,接着吐谷浑打跑赫连定定,兴国在乱兵之中遇害。蒙逊听到消息大发雷霆,痛骂佛法无用,便遣散僧人,五十以下的必须还俗。昙无忏先是让蒙逊为母亲造的石像哭泣流泪,又正言相劝,蒙逊才猛然醒悟,改变心意。

然而道法高超的名声却招来了他的恶运。

北魏拓跋焘,听说昙无忏道术高深,便派使都来迎,并威胁道:若不放人,就要用兵。蒙逊虽自知实力不敌,但与昙无忏相处已久,不忍他离去。拓跋焘见硬的不行,便来软的。他派太常高平公李顺来,策拜蒙逊为使持节侍中、太常骠骑大将军、凉州牧、凉王,督都凉州西域诸军事。礼仪完毕,接着便命令道:

中你处有昙无忏法师,博学多才,是鸠摩罗什一流人物,而善诵密咒,神奇灵验,又足以和佛图登匹敌。皇帝想听他说法,速派快马送他去。

蒙逊当下便明白了一切,他与李顺在新乐门上宴饮,微醉时将杯一摔,说道:

西蕃老臣沮渠蒙逊,奉侍朝庭,不敢有所违拗。但天子听信谗言,时时前来逼迫,前些时我上表请求,已答应将他留下,现在又来索求,真让人无话可说!昙无忏是我的老师,我当与他同生共死。臣下老矣,我也不惜残年,人生一死而已,这样活着又有何趣!

李顺慢慢品完一品酒,放下杯子道:大王派遣爱子入侍朝庭,忠心谁人不知?正因如此皇上才给大王无以复加的礼遇。但大王却要为区区一个梵僧,去损害山岳般的功绩,不能隐忍怒气,破坏了向来的美德,难道进庭的优厚待遇,大王不想要了吗?

蒙逊冷笑一声:太常说话象苏秦般动听,恐怕言行不会相合吧!

两人不欢而散。

蒙逊不肯放人,又迫于魏的强大,左右为难,此时昙无忏却坚决请求西行寻经,蒙逊对他也恼恨不已。义和三年(公元433年)三月,昙无忏要上征途,蒙逊装模作样资助他粮食,并赠送许多宝物,暗中早已布置好杀手。在城门口,昙无忏流泪对众人说:我的宿世对头要来,圣人也无法相救。

蒙逊果然让刺客将他杀在半路上。昙无忏享年四十九岁,远近僧俗闻知噩耗无不叹惋。蒙逊在极度矛盾的心理煎熬中,日渐神情恍忽,经常白日见鬼,用剑刺他,一个月后,便得病身亡:与昙无忏也称得上共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除了拿莲花当椅子、当船,观音还拿莲花干嘛用?

除了拿莲花当椅子、当船,观音还拿莲花干嘛用?

除了拿莲花当椅子、当船,观音还拿莲花干嘛用?文/姜子说书图/《西游记》相关电视剧《西游记》故事里,使用莲花最多的人,大概就是南海观音菩萨,毕竟,南海有一个专门的莲花池。莲花池里有无数莲花,还有五色宝...

神奇的莲雾、芋圆、豆腐

神奇的莲雾、芋圆、豆腐

金嫂是来台湾打工的菲佣,其子在故乡菲律宾跑船,恶海上波涛汹涌,每想起那种危险,她就提心吊胆。主人是个专心学佛的女居士,身在家而心出家,每日清晨即起而诵经修行;金嫂每日听着那仙乐般的诵经声,颇生羡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

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除了在下述《长老偈》中他自己的说法外,关於盎古利马喇的晚年并无其他记载。①这些偈(gatha)告诉我们,他独自住在诸如森林、洞穴与山上等偏僻处,他终於在生命中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达真堪布:若是得到了佛的果位,世间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

达真堪布:若是得到了佛的果位,世间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

达真堪布:若是得到了佛的果位,世间的利益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 如果无量众生能依靠菩提心,能修持菩提心的话,很顺利、很容易就能获得解脱,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很顺利就能得到这些利益。“顺利”指很容易就能...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子献供之法这一段,这一段分五个小节...

    任何事情都能解决,办法总是有的,因为我们有佛法。

 

    四大假合的肉体,有病正常;没有一帆风顺的,有事也正常。这都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可怕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叫开悟。有修行的人,是勇敢的人,面对变故的时候特别镇定,事情处理得非常得当。而我们每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就像写字一样。有时候会写错,但是没关系,把心安稳下来,改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写错了就心慌意乱,就乱写乱改,那就更乱了。

 

    如果心不在了,灵魂走了,肉体是不会痛苦的。对方伤害你的时候,可以伤害你的身体,但是不能让他伤害你的心;对方偷你的时候,可以偷走你的东西,但不能让他偷走你的心;对方扰乱你的时候,可以扰乱你的事,但是不能让他扰乱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没有动,对方就伤害不到你,干扰不了你;如果你动心了,就是伤害了自己,干扰了自己。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其实就是一颗心。


    发生什么事都是应该的,都是因缘,就如同照镜子。在镜子面前你照桔子就显示桔子,照人就显示人,这都是因缘,都是自己造的。对境没有错,错都在自己。如果你有这样的见解,外境就伤害不到你。


    前一段时间,一位居士的车子被人偷走了,但是她不仅没生烦恼,还认为这是还债,心里很高兴、很快乐。这就是有修行!如果想:为什么要偷我的东西呢?这样就会起烦恼。这些都是缘起,缘起法就是这样,生灭很正常。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修行,任何时候都可以修行。走路的时候修行了吗?坐车的时候修行了吗?没有吧?都错过了吧?每分每秒都是机会,但是我们都错过了!哪个不是修行的对境?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机会解脱,但是自己没把握住。生命是非常短暂的,说没有就没有了,说死就死了,所以都要好好修啊!我们有时候学不进去、修不起来,这都是业障、是魔。如果放不下自我,心就安稳不下来。魔不在别处,就在心里。

每分每秒都是解脱的机会!

    任何事情都能解决,办法总是有的,因为我们有佛法。     四大假合的肉体,有病正常;没有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