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始 (大法儆愚顽)

昙始 (大法儆愚顽)

长安人王胡,忽见已死了好几年的叔父来找他,吓得腿都软了。叔父微微一笑:不要怕,孩子,我不是来勾你的魂儿的。不过现在得跟我走一趟,叔叔领你去见识见识。二人便到了地狱。临分手时,叔父对他说:既然知道了因果报应丝毫不差,就应去师事白足阿练。

王胡许多天都接连不断地做恶梦,但并未忘记叔父的话,他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一位,这便是人称白足和尚的昙始。昙始足白于面,即使赤足蹚水踩泥,也毫无沾染,僧俗都把他看作异人。

晋末,天下大乱,北方匈奴赫连勃勃攻破关中。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兵士们嗜血的本性完全被激发出来,他们手中的刀砍坏一把又换一把,到处是飞溅的鲜血和疯狂的眼睛。一士兵手持利刃向一和尚砍去,忽听噹的一声,杀兴正浓的士兵楞了一下,看一看眼前,和尚仍在闭目诵经。又一刀下去,照样被弹回来。士兵惊惶失措,赶忙叫上几个人,将和尚押到赫连勃勃处。赫连听完士兵的述说,忙问:法师是什么人?和尚微睁二目。他的目光不是恐惧,而是痛苦,一种眼见生灵涂炭却无可奈何的痛苦。关中人昙始。他平静地答道。赫连勃勃倒是吃了一惊:这不是白足和尚么?于是他下令:不许杀害僧人。昙始并不对他感激,他转身就走,目光中仍是那种痛苦的表情。

他隐遁到山林之中,开始修习头陀行,他要舍弃一切贪著,无论是衣服,饮食,还是住处。每天伴着林鸟与溪流,苦苦参悟。

他在等待他的时候。

北魏拓跋焘收复长安,威震关中、洛阳一带。然而,他的时候仍没有到。博陵(今河北安平、深县一带)人崔皓,自幼学习旁门左道,猜忌佛教,他身居相位,深得拓跋焘信任。他和寇天师曾为保住地位将玄高与慧崇法师害死,现在两人又向拓跋焘进言:陛下,佛法传自外国,本是旁门左道,僧人妖言惑众,侵害百姓利益,还是毁掉为好。拓跋焘果然听信,在太平七年(公元446年)毁灭佛法。他分派军兵,四处焚烧寺院,抢掠寺庙财物,境内的僧尼,统统令其还俗罢道,有胆敢逃窜者,立即捉回斩首。这样一来,再也听不见唱经诵法的声音,只有寺庙的断壁残垣,在夕阳中沉默,还俗的僧尼每从近旁走过,无不泪水涟涟,掩目而去。然而没有人知道,在幽深的山林中,仍有一僧人在修行,他与尘世隔绝,却时时都在关注着尘世中的一幕幕惨剧。

太平末年,拓跋焘死期已近。昙始知道,是时候了。他手持锡杖再次步入红尘之中。改元庆会那天,拓跋焘正在品酒赏歌,忽听有司禀奏:有一个僧人,足白于面,从宫门进来了。拓跋焘大怒:怎么境内还有僧人?快拉出去,军法从事。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和尚用刀砍不动。拓跋焘一脚踢翻来人,亲自拿佩剑去砍。昙始见他砍来,只微微一笑,不躲不闪。拓跋焘使出浑身力气,但砍来砍去,剑落的地方只有布线一样的痕迹。他犯疑了:难道出家人真有法术吗?当时北园中养着老虎,拓跋焘命人将他扔到笼中。老虎潜伏着,始终不敢近前。又将寇天师拉过来,老虎一见便跳过来冲他吼叫不止,天师瘫在了地上。拓跋焘这才相信,佛法尊贵而高妙,黄老之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他当下请昙始上殿,顶礼膜拜,忏悔自己的过失。昙始便趁机为他说法,自然他知道像拓跋焘这种人根本不可能理解佛法的玄妙道理,内陆只给他讲因果报应,尤其是毁谤佛法的人将如何在地狱中被炸、被锯、被磨,被置于刀山火海,受无休止的折磨,又如何投生做畜牲道,在负重和鞭打与辱骂中度尽一生,又如何堕入更深的一层地狱,如此永远轮回,没有出头之日,拓跋焘听得通身冒冷汗,惶愧惊惧,一时间染上重病。崔寇二人也陆续患上恶疾。拓跋焘因毁灭佛法都由这两人引起,便将两家诛灭一尽,并下诏国内,恢复佛法。很快拓跋焘死去,其孙拓跋濬继位,佛法才得以大规模弘扬。

昙始大愿已完,便又不知到何处修行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法云法师文集:面向阳光

法云法师文集:面向阳光

面向阳光法云法师在经济衰退的风暴之中,一位下岗的亲戚,整天百无聊奈,怨天尤人,生活得非常窝囊。笔者深知负面、消极的情绪,对人生是很大的障碍,若不加以改善,将每况愈下,甚至一落千丈,难以自拔。于是告知...

68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68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上一条举出《六祖坛经》及《维摩诘经》的例子,可见在家也能修行,修行不一定要出家。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想要出家和能够出家的人,必然越来越少。现在,可以有...

卧室环境有讲究 失眠跟布局有关系吗 这三点值得注意

卧室环境有讲究 失眠跟布局有关系吗 这三点值得注意

现如今。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会让人状态不佳,晚上睡不好觉,休息不好便会影响工作,导致生活品质下降。面对这种现象,很多人会把原因归结为环境与生活压力,其实卧室的风水也很讲究,那...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爱心可以战胜邪恶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爱心可以战胜邪恶

爱心可以战胜邪恶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这时,一个强盗突然闯进来,用一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命令道: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13圆顿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13圆顿

“圆顿中至极圆顿”。释尊一代教化,华严宗把它分为五类,叫做五教。即小,始、终、顿、圆。①小乘教说一灰身灭智的:涅 法。②大乘始教。是大乘教的初步。不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法。③终教。说真如缘起之理。开权显...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

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府中天竺□(同拗,ao)堂中仁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洛阳人。中仁禅师少年时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落发得度,受具足戒后,一度往来于三藏译经场所,专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