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奉我戒,闻法何益?

大人物被小沙尼比的丑陋至极

最近,我在香港“亚洲周刊”读到一篇专访文章,专访的对象是当今佛教界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专访中,这位大人物對記者說:“我要強調的是,我們是佛教徒,不能大量傷害生命”。又說:“我在六五年曾戒過肉,二年後肝有問題,醫生建議吃肉,我吃肉非常少。”

我读到这里大为震惊!按照这位大人物所说,佛教徒不能大量傷害生命,那么少量杀生就无罪了?出家人吃肉多才犯戒,吃肉少就不犯戒了?!

“不杀生”是五戒之首,无论在家、出家的佛弟子都不可犯。不吃荤腥是出家人必须遵守的戒律。戒律是释迦佛陀制定的,无论地位多高、名气多大,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严持,这是铁定的佛教教规!

纵观古今中外的高僧大德无一不是严守戒律的典范。有这样一个公案:佛在祗园禅寺弘法,有两个小沙弥结伴远道前去听法。正值暑期炎热,这两个小沙弥忍饥挨饿,一路上连水都找不到来喝,眼看就要饿死、渴死了。这时,两人见路旁有个小水坑,只是水积已久,里面生长出很多细虫。一个小沙弥说:赶快喝,留下性命去听佛法。另一个小沙弥说:"里面有生命,喝了就破戒了,既已破戒,见佛又有何裨益?"结果,不喝水的小沙弥最后渴死了,但他的识神却往生到三十三个天国忉利天,成为佛前持香供奉的神祗。而饮了水的小沙弥最后千辛万苦到达祗园禅寺,礼佛后哭着诉说同伴惨死的情景。佛说:我已久知。你看我座前的持香侍者就是你的那个同伴。你不奉我戒,闻法何益?

而当今这位赫赫有名的佛教大人物与宁渴死也不肯饮水而破杀生戒的小沙尼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位“大人物”自己說他是半个佛教徒,其实,他根本就不具备一点佛教徒的成分。他为了保他的肝,要吃众生的肉,还告诉众生可少量杀生?!这是末法时期魔子魔孙混进佛教队伍的典型代表!

佛陀在《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说“认可破三乘戒律”、“认戒律不需全部守”是邪恶见。也就是说,如果认为所受的三乘戒律是可以破犯的,在某种因缘下或特殊修法下可以不守三乘戒律,则无疑是披着佛教外衣的左道旁门。作为佛弟子,无论什么条件三乘戒律都不可破, 只要受了某个戒,就得不折不扣的守,不能认为只守其中一条或部分戒条,某些戒条可以不守。关于这一点,任何人包括高僧、圣者、法王等都必须执行,否则,不仅是邪,而且是恶。

戒律是学佛修行人的盔甲,是无上菩提之本,在戒律面前不容许方便行事。一个破戒的人,即使自认为佛学造诣高深,最后也会成为不可教化者。虚云老和尚说:“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 只有严持戒律才能生定,有定才能生慧,有了智慧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那么,这位乱讲佛法、破戒犯戒的大人物,他的言行正应了释迦牟尼佛涅槃时的预言,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大家在学佛修行的路上一定不要仅凭某个人有较高的地位和名气,或弟子众多,就盲目拜师,而应该依照佛陀教规,依止那些严格持戒、有圣证量展现的真正圣德之师学佛修行,才能增益福慧,成就解脱。否则,拜错了师,或发现拜的师不守戒律、乱讲佛法而不马上远离,必同沾黑业而堕落。《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中指出:“认依错乱未通佛法之师不另求良师。就是认依错乱不通佛法、对佛法一窍不通的师。当弟子已经发现了这个师的罪过,却不赶快离开,另外去求真正依教如法正确的佛教之师,还照常跟随依止错乱佛法的师,这就种下了终生堕落的种子。此时此刻应该立刻另求良师真大德,否则必堕三恶道中。”

撰文:去一尘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自古奇才多皈佛:弘一大师谈做人十概略诀

自古奇才多皈佛:弘一大师谈做人十概略诀

引言: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成长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乐律、精金石、善演艺而著名...

长寿佛心咒

长寿佛心咒

长寿佛心咒长寿佛心咒原文: 唵雅玛喇聂这娃烟爹野梭哈长寿佛心咒注音:唵wèng雅yǎ玛mā喇lǎ聂niè这zhè娃wá烟yān爹diē野yě梭suō哈hā长寿佛心咒的功德利益勤修长寿佛心咒能延长寿命...

达真堪布:杂修杂念的几种情况

达真堪布:杂修杂念的几种情况

达真堪布:杂修杂念的几种情况 我们都知道,念佛要专修专念,不能杂修杂念。真正的专修专念是没有分别地念,没有分别地修;真正的杂修杂念是有分别地念,有分别地修。修行没有次第,这是一种杂修杂念。修行应该...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国师与皇帝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国师与皇帝

国师与皇帝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哪里里?现在请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玉琳国师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顺治皇帝:悟道的人,还有喜怒...

佛教所讲的消灾、延生有可能吗?

佛教所讲的消灾、延生有可能吗?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消灾、延生的原理,...

枸杞治口干有效又简单(图文)

枸杞治口干有效又简单(图文)

具体方法:枸杞子30克,每晚临睡前徐徐嚼服。 如果长时间不停地说话,就会感觉口干舌燥,一般情况下歇口气、喝喝水就能缓解,但随着年龄增大,产生口干症状的原因就不仅仅是讲话多、运动量大了。从中医角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