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足之:菩萨让我终于梦到了父亲

宋朝诗人黄庭坚做芜湖知州(26岁)时,梦回自己前世的母亲家吃芹菜面。那一天是他前世的忌日,这一世的生日。前世母亲因为去世的女儿生前喜欢吃芹菜面,在女儿忌日做芹菜面做供食,黄庭坚连续两天午休时梦到了,还顺着梦中的记忆找到前世母亲家,认请“亲娘”回州衙,奉养余年,并在后园建了一座碑亭,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自题石碑像赞词:“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2012年清明节将近,我也有自己十分高兴的事。离4月4日清明节不到半个月,3月23日夜里(或者23日晨),我意外梦到了我父亲,见到父亲的面。醒来后,我感到十分欣慰,也十分惊讶。我曾经自问个不休,为什么我总梦不到我父亲。父亲46岁去世,我那时五岁多。父亲去世四十多年,我居然一次也没能梦见到父亲的面。多少年还思索其中的原因,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我这儿竟然不灵,真是不可思议。今年这个三月份,我就筹划着带着佛心回老家扫墓,父亲第一次进入我梦中。我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好梦,应该是菩萨送来的安慰,鼓励我回家,扫墓,祭祖,做佛事。
在梦到父亲的梦里也有母亲的身影。母亲2001年离世,享年78岁。平常无数次梦到母亲。就在梦到父亲的次日夜里,我又做了跟母亲有关的梦。梦中考试写作文,别人都交卷了,我还没动笔,情急之下,觉得赶紧写一篇关于我母亲的文章还来得及,写什么呢?我开始写了,心里冒出绕佛的念头,我就写,带着母亲在北京二环内右绕方向转转。我怕时间来不及,拼命写,还换了几张纸,直到把我急醒了才知道是梦境而舒缓过来。
许久以来,我好奇,父亲和母亲现在在哪个世界呢?春节时候又说到这个事,在家做客的一位通灵居士给观观,安慰我说,我母亲在东方琉璃世界,我父亲在天国。我听了很高兴,这两个世界都不错,为人子者,宁信其真,不信其假。今天温习了黄庭坚梦前世的故事,我更加欣慰:不论过世的父母在哪个道哪个空间,我们的祭祀孝敬,他们都能感受得到。黄庭坚在人道,尚能感知其母亲的供食祭祀,可见无论哪个国度的亲人,都能显意识或潜意识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祭祀供养。
中国人几千年来重视祭祀孝敬,看来并非自作多情、一厢情愿。法界广大无边,人神相通,众生相感,灵性共一个感知磁场。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无故发烧或生“假病”,辗转搞清楚,是前世的父母来传递信息。很多人误读信息,以为是病,其实不是。孝敬累世累劫的父母,就是治病的良方。这种孝敬的作用和意义跟现世差不多,不是迷信。如果是迷信,北京天安门就不会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政府也不必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公众假日。
观察我们人世间,有一种现象:儿女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境界,对父母有极大的影响。父母没有实现的理想,希望儿孙辈替代实现;借儿女后辈的成功,快速直接提升自己的生存境界。同样的逻辑和期望,存在于法界的其他领域。在此世界活着的人们,对过去生的父母有很大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如何洞悉之,做好它,佛在《地藏经》讲得非常清楚明白。打开心量,放眼法界,超越时空,孝敬过去、现在、未来的父母。(2012年3月27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九章:凉州收徒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九章:凉州收徒

第九章:凉州收徒话说自盘头达多来到龟兹国后,鸠摩罗什就一直与盘头达多以及卑摩罗叉朝夕相处,一起讲经说法、探讨经义。不觉中一晃又过了四年。太元七年(382)五月某夜,鸠摩罗什正在伽蓝寺与盘头达多、卑摩...

老公没有上进心 夫妻和合道场后改变自己

老公没有上进心 夫妻和合道场后改变自己

我跟我老公在2008年认识,在2012年结婚。当时我跟他结婚的时候,家里是极力反对的。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加上父母是离异家庭,所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作为这一点,我的父母很是反对。而且在结婚...

不空罥索神咒

不空罥索神咒

不空罥索神咒不空罥索神咒(又名不空罥索心咒、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不空绢索心咒原文:嗡阿姆嘎波匝玛那班美班匝达塔嘎答波罗各帝萨门达扎萨热哄不空罥索神咒注音:嗡Ong阿A姆Mu嘎ga波bong匝za玛M...

印光法师: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

印光法师: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

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

当吃素遇上怀孕

当吃素遇上怀孕

吃素有很多好处,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尚、一种情怀。我国没有此方面的权威数据,我估计我国约有素食者5000万,且在逐年增多。同样食素,程度不同:素食者 不食飞禽、走兽、鱼虾等动物类食品,只吃...

修行,不可忽略的“毛毛雨 ”和蝴蝶效应

修行,不可忽略的“毛毛雨 ”和蝴蝶效应

(1)毛毛雨最易湿身有个小和尚在寺院修行总是不拘小节,认为小节无关紧要。一日,师父问小和尚:“下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天气容易被淋湿?”弟子很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师父,当然是下大雨天容易被淋湿。”“但...